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海洋与渔业工作“五个转变”推进科学发展

来源:寿光市海洋与渔业局   发布时间:2015-05-21 00:35:39 

一是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由被动污染防治向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并重转变。强化海洋环保工作基础和能力建设,不断完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体系,实施海域使用动态监控,加快建设海洋环境保护数字平台,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细致、准确的海洋环境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把海洋工程环评作为用海审批的前提条件,环评不过关的用海项目一律不予审批。积极开展岸段巡查活动,完善定期巡查制度,建立健全违法用海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海洋生态保护,规划建设10000亩的芦苇湿地保护项目,建立生态保护、资源利用、景观旅游“三位一体”的现代休闲渔业模式,提高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是深化渔业结构调整,由依靠资源消耗向注重生态建设、提高质量效益转变。继续实施近海渔业修复行动计划。扩大增殖放流品种和规模,今年力争投入资金过300万元,蟹贝苗种增殖超过5000万粒(尾),进一步加快近海渔业资源恢复。加快渔船网具改革步伐。实现大马力拖网渔船捕捞品种由原来单一的生产鳀鱼为主向生产经济鱼类等多品种为主转变。加快渔船更新改造,合理组织渔船报废,使高能耗老旧渔船逐步退出渔业生产,积极一批效果好、渔民接受程度高、使用安全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大力发展外海远洋渔业。积极开发国际公海资源,加快远洋渔船更新改造,抓紧推进海外渔业基地建设,年内投资2500万元,更新改造520马力钢质渔船4艘,积极发展远洋渔业项目,全市远洋捕捞产量达到30000吨,产值1.6亿元以上。

三是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流通业,由第一产业为主向注重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在巩固传统冷、干、咸加工基础上,积极发展来料加工和渔业产品精深加工,扩大加工业发展规模和发展量,努力打造现代渔业加工基地、物流基地,积极培育集生产、加工、流通“三位一体”的水产品龙头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渔业经济效益。以在建的羊口中心渔港为重点,不断实现渔港扩容、升级,增强渔港功能,努力建设现代化渔港经济区。以港区后方陆域为基础,规划占地面积600亩的核心经济区,建设包括渔船修造、渔需物资供应、鲜活水产品交易、餐饮及其他服务设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全面提升渔港服务功能,拉动经济发展。将单纯的供渔船停靠,发展成集渔船停靠、补给、渔货交易、储存、加工和对外往来等功能于一体的渔业生产发展基地,促进周边地区三产蓬勃发展。

四是积极推进品牌渔业建设,由粗养粗放生产向品牌化渔业转变。把树品牌、创精品、扩市场作为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积极引导企业申报地理标志认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不断提高寿光水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加快推进无公害养殖和健康养殖基地建设,全市目前拥有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区3.5万亩,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2万亩,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1.8万亩,无公害养殖面积6.7万亩。

五是深化渔业产业化经营,由分散个体经营向规模现代化生产转变。不断完善现代渔业经营机制。扩大渔业生产经营规模,强化渔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努力构建“企业+合作社+基地”的渔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渔户走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的路子,不断提高渔业组织化水平和发展质量。全市成立海惠养殖专业合作社、迎宾海上旅游专业合作社、林海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水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康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5家专业合作社和羊口远洋渔业协会、近海渔业协会、滩涂水产养殖协会、渔业协会等4家渔业协会,渔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