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出台今年渤海环境立体监测与动态评价实施方案
该实施方案是由国家海洋局组织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科院遥感所、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等6家单位联合制订的。其主要目标:
一、进一步完善渤海入海污染源监测网,完善不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入海通量的计算方法和模型,为渤海立体监测与动态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二、完成各类操作规程的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完成渤海重点海域水交换和物质交换过程监测网的构建,并实现业务化运行。
三、加强渤海污染物时空变化监测网建设和业务化运行,为渤海污染物的时空分布、污染物生物化学迁移转化的研究和渤海环境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四、开展渤海环境遥感监测模型优化工作;开发渤海环境遥感监测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分析系统;提升渤海环境立体监测水平,为渤海环境管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机制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五、进一步改进、优化水动力模式,并开展渤海与外海水交换及物质交换、渤海重点海湾与渤海中部的水交换和物质交换通量的估算,并实现水动力模式的业务化转化。
六、进一步做好渤海入海污染源评价、渤海环境状况评价、渤海污染物质交换和重点海湾环境容量评价、围填海开发活动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模型研发工作,为渤海动态评价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和科学依据。
七、采用主流、成熟的技术,构建一个能够持续适应渤海环境立体监测与动态评价业务发展需求的信息化系统,为渤海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实施和渤海海岸带开发综合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支撑。
国家海洋局提出,2010年度渤海污染立体监测与动态评价业务工作要本着以评价需求为引导、注重专题间衔接的原则,开展4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分析入海污染源、水交换污染物质交换、污染物时空变化监测网建设与动态评价的关系,做好专项监测与模型需求的衔接;根据业务化和动态评价各专题的需求,进一步优化和统筹安排监测站位布设。
二、优化遥感监测模型,实现渤海遥感数据处理与专题产品可视化显示的目标;制订渤海环境遥感监测与业务化转化方案,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
三、水动力和水质模拟模型开发过程中所采集的数据与模型的建立要匹配;各承担单位之间的模型建立需要围绕研究目标进行协调,并注重监测资料的时空分布。
四、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将认真考虑管理部门需求,统一规划、设计信息系统框架,实现系统集成与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