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近期以来,文昌市龙楼镇以东海面多处海域出现了赤潮。接到当地渔民报告后,文昌市海洋与渔业局立即会同省海洋与渔业厅抽样进行检测,分析原因,发布紧急通知并出台应急预案,必要时启动进行防治。
网友 十几海里有几十处赤潮
“色舞飞眉”同时还贴出了5张照片予以证明。
当地人 近期赤潮出现频率增加
龙楼镇附近海域是否出现赤潮?昨日记者前往现场了解情况。
今年37岁的
2月底的一天中午,趁着到龙楼镇一家排档吃饭的机会,她将自己所见到的异常现象描述给排档老板周某听,当天下午他们一起找到了龙楼镇政府工作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经咨询文昌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有关专家后回复他们说,这是海水出现了“赤潮”现象。
记者随后找到了排档周老板,他告诉记者,他的一位“船老大”朋友经常出海到七洲列岛附近海域捕捞,3月中旬以后,赤潮出现的次数和频率确实比2月份更加频繁,时间缩短为两三天出现一次。周老板随后还交给了记者一张纸片,上面标明了出现赤潮较为频繁的海域:“东经111°-112°,北纬19°-20°”。
专家 赤潮由夜光藻过密引起
昨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记者赶到了文昌市海洋与渔业局。“龙楼赤潮的事我们已经上报省海洋与渔业厅了,省厅也专门派人过来做过抽样检测了。”文昌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符前告诉记者。
符前告诉记者,检测结果显示,在文昌龙楼淇水湾至龙景湾附近近岸海域,的确存在一条长约
“这次龙楼爆发赤潮,跟最近东南风盛行以及温度、湿度的回升有很大的关系。”符前介绍说,进入3月后,伴随着东南风的盛行和海水的常规流动,外海的浮游植物很容易被集中到近海海域,如果再加上附近海域的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恰好都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就很容易形成赤潮。此次龙楼附近海域爆发的赤潮就属于类似情况。
“类似的情况之前也发生过,一般持续几天之后赤潮就会自行消散,对海洋生态、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不大。”符前介绍说,夜光藻属甲藻纲,是沿岸低盐种,分布极广,本身不含毒素。但由于它大量繁殖,在形成赤潮时,易于粘附在鱼鳃上,从而阻碍鱼类呼吸,会导致鱼类窒息死亡;同时,鱼类死亡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尸碱和硫化氢会使海水变质,危害水体生态环境,给海洋生物带来危害。
提醒 赤潮爆发期不宜下水游泳
记者了解到,为了做好赤潮的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赤潮带来的渔业生产损失和对人体的危害,文昌市海洋与渔业局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出台了应急预案,加强了对龙楼镇淇水湾至龙景湾近岸海域的巡查,并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龙楼近岸海域夜光藻赤潮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龙楼镇政府派出干部和群众,密切关注赤潮的发展动态,通知沿海渔业养殖户在赤潮爆发期间,严禁抽取海水养殖,网箱养殖要密切注意海水变化情况,适当进行转移,赤潮爆发期间不宜下水游泳及进行其他活动。
根据文昌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巡查,文昌龙楼淇水湾至龙景湾附近海域海水水质已经有了明显好转,海水已基本恢复正常。针对每年3至5月份是赤潮多发期的实际情况,该局提醒沿海广大干部群众密切关注沿海海水水质,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各级政府或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在出现海水异常期间,禁止采捡不明死因的海洋生物食用。
小知识
赤潮(Algalbloom或Redtide):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增殖)或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能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绝大多数是浮游甲藻和硅藻,少数为原生动物和细菌。
夜光藻(Noctilucascintillans):甲藻门的一个海产属,细胞圆形呈囊状,没有外壳,具有一条能动的触手。细胞无色或绿色,大量密集时呈红色。最适盐度应在29-33之间,适温范围l6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