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底,总投资30亿元的海上嘉年华项目破土动工;12月初,总投资1.5亿美元的欧洲大饭店项目正式落户;12月19日,总投资10亿元的青岛凤凰岛温泉度假大酒店项目开工建设;于此前开工建设的游艇会、帆船之都温泉度假酒店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之中……虽然已经步入了2010年4月份,但岛城的气温依旧不高,可是在胶州湾的另一边,却是“热火朝天”,湾两岸涌动着的一股高端服务业项目的建设热潮。面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这一机遇,青岛市委常委、开发区工委(黄岛区委)书记、管委主任姜杰接受采访时说:“作为青岛西海岸的核心区,开发区必须二次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基础,建设宜居宜商、环境优美的新城区,更好地抢抓新一轮战略机遇,加速形成青岛东西两翼齐发展的城市格局。”
开发区的蜕变
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3月开始动工兴建的青岛开发区如今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在这块规划面积20.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1995年设立省级凤凰岛旅游度假区到 2006年设立的国家级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开始,到2008年设立了青岛前湾保税港区……
短短25年,今日的青岛开发区已经由昔日的荒野渔村,成长为投资环境良好、开放型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日益繁荣、最适宜生活居住的岛城现代化新城区。
记者采访了解到,其实早在2002年岛城西海岸的产业就出现了首次转型。而此前,青岛开发区家电电子产业在海尔、海信、澳柯玛等企业拉动下“一枝独大”。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区域竞争力以及产业发展空间和理应发挥的辐射力明显受限。
随着青岛港外贸跑集装箱航线的“西移”,“服务业”的出现,使得家电业“不再吃香”,取而代之的是造船、港口、石化、海洋工程等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化工业的升级转型。沉寂多年的海西湾周围,突然雨后春笋般地建设了中船重工、中海油、中石油、南港区、武船重工、海西重工等一批“重量”级项目。时至今日,岛城西海岸的家电电子、石化、汽车以及造修船四大产业集群里的所有龙头项目已经全部达产,港口和海洋工程两大产业集群里的多数龙头项目也已投产……
当土地已被充分利用、当大规模重化工业建设已几无可能,未来怎么发展?主管开发区规划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就在2007年,产业集群、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循环经济被青岛开发区确定为未来几年着力打造的区域经济“四大亮点”。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被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胶州湾西海岸的产业变化大幕又一次开启。
闪亮的六大产业集群
世界最大的商务搜索引擎——普加科技就是在这个期间落户青岛开发区的。同时开发区不但免费提供了万平方米的现代办公场所,还给予了1000万元的资金扶持。“我们的目标是,2012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CEO 谢清禄对未来充满信心。
据了解,随着近几年来绕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核心区和青岛新的经济重心,目前开发区的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船舶工业、海洋工程、港口“六大产业集群”主体框架基本形成。目前,六大产业集群共有单位157家,占规模工业的43.9%,完成产值986亿元,占规模工业的72.2%。其中石化产业发展最快,完成产值214亿元,增长165.8% ;家电产业规模最大,完成产值330亿元,增长28.9%,;汽车、造船产业最具活力,分别完成产值85亿元、30亿元,分别增长146.5% 、129.6%。
“青岛开发区的工业规模大,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每提升一个百分点,都非常不容易“,2009年7月份,青岛开发区成立了现代服务业局,赵英民成为首任局长,他告诉记者说,“越是这样,越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大港口、大工业、特色旅游”三大特色经济的布局、“产业集群、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的四个经济亮点……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天的开发区正在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的发展路径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随着港洲实业、涵碧楼、香港世茂等一批优质服务业项目的落户,开发区的休闲度假、服务外包、现代物流、影视文化、信息咨询、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
据介绍,目前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等港口产业,正在全面推进前湾港开发建设,北港区10个10万吨深水泊位全部建成、总投资160余亿元的南港区开发全面启动、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36个 ,在2009年中,仅仅开发区就完成了货物吞吐量3.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026万标准箱。在家电电子产业方面,目前形成了以海尔、海信等大企业牵头、中小型配套企业集聚发展的产业格局,不但被确定为省级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已经成为了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和中国北方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年产35万辆上汽通用五菱整车以及各种机械和汽车零部件奠定了黄岛成为国内北方生产规模最大的微型车生产基地。”记者采访获悉,随着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大型船用曲轴、船用柴油机等已投产,国内最大、配套功能最完善的船舶产业基地基本建成,未来将形成年造船468万吨、修船220余艘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达500亿元的规模。在青岛开发区,随着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项目一期二期已建成投产,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亚洲最大、技术先进的海洋工程制造基地正在形成。
记者采访了解到,围绕打造现代服务业先行区,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思路,今天的青岛开发区正在以附加值高、成长性强为特色,着力推进特色旅游、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和创意产业“四个突破”,基本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轮子一起转”的新型产业格局。随着特色旅游业进入黄金发展期,目前全年平均接待国内外游客51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26.6亿元。现代物流业档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著名物流公司纷纷落户,将逐步发展成为东北亚物流中心。服务外包和创意产业加快发展,被评为山东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中国创意城市文化名片”。
西海岸旅游发展的新契机
总投资15亿元的帆船之都温泉度假酒店建设项目在青岛开发区银沙滩奠基;银沙滩木屋别墅度假酒店建设热火朝天;灵珠山菩提寺于2009年10月纳客;唐岛湾海上嘉年华项目、唐岛湾国际游艇俱乐部项目即将动工;竹岔岛要打造真正的“海上乐园”……
据了解,目前青岛开发区共确定重点旅游项目18个,总投资近170亿元。在这18个大项目中,包括高星级商务度假酒店8个 ,休闲娱乐设施6个。凤凰岛、唐岛湾和珠山(一岛、一湾、一山)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正在构筑着开发区特色旅游发展体系。
记者了解到,随着海湾大桥和海底隧道开通临近,全区18个重点旅游大项目的相继建成,游艇、高端游乐、度假、影视制作等时尚元素的引入,青岛开发区将由南到北、由东至西搭建起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框架,建成“青岛乃至全国最具特色及品牌价值的旅游目的地。”
未来:一隧通东西
步入2010年后的黄岛又将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开发区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未来两年,海湾大桥和海底隧道将陆续贯通,制约青岛开发区发展的交通瓶颈将得到彻底解决。桥隧的建成,绝不仅仅是两条空间通道的打通,它更是一个区域概念上的融合,使老市区与西海岸真正融为一体。
“作为西海岸的核心区,青岛开发区必须加速产业升级,形成雄厚的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基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创新优势,才能从容应对‘桥隧时代’的到来,才能更好地抢抓新一轮战略机遇,加速青岛形成东西两翼齐发展的城市格局”,青岛市委常委、开发区工委(黄岛区委)书记、管委主任姜杰曾经表示,“青岛开发区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拐点’,不转型调整就难以创造新的发展优势,难以实现新的跨越。”
记者了解到,在“六大产业集群”形成一定规模后,青岛开发区目前提出了以加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双十高”工程。仅2009年就新引进和开建油气加工新技术重点实验室、重质油加工利用研究中心等高科技项目11个,新投产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发动机、船用柴油机研发中心、海信LED 三期、兰石机械压力容器和大庆三维科技等高科技项目5个 ,另外,芯生圆微电子、曲轴二期工程等17个在建续建科技项目也在顺利推进。这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环境友好型的科技项目,将使开发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由原来主要集中在家电电子行业,扩展到汽车、造船、海洋工程等多个领域,加速了西海岸产业升级的步伐。
“旅游将是黄岛最亮的一张城市名片,提到中国旅游就会提到黄岛。”青岛市委常委、开发区工委(黄岛区委)书记、管委主任姜杰曾经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还将努力将黄岛变成一个旅游圣地,随着2010年开发区19个重大旅游项目全面开工,有海上嘉年华、国际游艇俱乐部等高端休闲旅游项目;半岛酒店、凯宾斯基酒店都已开工建设,开发区要培育发展高端度假酒店群;发展珠山宗教文化和生态旅游,加快宗教文化园、青石湾天鹅湖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不出两三年黄岛不仅会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开发区,更将成为一个宜居的地方。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