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活化石”中国鲎 平潭有望建成保护区

来源:东南快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0:48:58 



中国鲎(资料图片)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鲎?现在没了!”听到有人在打听中国鲎的消息,平潭澳前镇前进村60岁的老渔民林文木一个劲地摇头。

平潭是我国享誉世界的产鲎区,当地中国鲎产量曾居全国第一,所产的中国鲎数量被形容为“多得跟米一样”。然而,近年来,平潭中国鲎已难觅踪迹,成为了濒危物种。捕鲎渔民林文木也已经歇了10年。

多年来,平潭有关部门一直很重视中国鲎的保护,然而,由于生长周期长,幼年的中国鲎需要近13年时间才能繁殖,中国鲎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随着实验区开发建设加速,中国鲎,这个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一个针对中国鲎的保护区已进入规划,不久的将来就有望建成。

“多得跟米一样”→年产量剩几百对

说起中国鲎,几乎所有岚岛渔民都能说上一大段。在老渔民林文木眼里,中国鲎就是锅瓢的代名词,“以前的平潭,鲎多得跟米一样,我们根本没把它当回事,大的鲎可以跟脸盆比,我们都是把它们的壳拿来当锅瓢,海边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林文木说,平潭坛南湾是中国鲎的主要产卵地,早在十几年前,只要在海滩上设置个鲎濂,每天退潮就会看到一大堆鲎被困在网上,多的时候能装上几箩筐,“那个时候,捕到的鲎在平潭本地卖,根本就没人要,大的鲎我们大多是自己煮了吃,小的鲎就直接放生。”

相比平潭,福州人大多认为吃鲎可以滋补身体,祛暑气。每年入夏到寒露,几乎所有菜市场都有人宰卖成鲎,鲎肉、鲎卵不但是饭店常见菜,还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吃鲎风盛行,也成了渔民捕鲎的动力。

上世纪末,盛况逐渐改变,鲎慢慢变得很难捕到了,在滩涂上放鲎濂已没多大作用,往往只能碰运气从海滩上直接捡来,鲎濂也逐渐失去了它的功效。

“由于各种原因,平潭中国鲎产量呈下滑势头已持续近半个世纪,如今中国鲎在平潭年产量就剩下几百对了,已经处于濒危的境况。”平潭海洋与渔业局海域与资源科游科长说。

改善海洋环境→有望建特别保护区

“中国鲎一般生活在深海区,每年68月回到沙滩上产卵,对沙滩的沙质和温度等自然环境都有很高的要求。”游科长说,目前海坛岛西南方向的敖东镇、建民村等地才有为数不多的中国鲎出现。

鲎在地球上出现的时期,可以追溯到3亿5000万年前的石炭纪。目前已发现的鲎化石种类约31种,鲎在进化过程中形态变化不大,因此被称为“活化石”。

针对中国鲎数量减少的情况,2000年,平潭县政府专门发布通告,通告中明确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捕捉、驯养繁殖、经营利用、收购、出售中国鲎及其产品,以此来加强对中国鲎的保护。

据了解,实验区成立后,平潭有关部门加大了对中国鲎的保护力度,对中国鲎生长的周边环境加大监管力度,极力打击个人捕捉行为,对影响中国鲎回沙滩产卵的近海养殖网给予取缔,并计划进行中国鲎人工繁殖和放流,以尽快恢复中国鲎资源。

有关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开展了海漂垃圾整治和废弃渔船清理。今年省海洋与渔业厅投入专项整顿资金,开展渔港海洋环境综合整治、滨海旅游区海洋环境整治等活动,县政府还投入配套资金,不断改善实验区海洋环境,为中国鲎繁衍提供优越的生存条件。

此外,一个中国鲎特别保护区正在酝酿中。“在现有平潭中国鲎特别保护区预留区内,坛南湾敖东建民海区仍具备适宜中国鲎保护的自然资源及社会环境。”游科长说。

“可以在相关区域设立两个核心区,分别为中国鲎提供产卵、发育场地和越冬、摄食场所,并在两区之间留出季节性保护的洄游通道。目前,中国鲎特别保护区正在规划中。”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