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省份,福建省深度推进海西战略,一段时间以来高规格、大手笔的开发开放态势备受瞩目。
福建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吴能远认为,不论在两岸合作模式的突破上还是全国区域经济的布局上,海峡西岸经济区都堪当重任,应当抓抢机遇,乘势而上,开启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今年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两个重大历史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季度经济发展实现“开门红”。
据福建省统计局通报,今年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2367.69亿元,增长15.3%。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企业效益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3.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9.7个百分点,其中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达25.2%。
相对于周边的区域经济板块,福建省经济总量较小,发展相对滞后。从2004年初福建省正式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到2009年中央政府首次出台政策明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建省走过了经济发展最快的5年,全省生产总值从6053.14亿元到首超万亿元;财政总收入从622.76亿元到突破1500亿元;海洋经济总量进入全国沿海省份第3位。
长期关注福建发展的北京拓维研究院院长王毅认为,通过不断弥补基础设施短板,引进重大项目,优化产业结构,福建增强了整体经济实力。海西建设持续推进的5年,成为福建跨越省份经济模式,加快融入全国区域竞争与合作洪流的关键时期。
从去年开始,福建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也是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县——平潭一跃成为海峡两岸关注的新焦点。福建省提出,平潭综合试验区的开发开放,将成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为此,省政府专题研究并赋予平潭设区市及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从各地调派得力干部加强实验区管委会组织力量;以“省部合作”模式建设福州至平潭岛铁路;鼓励有关银行在实验区开展融资业务模式创新和金融产品组合运用;两岸专家学者、企业人士就平潭战略定位、产业选择、两岸合作方式等举行多次研讨,台湾规划机构深入参与平潭规划编制工作……
福建省提出,平潭综合实验区不是建一般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也不是建一般的新城区,而应当要建成两岸合作的特殊区域。要积极探索两岸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的新模式。
“福建开发平潭岛的思维和模式是对的,这将是两岸深度合作的一个范例。我希望更多台湾人知道并参与其中,这很有意义。”厦门台商协会会长曾钦照说。
在谋求经济崛起的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被福建省决策层看做是最大的后发优势之一。目前,福建生态环境总体较好。森林覆盖率为63.1%,居全国首位;水土流失面积逐步减少,是全国土壤侵蚀率较低的省份之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各类特殊保护区域总面积约占全省陆域面积的11%。
以刚建成通车的福厦高铁为例,福厦高铁所经路线为福建沿海丘陵低山和海积平原区,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福厦线大量采用“以桥代路”,共有桥梁191座、长86.7公里,隧道40座、长42.6公里。这对于保护东南沿海土地资源,节约交通运输业对能源的消耗,减轻生态环境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之后,福建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优美之区”的海西发展目标,并在今年3月份完成了《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的编制。
根据区划,福建共划分2个生态区、5个生态亚区、107个生态功能区三级。其中,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风沙与石漠化控制、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特大型水库水环境维护6类主导生态功能为依据,又确定了50个重要生态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