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政202船、中国渔政311船续航南沙海域巡航护渔编队“贴身”保护渔民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经过四天连续航行,
这是中国渔政从以前的每年一度巡航式护渔,首次升级为采取“贴身伴随”的护渔方式。在其背后,是中国渔船不断被周遭国家无理驱赶和被海盗劫持的惨痛经历,以及中国要反海盗、反抓扣、反驱赶及突出主权存在的决心。
国旗在中国渔船上飘扬
记者拿望远镜走出驾驶舱,天似穹庐般笼罩海面,感觉自己所在的311船处在海面的正中央。环顾四周,海天相接的圆周形边界每隔一段就有两个小黑点,这些小黑点有时甚至小得令人分不清到底是自己的错觉还是渔船。
随着距离的拉近,黑点逐渐呈现出“船”的轮廓,更近些,船上迎着海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让人感到特别亲切。
这里离广州有2200多公里,他们有时会走到更南端,因为西南渔场最南端就在北纬4度的曾母暗沙附近。记者数了一下,一共有32艘中国渔船正在生产。
一渔船两个多月捕鱼30吨
随后,记者与工作人员乘摩托艇靠近渔船“桂北渔
记者采访期间,渔民正在起网,绞盘将渔网从海底两三百米深处拉起,里面满满的全是鱼和虾,足有一两千斤。
渔民小李说,他们每6个小时拖一次网,全天24小时作业,现在已捕捞了3000多盆鱼,大约有30吨左右。“都是杂鱼,大鱼太少,情况不是很理想。”小李说。
深海小虾珍贵赛过大龙虾
护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南沙海域虽然没有污染,但是捕捞的渔民很多,所以资源也越来越少。不过现在渔民的拖网能够拖到海底400多米,所以能够捞到许多以前没有的海产品,有的也很值钱,不然真的要血本无归了。“你看那种鳌虾虽然只有拇指大,但是很贵,只有深海里面才有,味道比龙虾还好。一斤要卖到一百多元钱,在市面上很少能见到”。
考虑到渔民物资短缺,巡航护渔的工作人员冒着危险登船,将一筐新鲜白菜、一箱苹果和一个大黑皮冬瓜等物资送给了渔民。渔民说,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东西。
海上做渔民比做煤矿工更危险
记者查阅海图发现,海上渔船所在海图上的位置是茫茫的一大片。“渔民在这里生产没有补给,没有依托,是非常艰辛的。”此次巡航护渔的海上总指挥、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副局长刘添荣说,渔民是大农民概念的一部分,但渔民和陆地上生产的农民相比更艰辛,生产工具的损毁率更高,要承担的风险更大,同时也面临着类似部分农民失地的“失海”问题。
“大家都知道煤矿工人的死亡率比较高,但是很少人知道,做渔民比做煤矿工人更危险,有的地方死亡率甚至是煤矿工人的30倍。”刘添荣说,全球大约有1500万人从事捕捞,每年死亡人数达2.4万,死亡率达千分之一点六。南海的安全措施做得比较充足,相对较好,每捕捞40000吨鱼就有一个渔民因捕鱼而死亡。
刘添荣说,渔民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农民一把锄头可能用几十年,渔民一旦遭遇大风浪,经常船毁人亡。即便是人幸运地活下来,但是要恢复生产几乎不可能,像“桂北渔
“我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因为我们的渔民有太多的困难,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我们不能让渔民‘失海’!”刘添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