印度称气候峰会上“救了中国”

来源:环球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0:03:38 

“印度在气候峰会上救了中国”,印度多家媒体10日刊出了这样惊人的标题。披露这一消息的是印度环境和林业国务部长拉梅什,他认为印度帮中国挫败了西方“伏击中国”的战略。空前复杂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自去年底结束之后,“峰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成了各国媒体争相追问的一个话题,各种揭秘的说法不断出现,上周德国《明镜》周刊还刊文称,德国总理默克尔教训印度总理;中国也曾有媒体披露峰会细节,回击西方对中国的攻击;但种种说法最后往往沦为各说各话。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印在气候峰会上合作得很愉快,现在有官员重申这种友谊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拉梅什8日所说的印度内政部犯有“中国侵略妄想症”,在印度引起的争议却又显示,中印在接近的过程中阻力有多大。

中印培育出“哥本哈根友谊”

据《印度时报》10日报道,拉梅什星期天在北京表示,在去年12月份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印度挫败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发起的“伏击中国”战略。他还说,印度和中国在气候峰会上培育出来的“哥本哈根友谊精神”具有很高的战略意义,超越了气候变化问题本身,美国已经对“印中亲切”的新友好精神感到非常不舒服。

《印度教徒报》报道称,拉梅什说,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发达国家试图迫使中国签署一些国际协议,“鉴于我们的英语能力和更加坚定的谈判技巧,我们把中国从很多艰难的处境中拯救出来。中国知道自己之所以没有在哥本哈根陷入孤立,是因为印度起到了绝对至关重要的作用。”

拉梅什还披露说,气候峰会上最后一刻达成的协议,实际上是由中国和印度主导的“基础四国”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达成的,而欧盟很大程度上成了“旁观者”。“如果奥巴马没有签署那个协议,他回到美国后会把中国描绘成一个恶棍。”

拉梅什7 日到达北京,前来参加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但《印度时报》认为,他是要与中国同行在墨西哥坎昆气候会议前协调立场。

拉梅什的说法没有得到其他消息源的证实。北京大学教授张海滨认为,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谈判的复杂性是空前的,而且元首参与细节的谈判,这是以前没有的。气候变化问题高度敏感,高度政治性,已经变成一个道德制高点,各国都不希望在道德上失分。很多国家都只透露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回避和掩饰对自己不利的部分。因此很多问题已经成为谜团,可能永远也解不开。

在西方媒体此前的报道中,印度也是气候峰会上被攻击的目标。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称,印度在气候谈判中采取了更为好斗的姿态——该角色通常由拉梅什扮演。

德国《明镜》周刊5月初披露了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一份秘密谈话录音,这段录音显示,在峰会的一次有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萨科齐、美国总统奥巴马、印度总理辛格和中国代表何亚非参加的会议上,默克尔不断训斥辛格,逼迫辛格接受减排二氧化碳的具体目标。辛格不答应。默克尔就说:“您根本就不想接受有约束力的条文。” 辛格大声回应:“您怎么现在就先压制人?这不公平!”

张海滨认为,在气候峰会上中印是相互合作的,拉梅什的话说明,印度很看重这种合作。

跟踪了世贸组织谈判和气候变化谈判的张海滨表示,由于中印两国国情相似,因此在气候谈判上相互补充、携手合作也是很必要的。印度人的谈判能力强,中国善于掌握谈判的大方向和原则,印度则在细节的谈判上有中国可以借鉴的地方。

拉梅什处于印度“政治风暴眼的中心”

印度媒体很少评论拉梅什“救了中国”的说法,但网络上的言论大多对此不以为然,《印度时报》网上有印度网民留言写道:“印度想像中国需要它的帮助是可笑的,印度谁也救不了,世界、特别是中国一定会嘲笑这样的标题。”更多的留言出于敌视中国的立场也嘲笑这种说法。

与此同时,拉梅什8日批评印度内政部犯有“中国侵略妄想症”的言论这两天继续发酵。拉梅什当时针对印度内政部和安全部门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采购中国电信设备批评说,这些部门的“过度防御和危言耸听不利于延续哥本哈根友谊精神”,印度将无法从两国友谊中获益。

印度媒体上臆想中国侵略的报道经常出现,强调中印友谊的官方说法也有一些,但公然批评印度某些人犯有“中国侵略妄想症”的言论却很罕见,正因如此拉梅什的说法在印度引起轩然大波。《印度快报》称,他已经处于印度“政治风暴眼的中心”。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10日报道,印度总理辛格已叫停拉梅什对内政部的指责,称“拉梅什不应对其他部门的工作指指点点”。辛格说,在印度政府内部对华立场并无“混乱”,并称印方希望与中方有“建设性接触”。据总理办公室透露,辛格还委婉地对拉梅什说:“内阁同事之间最好不要随便对其他部门的工作进行评论,特别是涉及到与中国这样如此重要邻国的关系时。”

与此同时,印度执政联盟主要政党国大党也尽量撇清当前风波。10日,国大党发言人表示,“应该让拉梅什部长本人回来解释,看看是否当中有何误解的言论。”另有国大党内部消息人士透露,拉梅什近日的言论在印度朝野似乎产生了一些不安。

印度《经济时报》10日的文章把拉梅什比作“在北京的一枚失控的导弹”。文章表示,拉梅什对印度内政部的批评,会给外界留下一种印象,即“印度政府在此事上有不同意见”,这将会使他陷入一场争论之中。

印度艰难处理对华关系

由于两国的边界纠纷,与中国相关的很多事情在印度都变得非常敏感,炒作“中国威胁”的言论不时出现。(下转第四版)

10日,有印度媒体称中国工人“入侵印度”,说大批中国工人在“阿鲁纳恰尔邦”(中国的藏南地区)完成工程后,悄悄留在当地。

拉梅什的讲话在印度引起的争论正是印度对华心态复杂的一种反映。

拉梅什曾最早提出了“Chindia”(“中印大同”)的概念,并于2006年以此为标题出书,描写他眼中的中印关系,向印度读者介绍中国的经济、文化、民生,包括中国的穆斯林历史、艾滋病对中印两国的巨大威胁等。

事实上,这位经常身着印度传统长衫,头发花白的部长算是印度官员中的异数。《环球时报》记者在多个场合目睹了他敢言敢为的个人特色,也为其对媒体刁钻问题应付自如的能力大为赞叹。另外,拉梅什在印度舆论中的确是以言论独特著称。去年4月,拉梅什在出席印度一所研究院为他授予荣誉学位的典礼时,曾愤怒地脱下学位服,说道:“学位服是野蛮的殖民主义的遗俗,又厚又重,不适合印度湿热的天气。”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中心主任赵干城认为,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一直是印度对外关系中的重大挑战。无论是印度媒体、还是学界都更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激烈争论。而印度媒体对主张对华友好的声音一向不支持。作为“Chindia”概念的提出者,拉梅什算是印度政府内部主张对华友好和中印合作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积极表态我们应该予以鼓励。而且在环境问题上,中印有很多共同语言,作为直接负责气候问题的环境部长,拉梅什的讲话还是合理的。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