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新战略描绘山东省经济发展未来色彩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2010年春天,刚刚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的沿海经济大省山东,已经开始铆足干劲,力争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带,山东正以生态、蓝色、高端为底色描绘未来。
“黄三角”高效生态开发尽显后发优势
3月20日上午,正是今年沙尘暴席卷北方大地的日子,渤海莱州湾畔,山东省省长、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姜大明宣布,华电国际莱州发电厂一期2×1000MW级机组正式开工建设。与当日昏黄的天空形成对比的是,此次开工建设的莱州发电厂是一个节能、节水、占地少的港口型生态电站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10亿千瓦时,将为环渤海经济圈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提供重要电源支撑。
莱州是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四大临港产业区之一,也是目前黄三角区域内港口条件最好、经济基础较强的县级市。借力黄三角发展东风,莱州市提出了“当好黄三角桥头堡、争做黄三角排头兵”的高标准发展定位。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山东省的1/6,总人口约985万人。
依据去年底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黄三角的主干部分是山东省内欠发达的鲁北地区,除了“高效生态”的发展定位,黄三角还担负着促进省内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均衡发展的重任。大量未利用土地的开发、黄三角产业基金的支持将为这一区域跨越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今年1月17日,黄三角对接滨海新区首个异地共建开发区——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揭牌,开启了中国两大经济区域深度合作的进程。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由山东省德州市和天津市红桥区联合建设、共同开发,选址位于德州市庆云县境内。缺乏土地资源的红桥区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德州携手,开启了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里程。类似的开创之举,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将不断涌现。
蓝色经济整装待发 “海上山东”蓄势升级
春寒料峭,潮涌山东。一个充满激情与希望的蓝色梦想,正在山东半岛激荡澎湃。在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日照港畔,山东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总投资113亿元二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预计6月份投产后,亚太森博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制浆企业。公司企业资讯部经理许广利说,公司厂区离日照港口只有80
拥有3000多公里海岸线的山东半岛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科技力量雄厚,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山东省规划,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沿海城市为骨干,以推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高端产业集群,力争在2020年将山东半岛打造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蓝色经济区。
而发挥临港优势,加快临港产业发展,带动区域板块联动,是山东经济运筹的重要手笔。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内容,山东将以做大做强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点,集中培植钢铁、电力、石化、木浆造纸、加工装配工业等运量大、外向型和港口依赖度高的临海工业。
烟台市委书记孙永春说,作为北部沿海城市,烟台将重点建设海洋休闲度假基地、海洋科教文化基地、港口物流基地、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循环经济型重化工产业基地、海洋生物产业基地等六大基地,并依托基地发展海洋交通运输物流、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与矿产等10大海洋优势产业。
在半岛最东头,威海市委书记王培廷告诉记者,尽管造船业已成为威海的支柱产业,而且发展势头很好,但市里为了保持威海全球最适宜人类居住城市的环境优势,今后会适度限制沿海造船业的发展,将海岸线打造成生态岸线。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多年“海上山东”建设基础上,山东再次整装出发,力争将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海洋科技产业发展的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区,海陆一体开发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区。
新兴产业带动“半岛制造”调整转型
绿柳轻拂的胶州湾畔,林帆博士与他的创业团队刚刚落户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准备在这里实现LED蓝宝石晶片的规模化生产。LED高效照明产业是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产业上游技术多被国外垄断,在国内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林帆说:“嘉星晶电公司的投产,将打破目前国内蓝宝石晶片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
在山东各地的工业园区,像这样的高新产业项目备受青睐。3月底,山东省政府集中出台了促进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工业设计、海洋工程装备、游艇、文教体育用品、通信设备、机器人、高效照明等10个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或指导意见,从财政、金融、税收等多个方面支持新兴产业发展。这些指导意见表明,山东省已在加快调结构的步伐。
技术创新是撑起山东高端制造业的核心。近年来,海信集团通过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结束了我国年产7000万台彩电而无“中国芯”的历史;中国彩电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在海信的投产,则彻底打破中国液晶电视模组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现状;海信自主研发LED背光液晶超薄电视,成为全球最薄的直下式LED背光产品,等等。这些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和取得的研发成果,使海信获得了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
山东省副省长王军民说,今年山东将继续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重点推进技术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省级技术中心企业要达到4%、重点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
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表示,转方式、调结构是今年山东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山东要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确定目标和标准,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则与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一起,成为推进工业调整振兴、积蓄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