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水西送内蒙?

来源:文摘周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0:09:56 

把渤海水千里输送到西部干旱地区怎么样?这个听上去近乎天方夜谭的想法正在被内蒙古官方一步步努力推向现实。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官方及相关投资方已经就“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引海水淡化开发草原生态产业项目”,进行了将近两年的准备工作,现在已进入到最后的“冲关”阶段。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郝益东也将在“两会”期间专门就该工程向全国政协提交议案。“下一步我们就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立项。”锡林郭勒盟专门负责该项工程的重点办能源处处长赵平告诉记者,目前方案设计已完成。自治区发改委已同意开展前期工作。

该工程将从葫芦岛兴城东台子里取渤海水,通过直径3.2米的玻璃钢管,管道全程600余公里,跨越辽宁省的朝阳市等地区输送到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那里正在建设一个百万吨/日规模的海水淡化厂。根据设计,该工程每年海水输送和淡化能力为3.65亿立方米。投产后每年可以生产淡水3.13亿立方米,复合海盐960万吨以及其它海水化学资源产品。专家们表示,该工程符合当前循环经济的先进理念,是内陆参与海洋开发战略的重要途径,对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能源和生态两大难题意义重大。项目即将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十分显著,除可观的经济效益外,其在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净化渤海水质、安置就业人口等方面的作用更是无法估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丁德文认为,“当前,我国海洋经济主要集中在海岸带地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区域统筹,特别是海陆统筹的进程中,应进一步增强海洋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海水西输工程是个伟大的设想,属于海洋和西部开发领域的新课题”。

内蒙古官方对于该项目的定位是:“一个以发展电力和煤化工为主体的褐煤开发战略。”其目标是,“通过调海水,不但可以将锡林郭勒盟建设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煤化工基地和电力生产基地,而且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洋化工基地。”

对于这个“梦工程”,赵平志在必得,“我们争取年内就开工建设,3年内完成。”他说。在他看来,当前最重要的是获得中央决策层的认可和批准。他乐观的一个原因是,此前受国务院领导委托,国务院研究室工贸司司长唐元率领的调研组曾专门就此项目进行过长达数月的考察,已起草完成了“关于研究实施海水西送治沙工程的建议”,已经上报国务院。

在支持者看来,尽快上马该项目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日益紧逼的环境压力。锡盟是北京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之一,近10年来草原沙化现象十分严重,每亩草地产草量仅10-15公斤,60%沙土裸露,已经直接威胁北京乃至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整治沙漠离不开水,而远距离调海水进入沙漠进行淡化,改善生态环境,是一个值得一试的选择。

到目前为止,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已接近4000万吨,解决了1亿多人的供水问题。到2005年底,我国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日产量已达12万吨,海水直流冷却水年利用量已近480亿立方米,在建和待建的工程规模为38.1万立方米/日。而且由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上三百万吨级的超大海水淡化装置早已投入产业化,与此同时海水淡化成本也在迅速下降。这一切使得赵平们对于该工程充满憧憬,“如果建成了,其意义不亚于南水北调工程。”他说。

不过,与官员的高调和自信形成对比的是学者的保守态度。有专家建议,在将此项“梦想工程”变为现实前,应进一步论证“海水西送”对渤海生态系统、西部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沿线环境风险等。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