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海洋的东方之子

——著名海洋学家王诗成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4:58 

茫茫无垠的大海,千百年来潮起潮落,孕育滋养了无数的优秀儿女;亘古以来,他的神秘、他的宽广、他的无穷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探索者。王诗成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走近王诗成,首先吸引我们的是他身上无数耀眼的光环和头衔。

王诗成,高级工程师,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政府津贴,获“全国农业系统环保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和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现任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副厅长;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青岛海洋大学、烟台大学、青岛潜艇学院兼职教授;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山东省海洋经济研究中心顾问,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顾问,中国军事海洋学专业委员会筹委会成员……

当我们越过这些光环和头衔,看到的是他那如海一般宽广的胸怀和海一样深远的“海洋情结”……

195012月,王诗成出生于山东省长岛县砣矶岛后口村,那个被大海环抱的小渔村里。

他自幼生长在海的怀抱中。白天,活泼的海浪伴他嬉戏;夜晚,轻柔的涛声催他人眠;咸咸涩涩的海风,吹黑了他的皮肤,也吹亮了他的眼睛。坐在海边,望着海上那漂泊在天边的渔船,幼年的他萌生了那时的最大愿望,那就是造一艘世界上最大的船在茫茫的大海上驰骋。大海,陪伴他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也让他产生了终生挥之不去的“海洋情结”。

年复一年,涛声依旧。胸怀造大船理想的孩子在海洋的呵护下一天天成长起来。19647月,王诗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长岛县的最高学府——长岛中学。然而,正当他操纵着生命之舟行使在辽阔的知识海洋的时候,“文革”开始了。学校里朗朗的读书声已被闹革命的呼声所代替,和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孩子一样,王诗成失去了读书的机会。

19687月,初中辍学的王诗成来到黑山岛水产站,当了一名割鱼临时工。与其他工人不同的是,别人在繁重的劳作间隙,总是用打扑克、聊天、睡觉来消磨时间,而他,却总是捧着一本本书,贪婪地阅读着,并在床头写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一段古语用以自勉。

功夫不负有心人。l971年,幸运女神第一次眷顾了他:5月,他转为正式工人;6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月,他转为国家正式干部。他先后在长岛县革委会办公室、长岛县广播局、长岛县渔业指挥部、长岛县水产局工作,长期随船出海,成为年轻的出海干部。

诗人眼中的海,不论是风平浪静还是波涛汹涌,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在现实中,喜怒无常的海洋却给人们带来了多少痛苦的牵挂。深受海洋折磨的母亲曾跟儿子说过,宁可去种地也不要出海。然而,为了儿时的梦想,王诗成义无反顾地踏人了碧波万顷的海洋。母亲的心随着儿子在海洋上漂泊了整整5年。在这5年中,他每出一次海,少则七八天,多则半个月到20天,一个航次下来,人变得又黑又瘦。尤其是刚开始,不习惯船上生活的他晕船晕得头都抬不起来,海面上波涛滚滚,他肚子里也是翻江倒海,然而他硬是挺了过来。他坚持跟着“海上常委”、副县长王亲寿同志和其他船员们一起在海上摸爬滚打,从事拖网、围网、流刺网等各种作业。他曾爬上6米高的桅杆当“渔眼”,他曾像其他船员一样顶班掌舵,他曾和其他船员一起吊网、卸鱼、扒仓……

5年的出海经历,不仅磨炼了他的意志,开阔了他的胸襟,更使他被大海那无穷的魅力所折服。他知道,他的生命已经和大海深深地融为了一体。1976年,王诗成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与他朝夕为伴的大海,来到了省城济南,走进了省水产局机关的大门。他的人虽然离大海远了,但他的心却与大海更近了。就是从那时起,开发海洋的雄心开始像潮水一样不断拍打他的心房。

机会的大门总是为勤勉的人敞开。1981年,王诗成又一次得到幸运女神的垂青。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被组织推荐参加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干部专修班的入学考试并顺利通过,当时已届而立之年的他终于走进了他魂牵梦绕的大学校门。1983年,大学毕业不久的王诗成被任命为山东省水产局渔政处副处长,蔚蓝的海洋,再一次在他的面前铺展开来……

正当这位年轻的副处长要扬起他理想的风帆,打算在无尽的大海上破浪前进的时候,面对他的,却是数不清的急流险滩:20世纪80年代中期,山东渔业资源管理现状令人担忧,黄海、渤海已经没有了过去的水美鱼丰、虾腾鱼跃的壮观景象,l7万平方千米的山东近海渔场,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经济价值较高的渔业品种产量比重由50年代的555%急剧下降到80年代的32%。过去曾享誉国内外的种群带鱼也已绝迹,黄花鱼也所剩无几……而与此相对比,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渔船却有增无减,海上生产、治安秩序极其混乱,违反国家禁渔期、禁渔区规定,偷捕渔业资源的现象不绝如缕,全省渔业行政管理的任务相当繁重。而此时,山东渔政刚刚重新组建不久,还是一支年轻的执法队伍,管理力量十分薄弱。新上任的王诗成,踏人了一片漆黑的夜色中。然而,康德说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这位经过海洋的惊涛骇浪洗礼的海的儿子不知道什么叫后退。面对着眼前的种种困难,他义无反顾地迎头冲了上去。

他知道,渔业管理需要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否则,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失去了航向一样,将会陷入盲目之中。

于是在黑暗的夜晚,亮起了一盏久久不灭的灯光。

于是,在岸边码头上,响起了他那低沉、浑厚的男中音。于是,在奔波各地的列车上,多了一个若有所思的身影。

于是,在飞机的舷窗上有了一双凝视大海的眼睛。

于是,一篇篇充满时代气息的论文像潮水一样奔涌而出:《渔政管理在建设“海上山东”中的地位和作用》、《关于美国海洋渔政管理的考察报告》、《浅议我国的渔业立法》、《山东海上执法机构改革设想》、《论渔政正规化建设》……

这些论文涉及了我国渔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对指导山东渔业的法制建设和渔政队伍自身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渔场管理是渔政管理的重头戏。而当时国内的渔业管理形势不容乐观,辽宁自1987年海蜇大丰收以后,连续多年出现“海蜇大战”;长江口也出现“鳗鱼苗大战”,引起全国关注。而山东渔场的具有毁灭性的“歼灭战”也在悄悄进行着。一个资源种群被发现,数万艘渔船蜂拥而至,幼鱼、幼虾、幼蛰纷纷被捕上船,顷刻间资源被围歼、被破坏。面对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酷渔滥捕现象,王诗成迅速组织人员对山东的各类渔船、各种作业工具进行清理和普查登记,核发捕捞许可证。把捕捞渔船的作业方式、渔场区域、作业时限、捕捞品种全部纳入许可范围,并对毛蚶、魁蚶、文蛤、增殖虾、海蜇、鹰爪虾等特定品种实行划区许可管理。这样,全省3万多艘机动渔船,上百万马力和数万计的木帆船全部纳入许可管理,在全国首家将渔船管理纳人微机管理,渔船办证率达98%以上。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地方资源,王诗成又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了地方品种许可捕捞制度,制定禁渔期和开捕期。

1992年初夏,王诗成获悉,莱州湾海蜇有爆发的迹象。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时间,成千上万条渔船从四面八方云集到莱州湾的各个港口,一场“海蜇大战”一触即发。这对山东渔政管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王诗成以他超乎常人的沉着冷静,以高超的组织指挥才能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海蜇捕捞管理工作。他们创造了诸多奇迹:投产船数最多,高达万艘;持证率最高达98%以上;产量最高达120万吨;经济效益最佳,达10亿元以上……

数年来,这样艰苦的“保卫战”一场场持续着,在全省3100多千米的海岸线上,王诗成长年累月地在这里奔波着。“亲虾大战”、“增殖虾大战”、“鲅鱼大战”……一场场这样的“大战”避免了,山东渔业生产也逐步走上了健康、稳步、快速发展的轨道,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面对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的现状,王诗成和他的同事们在全国首次进行了对虾增殖放流和管理,在1984年至1994年,山东放流增殖虾苗99亿尾,安排捕捞渔船5万余只,回捕增殖对虾14400多吨,直接经济效益49亿元,为投入的85倍。由于成绩突出,农业部在山东召开了现场会,将山东的对虾人工增殖放流和渔政管理经验推向全国。

山东渔政是一支年轻的执法队伍,为了使这支队伍尽快地成熟起来,王诗成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并付诸实践渔政队伍正规化建设,组织编写了全国第一部渔政教科书《渔政教程》和大型工具书《渔政知识全书》,全面培训、轮训渔政检查人员,使渔业执法人员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争当一名合格渔政检查员成为广大渔政干部的自觉行动。政治上过硬,使山东渔政人员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山东渔政每年处理上千起违规案件,每年收取数千万元渔业资源费,连续十几年没有发生一件诉讼案和打白条收费问题,被省有关部门誉为“信得过”的收费单位。19921993年山东沿海地区海上走私猖獗,山东渔政上百条渔政船和数千名渔政检查人员无一参与海上走私,在政治上交了一份合格答卷。

大海的变化莫测、喜怒无常,使传统的渔民都敬畏于它的神秘。为了讨吉利,海边上的人都忌讳说“翻”、“倒”等字眼,更别说提“死”字了。然而,大海并没有因为人们对他如此敬畏就对渔民们显示出一点仁慈。长期以来,渔业生产安全管理薄弱,困扰着山东渔业的发展。而这个问题,自王诗成上任后就没有一刻不在他的脑海中盘旋。

他提出了“死亡控制指标”的意见,并提出一整套方案,不过可想而知,这个意见遇到那些有如此多忌讳的渔民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幸运的是,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论文《关于建立海洋渔业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探索》并发表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并且在全省得以推行。实践证明,这个方案是切实有效的,山东在全国率先实行渔业安全量化管理,并连续9年渔业安全万吨水产品海损事故起数率、经济损失率、渔民死亡率均创全国水产系统安全考核指标历史最高水平。

也许,更多的时候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可贵,王诗成就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通过几次海上抢险救生,他发现,由于某些渔民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见死不救,从而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他马上召开紧急会议,着力强调:要教育渔民互救互助,一旦发生险隋,渔政船必须首先去抢险救生。在王诗成本人积极倡导和认真组织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新风气在山东海面上形成。仅5年的时间就救助遇险渔民2833人,救助遇险渔船上千艘,挽回直接经济损失l0716万元。

也许是命运的捉弄,1995年对王诗成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先是父亲病危,紧接着弟弟住院做胃大切除手术,内兄又突发脑血栓。而这时候正是渔业管理的关键时刻,他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此时的他真是分身无术,无奈他只有把对亲人的牵挂埋在心里,奔向了渔场管理的第一线,使父亲临终也没能看上儿子一眼……王诗成在担任渔政处副处长、处长的9年间,每年有8个月在基层管理第一线,被同行誉为“拼命三郎”,山东渔政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山东的渔业立法、渔政管理、渔业环保、渔政理论和队伍正规化建设均走在全国前列。省渔政处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渔政管理先进集体、全国农业环保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渔业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他本人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10多次受到部局和省厅的嘉奖表扬。这也是给他父亲最好的慰藉。l996年,王诗成同志调任厅办公室主任兼政策法规处处长后,他提议制定了《办公室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实施规范》,确定增强窗口意识,争创一流工作的奋斗目标,把竞争与岗位目标责任制引入办公室工作。他每年坚持到基层调查研究,研究解决影响海洋与渔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为省及厅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他关心下属,帮助职工解决困难。以身作则,带头加班加点,在办公室上下形成了乐于奉献、团结奋斗的良好风气。他每年都参与并组织海上山东建设大型专业会议、省政府召开的海洋与渔业现场会,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各项决策、部署。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办公室工作连续多年走在厅机关及全国同行业办公室系统前列。厅办公室不仅连续多年被评为厅机关惟一的先进处室,他本人被评为全省和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也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王诗成认为作为一名国家干部应认真履行国家公务员的职责。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努力学习,从一名割鱼临时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国家公务员。这与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认真履行国家公务员的职责,坚定共产党的信仰,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人生目标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人民的儿子,他时刻关心民众疾苦,在每次向灾区、革命老区以及边区贫困群众的捐助活动中带头捐款捐物。他还热情支持希望工程,先后资助临沂等地的多名孩子上学。表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风范。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国民的海洋意识还非常淡薄的时候,王诗成那深邃的目光就越过了水产业,一直延伸到海洋深处,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攻坚的里程碑。

随着席卷全球的“蓝色革命”浪潮的到来,他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从渔业管理到渔业经济,由海洋经济到海洋战略、海洋军事和海洋思想文化。

他在搞好本职业务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向海洋发起第二次攻坚战役。

他密切注视着整个海洋,然而,在国外海洋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山东乃至全国的海洋意识依然非常淡薄,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的历史,至今却未能震撼国人的意识,我国的海洋开发尚处于起步状态……不能再沉默了。沉默就意味着失败,沉默就意味着倒退,沉默就意味着挨打……中华民族那段受尽凌辱的历史绝不能让它再度重演,我们要建筑起自己的“海上万里长城”。

他,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他把他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工作,交给了大海。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夜,茫茫无垠,王诗成却毫无睡意,他站在窗前,久久遥望着那苍茫夜空……经验告诉他,没有理论的正确指导,学术研究就会失去准则和方向,于是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和机会,只争朝夕,在理论的海洋里奋力搏击。尤其是在他担任厅党组成员7年,担任处领导18年问,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白天,他在单位忙碌地工作着;到了夜晚,他便翻开了一本本与海洋理论相关的书,思考研究心中的大海。他日以继夜地工作着、学习着,仿佛不知道疲倦,他是个有计划的细心人,他曾做过统计,累计业余从事理论研究的时间相当于8年多的工作日,他无怨无悔地实践追求自己的人生坐标。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去淘精神世界的金子”,把全身心献给海洋矢志不渝,无怨无悔。

王诗成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先后出版著作10部,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建设海上中国纵横谈》、《龙,将从海上腾飞——21世纪中国海洋战略构想》、《海洋强国论》等专著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受到高度评价。他把对大海的全部情感和横溢的才华倾注在笔端,他从亿万年来沧海桑田的变迁写到21世纪的海洋大对策;他追逐着人类为占有海洋而留下的血与火的足迹。为了向当代人昭示诸多岛屿早已被瓜分、强占,他深夜持放大镜在124 000000的世界地图上查寻出150多个群岛的归属……他踏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足迹走进《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走进“海洋国土”,走进“海洋经济”……他以超人的胆识详尽描绘了“海上中国”的宏伟蓝图,独出机杼地提出实施这一构想的种种韬略。他立足中国,瞄准世界,展望未来,书写出一部部经典著作。

当王诗成将用业余时间著成的《建设海上中国纵横谈》的书稿呈送给国家领导人和海洋界几位前辈、资深专家、科学家审阅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田纪云挥笔题写了书名。曾呈奎、文圣常、赵法箴等老先生赞叹不已,说王诗成写出了他们这些海洋工作者共同的心声。当书稿送到出版社,编辑们评论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探讨我国海洋经济建设的专著。作者着眼于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趋势,针对我国海洋开发的历史现状,站在全球的战略高度,别具匠心地提出了以发展壮大我国海洋经济为目的的“建设‘海上中国’之构想”,并围绕这一构想,从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不同角度,从海洋一、二、三产业及科技、管理等诸多方面展开论述,系统地分析了实现这一构想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明晰的发展思路和相应的对策……具有较强的超前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该书对海洋经济发展决策和海洋经济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和重要参考价值,对提高民族海洋意识、普及海洋知识也是难得的辅导教材。曾呈奎、管华诗等两院院士认为其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21世纪海洋战略整体研究的空白”,“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可操作性很强的创新性力作,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决策和海洋经济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对我国海洋经济建设将产生重大影响。”省委宣传部和省出版总社联合推出了该书的评论集《迎接海洋世纪——(建设海上中国纵横谈)评论集》,省委宣传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采访、宣传他的著作和事迹。

沿海市县及辽宁、河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海南等沿海省份纷纷借鉴和采纳他的研究成果,推动海洋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现在他的研究成果也已付诸实践,在沿海省市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他的这些著作先后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山东省社科成果一等奖、山东省首届十佳图书奖、山东省优秀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候选书目等60多个奖项;另有10余个研究成果进入国家和省政府的决策中,先后有5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和18位省部级领导对其建议、报告给予重要批示和题词鼓励。

19949月的一天,是一个令烟台大学水产学院的莘莘学子们难忘的日子,王诗成来到了这个山东水产界的最高学府作学术报告。长达3个小时的报告,王诗成侃侃而谈,他那出众的口才、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使师生们忘记了时间在流淌,他的演讲被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所打断,在报告结束的时候,王诗成不得不3次出来谢幕。一位老校长激动地说:“在水产学院的教学史上,这种振奋人心的场面真是少见!”海内外众多海洋机构争相邀请他作学术报告。

近年来,王诗成的研究成果和事迹被越来越广泛地传播开来,他多次向青岛、潍坊、威海等地市、县领导班子做海洋专题报告和讲座;多次在国家级海洋论坛作专题报告;并应邀出访韩、美等国进行学术交流。

他的事迹先后被《光明日报》、《人民日报》、《香港商报》、《科技日报》、《新经济》、《中国改革报》、《中国海洋报》等媒体报道,《新华文摘》转载了报告文学《情系沧海——记青年海洋学者王诗成》,1996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的“东方之子”栏目对其进行了专访。

这个大海的儿子终于扬起了风帆,向海洋的深处驶去。他为我们打开了一幅美丽的海的图画,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更美好的蓝色的前景。

时间跨人了21世纪,我们这位著名的海洋学者的目光并没有停止探索。王诗成在最近新的研究报告《海洋国家利益战略思考》中,以他独到的眼光,对海洋国家利益进行了深人的战略思考。

他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上,思考在21纪海洋国家利益在国家振兴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认为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向海则盛,背海则衰。”他还从国家政治、国家经济、国家安全及社会文明进步等各个方面论证了海洋国家利益对国家所产生的更大影响。

他还着重指出,21世纪是一个海洋的世纪,如何对海洋国家利益的内涵再认识、再定位,是一个事关民族生存与发展、强盛与衰落的重大战略问题。并指出,在中国这种再定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即海洋在国际事务中的政治筹码加重、海洋对国家经济发展举足轻重和海洋安全战略地位的空前提升。

他发聋振聩地指出:开发半壁蓝色海洋疆土,实现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跨越,既是实现海洋国家利益的最高战略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组成部分。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着眼21世纪全球发展大格局,把制定海洋强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结合起来,以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东部沿海经济开放区域为轴心,向两翼拓展,开发西部和海洋、海岛形成一个强有力支承带下的比翼双飞格局。其最高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使已占我国国土面积约l4的海洋国土为主要开发对象的海洋经济增加值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4,使海防力量进入世界海洋军事强国之列,从而使我们拥有一个在约300万平方千米蓝色国土上耸立起来的“海上中国”。王诗成说:国际上已普遍认识到,21世纪人类利用海洋、开发海洋国土、发展海洋经济更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国是个人口大国,正以世界上约7%的耕地养活世界上22%的人口。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正日益突出,形势非常严峻。开拓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我国是个海洋大国,有1.8万千米的海岸线,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海洋矿产、海洋生物等资源蕴藏非常丰富,海上运输等能力的潜力也很大。海洋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搞好海洋开发,可以为我们拓展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可以缓解我国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可以说,走向海洋、建设“海上中国”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现实的客观要求。

王诗成并不是简单地只构想出这样一个蓝图,他还进行了严密的论证并详细地阐述了具体实施步骤及国家需要采取的措施。

他认为这个目标具体分3个阶段实施:第一个阶段,20062020年为高位起步阶段。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海防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第二个阶段,20212035年为全面发展阶段。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左右,海防现代化水平进入区域性海洋军事强国之列。第三个阶段,2036--2050年为巨龙从海上腾飞阶段。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以上,海洋国防实现现代化,海洋强国建成。要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为此他建议国家应采取一系列战略举措,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基本国策。国家要把以海兴国战略同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到同一高度,把海洋、海岛大开发与西部大开发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将其作为国家战略组织实施。国家要制定加快海洋开发与管理的若干政策,并把建设海洋强国和实施21世纪海洋发展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远景目标纲要中。

他还建议国家应该在以下5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实施五大海洋建设工程,加快海洋开发;二是应对海洋安全战略新挑战;三是构筑21世纪我国海洋人才制高点;四是再造国家海洋生态的良性循环;五是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加强与国际接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个与大海有着不解之缘的山东汉子,他用自己的勤奋,用自己的热诚,用自己的心灵在为大海——这片蓝色的土地谱写着一首波澜壮阔的交响乐。他在海洋界创造了一个神话,一个初中未毕业的学子,在没有进一天海洋与渔业学校,靠着坚强毅力和执著追求,成为一个自学成才的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海内外著名海洋学者。此刻,他正驾驶着儿时梦想的大船,行驶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踏波逐浪,扬帆远航!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