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海洋减灾应防患于未然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0:17:20 

海洋灾害的种类多种多样,其灾害所造成的后果也各不相同。海洋灾害大多都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但也有一些是因人类活动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而导致其灾害加重,甚至形成了一些新的海洋灾害。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海洋在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诸多资源和机遇的同时,也给其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自然灾害中,大约有一半以上的自然灾害损失与海洋灾害有关。浙江瑞安作为沿海城市,其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约有75%来自海洋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特别大。
海洋灾害的种类及特点
海洋灾害因其引发的因素不同,所形成的灾害特点及后果也有明显区别。一般可分为多发性海洋灾害、地域性海洋灾害、偶发性海洋灾害和潜伏性海洋灾害。
多发性的海洋灾害是指受大气强烈扰动等因素造成的海洋灾害,这种灾害十分频繁,如巨浪、台风等。据有关资料表明:全球台风平均每年发生80个左右,其中北半球占3/4。尽管台风是在热带海洋上产生,但其影响可波及温带,甚至直驱极地。台风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发生最频繁的时间是在夏秋季,发生台风最多的海域是太平洋西北部,约占全球台风的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资料表明,每年全球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在百亿美元以上,受灾人数波及千万人。由台风引起的暴雨、洪水、风暴潮、巨浪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后果损失更大。由此可见,台风当属海洋灾害之首。
浙江温州地处台风频发地区,每年台风损失巨大。自1959年~2002年,给温州造成影响的台风风暴潮有95次,平均每年2.4次,最多的是1961年,共7次。造成严重灾情的有38次,其中最为严重的是1994年8月21日在温州龙湾梅头镇登陆的17号台风。由于强台风、风暴潮与天文大潮“三碰头”,全市海堤、江堤全线失守,土堤几乎夷为平地,海水涌进陆地5000米,受灾乡镇46个,受灾人口114.7万人,倒塌房屋83460间,死亡360人,农田绝收17.2万亩,全市经济损失达96亿多元。还有1999年因强热带风暴带来的“9·4”大暴雨,日降雨量达300毫米以上,造成该市西部山区洪水暴发,全市受害。
潜伏性海洋灾害是由于地球废气排放过量导致大气臭氧层降低,全球变暖,出现两极温室效应,气候异常,冰山融化加快,使海平面上升随之加快。据有关研究记录表明,若海平面上升1米,不少岛国将面临被淹没的险境。美国环境保护署一份报告评估显示:海平面上升1米,美国沿海城市就有60%的不动产遭受损失,总额达2700亿美元。由此可见,这种潜在性海洋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威胁。此外,赤潮作为潜伏性海洋灾害现在也屡有发生,给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了严重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是沿海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超标排入海洋,使海洋污染日趋严重,水域富营养化所致。1998年,浙江瑞安市的蛏子养殖由于受赤潮影响,5000多亩养殖面积的蛏子死亡绝收,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2003年5月,舟山渔场发生大面积赤潮时,其影响波及洞头北麂、南麂北龙海域,北麂海水养殖场刚从外省调运来的10多万尾鲈鱼苗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多万元。与此同时,3万多亩围塘养殖因赤潮影响不能及时提水,造成养殖水体交换困难,养殖生物因缺氧而死亡等。
海洋防灾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和业务主管部门的重视及支持下,瑞安市为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各种损失,认真开展了“立足现实,控制隐患,提出措施,有利发展”的防灾、减灾工作研究;制订了有关沿海海洋环境监测与观测预报系统方案,积极筹划省、市、县三级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和防灾、减灾公益系统,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海洋灾害预报能力不断提高。瑞安市政府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在瑞安气象局建立了气象电台高分辨云团接收系统、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121”电话气象信息自动咨询平台、气象信息大屏幕显示系统等先进设施,并建立了瑞安多普勒雷达观测站,为海洋防灾、减灾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是避风港建设力度加大。针对长期以来因没有像样的避风港而给海洋渔业生产和海上交通业抗御海洋灾害带来的困难,瑞安市在“九五”期间组织科技人员编制了《国家级东山埠渔港发展规划》和《洞头县洞头中心渔港》,并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将其列为“十五”期间全国重点渔业建设工程。该工程投资2.5亿多元,竣工后可容纳避风渔船5000多艘。
三是海洋防灾公益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目前,温州市政府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共同建立了温州市海洋预报台,每日公告相关海洋水文信息,直接服务于包括瑞安市在内的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与此同时,原温州海洋中心站已改建为国家海洋局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该中心集海洋观测预报与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两种职能于一身,除承担部分国家下达的海洋环境监测任务外,还承担沿海各县(市区)海洋环境监测与赤潮预报任务。此外,各县(市、区)正在积极筹备成立县级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不久将正式投入运行。
瑞安市的海洋防灾、减灾工作虽已起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及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严重不足,海洋防灾、减灾服务系统建设滞后。建立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灾害预报及防灾体系是一项高科技、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项目,目前主要是海洋开发与管理基金逐年立项给予补贴。地方财政虽然也安排了部分资金,但仍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其实际需求。
二是海洋监测机构的业务人员严重缺乏,影响海洋减灾工作全面开展。就瑞安市目前的情况看,仍属于白手起家,仪器设备、业务人员均未到位,所能监测的项目及质量都不能满足当地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
三是海洋预报服务机构偏少,不能满足海洋减灾工作要求。目前,各级海洋预报台通过新闻媒体发布的海区海浪、潮高、潮时等海洋要素,对促进沿海海洋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台风季节发布的风暴潮预报、台风及海浪警报,成为各级政府进行抗风工作部署的重要决策依据。但常规的海洋预报工作还显得比较粗糙,尤其是缺乏针对沿岸、主要作业渔区和渔港等重要功能海区的海浪预报服务。
开展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要多渠道争取资金,完善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预报体系。为海洋经济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是海洋渔业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因此,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海洋公益服务基本能力建设的专项投入,建立海洋信息系统和海洋监测系统,并与国家海洋监测系统、海洋灾害预警系统联网,将海洋防灾、减灾业务支撑网络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发展服务,与全社会文明进程相适应的现代化公益服务体系。
二要充实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加强相关业务培训。为充分发挥现有专业技术力量的效能,要针对目前基层业务能力薄弱的现状投入资金,配备最简易的必要仪器,并在短期内使之具有处理应急事件(特别是赤潮灾害应急监测)的基本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及设备的作用,提高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时效。
三要充分发挥现有技术力量的作用,拓宽公益服务范围。要加强业务基础研究,在现有海洋预报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开展重要功能海区的专项海洋预报,同时将海洋预报信息传输与渔业无线电专项服务结合起来,为渔港、渔船提供更贴切的服务,减少由海浪而导致的各类海损事故。
四要加强行政管理,创新海洋防灾、减灾管理模式。要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加强调查研究,借鉴兄弟省、市的相关经验,努力探索切合实际的管理模式,制定瑞安市海洋防灾、减灾工作预案和相关业务规定,创建新型的海洋防灾、减灾管理模式。
五要不断加强涉海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整合资源,提高海洋防灾、减灾效益。要加强与水利、环保、海事等部门的协作,打破行业封锁,实现资料共享,为海洋防灾、减灾提供最便捷、最优质的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