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美国《华尔街日报》
在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下,印度与亚洲其它国家一样,经济多年来快速增长,导致全球经济膨胀,资本大量涌入亚太地区。但印度2002年至2008年的繁荣发展与印度政府的新举措几乎没有关系,而且印度政府利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累积了高额的赤字,并通过向穷人进行大量的转移支付而实现了国富民享。繁荣与萧条总是相生相伴,由于美欧经济增长迟缓,印度自身又没有实质性的经济改革措施,所以印度将很难再现上一个10年的出色表现。
据印度政府自己的统计,该国去年第四季度的GDP实际增长率下滑至6.0%,而前一年是6.2%。未能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增长速度被归咎为受季节性因素和其它短时因素影响,而恢复到9%的增速被形容为是触手可及。至少9%的增速将同样很可能是十分短暂的。
印度正力图实现它的承诺。印度国大党领导的政府在2月的预算报告中承诺把赤字削减至占GDP的5.5%。实现这一承诺的前提是经济增长速度更快,国家总收入更高。但印度政府去年也做出了完全相同的承诺,赤字却达到GDP的6.9%。
由于利息负担不断增长,政府不得不通过增税或举债以支付利息,居高不下的预算赤字使快速增长的前景暗淡。它带来的危害也表现在现在:创纪录的政府负债水平迫使印度储备银行继续保持异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否则就会有扼杀私人信贷的风险。这使通胀在仅仅一年间便达到了9%的水平。
报道称,印度国大党无视于紧张的财政状况,坚持民粹主义的计划,这无助于改善当前的形势。原定的税改进程已被推迟并稀释,政府再一次只能屈从地喊叫“明年再来”。尽管政府提供了无比昂贵的化肥补贴,食品进口量仍然飙升。
基础设施支出并不能使印度超越经济增长的“印度速度”,实现持久增长的方式是再现1991年银行业大改革的方向,即自由化。但现在,国大党领导的政府却走错了方向,慢慢地使印度经济奇迹的光环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