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人类生存的重大关系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5:32 

   海洋与陆地、大气共同组成了地球的基本环境。地球演化学说表明,地球上的水主要是从大气中分化出来的。早期的大气含有大量的水气,由于温度逐渐降低以及大气中含有大量的尘埃,一部分水气便凝结成液态水降落至地面,汇聚在洼地中形成原始的水圈。以后由于水量的增加和地壳形态的变化,原始水圈的绝大部分演化成海洋。有关资料表明,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其平均深度为3 795米;陆地面积有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2%。

海洋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以其巨大的分布面积,足以给人类的生活造成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海洋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生物世界,也创造了地球上的生命。没有海洋,地球也会像月球和其他人类已探知的星球一样,成为死寂的、没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海洋调节着全球的气候,创造了人类能够生存的自然环境。科学家们为了探索海洋,进行过现代海一气交换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以其占地球98%的水体(没有海洋,陆地上的2%的水体也不会存在)和巨大的热容量,通过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不仅控制着气候的状态,而且影响着气候的变异;产生于海洋的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以及台风等,对调节地球的气候起着重大作用;海洋吸收4/5的太阳能,海洋植物通过太阳能每年生产360亿吨氧,大气中70%的氧是海洋产生的,海洋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效应气体的储存器,大气中剩余的二氧化碳部分被海洋吸收,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比大气中的含量高60倍;海洋每年蒸发出淡水44亿立方千米,以降雨的形式返回陆地和海洋,大气中的水分每1015天完成一次更新;海洋还有很强的净化能力,分解和消除着各种有害物质。

生命起源于海洋①。海洋,生命的摇篮,万物的母亲。生命演化的过程大体为:无生命的小分子有机物(甲烷、乙炔)→有活性大分子(海洋)—一→生命的“胚胎”→原生动植物→多细胞后生动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造山运动)――→些生两栖动物→鸟类→哺乳类(300万年前)--→人类。至今,地球上生存着近60亿人口,l00多万种动物,30多万种植物,l0多万种微生物,这些完全来源于海洋。    

从人类血液和海水成分的比较,可看出人类海洋的烙印。

      人(血液)           海水

             49.3%              55.0%

             30.0%              30.6%

              9.9%               5.6%

              1.8%               1.1%

              0.8%               1.2%

其他             8.2%               6.5%

(注:管华诗:《海洋开发与“海上山东”建设》)

海洋不仅创造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孕育了人类,还是人类潜在的巨大资源宝库。据有关专家测算,地球上的初级生产力每年约为1540亿吨有机碳,其中的1350亿吨来自海洋,约占877%。海洋中的生物多达20余万种,其中动物约18万种,植物2万余种。在动物中有鱼类25万种,可供人类食用的鱼类有200余种。海洋每年繁殖各种生物约400亿吨,据专家测算,其中鱼类年生产量估计为6亿吨(鲜重)。海洋中含有储量极为丰富的矿藏。海水中含有80种元素,其中镁、溴、碘、钾、铀、金、银等含量丰富。世界各大洋中的锰结核矿总储量可达3万亿吨左右。这种矿含有多种稀有金属元素,其中镍为164亿吨、铜为88亿吨、钴为58亿吨、锰为2000亿吨。据专家分析,除铜可供使用近千年外,其他几种金属元素可供人类使用2万~3万年。近海的矿藏,如砂砾(建筑材料)、甲壳和文石(水泥原料)、锡矿砂、煤炭等也极其丰富。海洋中的无机盐类约5亿亿吨,淡水资源约l3亿立方千米。据计算,每立方千米海水中仅氯化钠(食盐)就有2700余吨。如果把海水中的盐类全部提取出来的话,那么,用它将北冰洋填平还有余。地球上的石油资源,估计有一半埋藏在海底。海洋储藏石油资源的沉积盆地面积大约有5000万平方千米,估计石油资源储量为1350亿吨左右,如将天然气计算在内,储量更是大得惊人。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能量。海洋能资源潜力相当大,其中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潮流能等。据美国学者估计,世界海洋能源的理论蕴藏量为1500多亿千瓦,可以开发利用的为738亿千瓦,其中波浪能27亿千瓦、温差能20亿千瓦、盐差能26亿千瓦、海流能05亿千瓦、潮汐能03亿千瓦。

  海洋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广阔空间。海洋空间包括海面、海洋水体、海底和海岸带。整个海洋水体空间比高出海平面的陆地体积大十几倍。海洋空间可以用于海洋交通运输,也可以用于生产、生活、娱乐、储藏、倾废、通信和电力输送等。

   总之,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海洋作为人类生命系统的基本支柱,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人类的生存、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海洋与人类的生存关系重大,因此,保护海洋环境也是人类的共同责任。目前,全球面临的三大危机之一的环境问题,在海洋方面也非常突出:局部海域污染严重、次生灾害增加、部分海洋资源和自然景观受到破坏等。以中国海为例,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逐年退化,近海污染范围有所扩大,特别是一些海湾、河口地区,如辽东湾、大连湾、锦州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舟山海区、珠江口等海域环境状况日趋恶化。目前,我国每年有近100亿吨污水携带着大量的有害、有毒的污染物排人海洋,导致渔业资源衰竭、生物种类锐减、海洋灾害频繁发生。海洋污染不仅危害海洋资源,而且危害人体健康。众所周知的l9881月上海暴发的近40万人患甲肝流行病,就是因为食用受污染的毛蚶造成的。近几年,随着海洋化工的发展而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据科学研究证明,橡胶在海水里净化分解需几百年、上千年的时间;金属汞和无机汞渗到水下的污泥里以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能够转化成有机汞,有机汞被水中的鱼类和贝类吸收以后,就会蓄积在体内。

   目前,在全球海洋中,核弹头、氢弹、核反应堆等核装置有近百个,它们是“未设防”的“核武库”。21世纪,人类面临着来自大洋深处的核威胁。世界核大国当属美国和俄罗斯。198947日上午,前苏联新一代核潜艇6 400吨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共青团”号,沉没在挪威海l 685米深处,艇上供反应堆使用的116千克铀和2枚核弹头中装有的6000多克钚-239一起沉人海底。1986l0月,一艘前苏联时期的K-219型装备核弹头的潜艇,在百慕大群岛以东960千米处,沉没于5500米深的大西洋,艇上的4名艇员与32枚核弹头一同葬身海底。1971年,一艘前苏联时期的K-8型核潜艇在比斯开湾起火沉没,出事地点水深达4000米,船上有2个反应堆和10枚核弹头。

   核大国美国,近年来也有不少核武器沉没于大海。除了像前苏联那样,有核潜艇沉没于大海外,其飞机携带的核武器也接连投向了大海。1956年,在地中海上空,一架携带2颗氢弹的B-47轰炸机失踪。据推测,飞机和这2颗氢弹都沉没于大海。l957年,一架美国运输机在发动机发生故障后,将2颗氢弹扔进了大西洋。1958年,一架美国B-47轰炸机在与一架战斗机相撞时,把机上携带的一颗原子弹丢人了大海。1959年,一架美国海军P-5型飞机在太平洋上空飞行时,丢失了一颗原子弹。1961年,一架美国 B-52轰炸机在英国领空失事时,将一颗氢弹扔进了大西洋。1965年,一架携带有原子弹的美国轰炸机在从冲绳岛以南海域一艘美国航空母舰上起飞时,坠人大海。另外,l963年,在大西洋北部,美国核潜艇“鞭尾鱼”号沉于2560米的海底。1968年,美国核潜艇“羯子”号在亚速尔群岛附近海域遇难,沉没于3345米的海底。l981年,美国导弹核潜艇“华盛顿”号在大西洋沉没。专家们认为,如果对这些暂时沉眠于海底的“核武库”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那么,这些“核武库”将不会再继续沉眠下去;有朝一日,便会自然撤或^为地大发淫威,给人类带来灾难。

   据美国《旧金山考察家报》l9961124日报道,l98610月沉没的前苏联K-219型潜艇上的核弹头已经破裂,致使数量不详的放射性钚进入大西洋。这种致命元素的泄漏是“冷战”时期最机密的情报之一,只是到现在才透露出来。这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钚从潜艇泄人大海的第一起事故。这家报纸说,当时,一枚核弹头由于潜艇的爆炸而被毁,其他一些核弹头由于潜艇沉人深水区时受到高压而被毁,从而造成拥有大约90千克放射性钚-239的核弹头裂开,使数量不等的这种物质泄人大海中。

   1996910日,第5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为实现彻底消除核武器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对于消除来自大洋深处的核武器,还需要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在21世纪做出巨大的努力。

海洋污染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灾害性后果已触目惊心。用牺牲环境利益的办法换取经济的畸形发展是十分有害的。污染容易,治理污染则相当困难,西方发达国家在污染问题上所走的弯路也证明了这一点。大量事实证明:健康的海洋环境使人类得以繁衍和发展,而恶化的海洋环境特别是海洋灾害,可以给人类造成最沉重的损害。毋庸置疑,人类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无论这种能力提高到什么程度,人类都不可能摆脱海洋环境对自己的支配性作用,都不可能不受海洋环境状况的影响。因此,保护好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后一个空间,是个重大战略问题,这是历史赋予当代人的神圣使命。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