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勘探成全球热点 海洋油气或成资源接替主力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据预测,全球陆上的油气可采年限约为30-80年。随着对石油需求的快速增加,进入21世纪,世界随之步入了石油匮乏的时代,也就是所谓的“后石油时代”。
业内专家表示,海洋油气的储量占全球总资源量的34%,目前探明率为30%,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丰富的资源现状让全世界再次将目光瞄准了海洋这座石油宝库。中国的沿海大陆是环太平洋油气带的主要聚集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储量,据预测,中国海洋油气的资源量达数百亿吨。作为全球石油消费第二大国,2009年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因此,加快中国海洋石油工程业务的发展已势在必行。
深水油气开采已成全球热点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江怀友表示,根据国际上流行的浅海和深海的划分标准,水深小于
据统计,2009年海洋石油产量已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3%,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会提高到35%。2009年海洋天然气产量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31%,预计2020年,这个比例会提高到41%。
目前,深水和超深水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已经成为世界油气开采的重点领域。TSC海洋集团董事长蒋秉华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海洋石油方面,过去十几年世界上新增的石油后备储量、新发现的大型油田,有60%多来自海上,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于深海。”
“就同样一口勘探井的钻井成本来比,陆上石油、浅海石油和深海石油的成本是1:10:100,甚至更高。由于深水开发需要强大的财力和技术支持,大型跨国公司成为目前深水勘探开发的主力军。在全球100多个进行海上勘探开发的国家中,就有50多个国家在进行深海油气勘探。”江怀友说。
中国海洋油气发展快差距大
我国海域石油资源量为275.3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10.6万亿立方米。尤其是中国南海,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3,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但是,“与国外相比,中国的海洋石油工业一直处于被大家弱视的状态。海上油气资源就是我国的石油后备储量,我们应该动员大部分力量去开发海上油气资源。”蒋秉华说。
近些年,我国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上也取得了很快的进展,中海油日前已正式启动了深水油气的勘探开发战略,“中石化正在对东海油气的深水开发做前期准备,中石油在南海也有了区块。”蒋秉华表示。
三大石油公司下海的战略推动了中国石油企业在海洋石油业务的拓展,也促进了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技术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已具备
记者了解到,目前欧美国家是世界海洋装备的先行者,也是世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的领先者。由淑敏说:“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亚洲国家转移,欧美企业逐渐退出了中低端的工程制造领域,但是在高端海洋工程的制造和设计方面,仍居垄断地位。”
相比之下,中国还是在制造一些低端的产品。“我国海洋石油虽然具备了自主开发水深
海工制造应列为战略新兴产业
由淑敏又提到,根据估计,世界海洋油气装备市场的年平均规模大概有500-600亿美元,随着海洋油气开发向深水进军,装备技术含量和价值量也将会增长。而且这个规模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中国处在了一个全球性对海上油气资源都很关注的氛围。因此,建设海洋强国,加快海洋油气等资源能源的开发,将成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一个不可多得的契机。”蒋秉华说。
在22日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发展论坛”现场,TSC海洋集团展区的新闻发布会及相关展品格外引人注目。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内第一家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总承包商,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国内外并购,现在该集团已经成为一家国际型的公司,成为世界上能够为海洋自升式咎井平台、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钻井井船提供所有单体钻井设备及整体钻井包的3家供货商之一。TSC海洋集团首席执行官张梦桂表示,随着
海洋工程装备是典型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是装备制造业中较为高端的产品。“我们国家应该把海洋工程装备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加以统筹规划,合理引导,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动其加快发展,争取用较短的时间使我国在主流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尽快进入国际市场的第一梯队。”由淑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