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一季度全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一季度全国造船完工量1456.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8%;新承接船舶订单826.3万载重吨,比去年同期增长约9.5倍;截至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8410.5万载重吨,比上年底手持订单量下降2.2%。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船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27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船舶制造业1099亿元,同比增长24.3%;船舶配套业157.8亿元,同比增长25.7%;船舶修理及拆船业157.9亿元,同比增长18.9%。1月~3月,船舶工业总产值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8.9%,其中船舶制造业、船舶配套业增幅分别下降25%,船舶修理及拆船业增幅提高10.1%。
另外,一季度,全国79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8.3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利润59.3亿元,同比增长20.2%。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有关专家指出,从数字看,我国一季度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9.5倍,但是这种高增长是建立在去年同期接单量极低的基础上,事实上船市低迷的状况没有改变,1月~3月的月均订单成交量维持在200多万载重吨,新单难求局面仍在延续。
进入2010年,全球船舶行业继续处于萧条期,由于全球金融危机时候签的订单陆续完工交付,新的订单却没有跟上,船舶业形势依旧不容乐观。特别是今年一季度,韩国船企采取低价策略,夺去了很多订单,给中国船企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且,船舶企业还面临着造船成本快速上涨的压力。从去年12月份开始,我国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船用钢材价格一路飙升,给船厂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据了解,按目前新船价格测算,钢材成本约占全部造船成本的35%,钢材价格每上涨10%,将增加造船成本3.5%,同时本次钢材价格上涨发生在船舶市场萧条期间,船舶企业将面对船价下跌与钢材价格上涨相叠加的双重压力。
专家建议,应尽快研究制定《船舶工业发展与管理条例》,对行业准入条件、产业结构宏观调控原则、新增产能审批标准、短缺或亟待更新产能的鼓励办法、重复过剩产能的兼并重组政策、优势扶植与落后淘汰制度、行业管理部门及其职责权限的规定等问题用政府行政法规形式予以明确,为我国从造船大国发展成为造船强国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国家应更多地支持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的机电装备核心技术的突破,支持产学研结合,鼓励并购境外高水平船用设备企业,扶持优势企业,更新改造有潜力的企业,转产或关闭落后企业。
专家认为,未来船舶市场在以下3个方面值得密切关注:一是新船价格走势已经由过去的 “快速下跌”转向 “缓慢下行”,极个别船型甚至有企稳的迹象,这种状况能否延续,或船价是否接近底部尚待观察。二是低价营销策略使得韩国船企囊括了一季度全球大部分订单,并且基本上为出口船订单,我国造船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空前加大。三是与过去一年相比,一季度欧洲各国船东,特别是希腊船东订船明显活跃,对市场起到积极推进作用,下一步的动态值得造船界关注。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