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近年来,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围海造陆、水质污染、酷渔滥捕等原因,使得贴近大陆的滨海湿地环境受到破坏。尤其是大规模的海岸工程、海洋工程造成了这些地方地形和水流的变化,使这里的生物种类迅速减少,影响了自然界的原生态。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重要关注点——潮间带。 潮间带是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大潮期的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范围。潮间带非常富饶,是重要的净化区、鱼虾繁殖地和大量食用甲壳类的来源地,也是娱乐休闲场所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栖息地。同时它也很脆弱,污染、土壤流失或潮汐运动都会毁坏该地带。这一地带一旦被污染,采自这里的食物会威胁人类的健康。不言而喻,这里也是海洋监测的重点之一。 通过多年的春、夏、秋季监测对比研究,发现位于黄海一隅的胶州湾东部潮间带的生物种数急剧减少,从上世纪60年代的141种减少到上世纪80年代的17种,至90年代末,潮间带滩面基本消失、生物种类已不足10种。这些生物种数的下降促使我们必须抓紧对海岸潮间带的监测与治理。针对这一状况,地方政府规划了胶州湾滨海湿地海洋特别保护区。 又如在环渤海湾的部分滨海湿地中,面积广阔,资源丰富。由于近年来在对湿地的开发中,虾池、盐田等人工湿地面积不断扩大,造成自然湿地面积减小,植被退化,地貌和水文条件改变,生物多样性下降,改变了原始的滨海湿地自然景观,也破坏了珍稀鸟类的生存环境。 据此两个实例,对其他海岸区的潮间地带遭受不同程度创伤的类似情况可见一斑。潮间带紧靠陆地,水深较浅,直接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其海水的温度、盐度、水色和透明度直接受陆地影响,变化明显。潮间带处在了一个直接饱受陆地自然和人为影响的敏感位置。 大量实验证明,通过引入适宜的植物,可有效修复湿地以提高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达到自然界生命互相依存、协调生息。湿地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在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方面,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面对潮间带湿地濒临危险的现状,相关部门应高度关注潮间带湿地,明确思路,出台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要恢复潮间带的原生态,林业、海洋与渔业等部门都应开展对湿地野外动植物种群及栖息地的长期监测监视,对受到严重破坏的湿地动物、植物资源,通过人工种植和养殖等措施,促进野外种群和数量的恢复,在科学有效的治理中保护潮间带的今天、明天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