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明:山东黄蓝战略 经济发展转变最为关键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3月6日,山东团开放日上,姜大明省长接受记者采访。在全国两会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战略引起了全国媒体的高度关注。
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关键词:时间表黄三角开发分“两步走”
齐鲁晚报:黄三角定位高效生态,显然区别国内其他经济区域的发展模式。请问姜省长,您理解的“高效生态”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姜大明:高效生态经济是指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类型上,形成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产业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态工业园区组成的生态产业群;在生产工艺上,做到无废或少废,实现生产过程再循环、再利用,最终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系高效运转,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产业结构生态化、经济形态高级化,促进经济体系高效运转和高度开放,实现开发与保护、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有机统一。
齐鲁晚报:打造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或路线图?
姜大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紧紧围绕“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对2015年、2020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了“两步走”的明确要求,并确定了14项主要指标。黄河三角洲6市、19县要围绕这14项主要指标,以2008年为基数,按照规划提出的2015年、2020年的总体战略目标,逐项、逐年地核算,制定发展速度和发展目标。
齐鲁晚报:能否谈一下您本人期待的未来发展图景?
姜大明:我想那个时候黄三角地区不仅仅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家园。
关键词:开头起步甩开膀子真刀真枪干
齐鲁晚报:黄河三角洲开发,今年首要的任务是什么?
姜大明:黄河三角洲开发是几代山东人的心愿,从1994年首次提出来,历经15年上升为国家战略,现在要抓紧时间,甩开膀子,真刀真枪地干起来。今年我准备拿出三分之一的精力来抓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开头起步工作,我们要求6个市的主要负责同志也要拿出足够的精力来抓黄三角建设工作。今年,临港产业区要抓出新眉目,把东营、滨州、潍坊、莱州四个临港产业园紧紧抓在手上,采取大动作,实现大突破,取得大成效。
关键词:基础设施“缺什么补什么”
齐鲁晚报:今年黄三角在基础建设上有哪些大的动作?
姜大明:黄河三角洲发展起步比较晚,港口建设规模小,功能弱,缺乏疏港铁路及与周边地区连接的干线铁路,内连外接的高速公路网亟待完善,水利设施建设任务艰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是制约黄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今年,我们要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的工作思路,按照区域一体化发展理念,缺什么补什么,重点加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形成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和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特别是要努力搞好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建设,增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支撑能力。已经审批立项、条件成熟的,要抓紧开工;条件比较成熟的,要争取挤进盘子,尽快开工。
关键词:经济发展转变方式是关键
齐鲁晚报:舆论认为,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定位与现在中央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度一致,姜省长,您认为这种“一致”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姜大明:高效生态经济区,特色是高效生态,核心是经济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上个月初,姜异康书记和我参加了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在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及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对接合作与周边地区“四大对接”
齐鲁晚报:黄三角与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隔海相望,是我省对接滨海新区和京津冀都市圈的前沿和枢纽地带,如何对接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姜大明:我们要主动加强与京津冀都市圈、辽宁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等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流,认真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一是要加快规划方面的对接;二是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对接;三是要加强基础设施方面的对接;四是加强产业方面的对接。
关键词:高效生态不能剜到篮子里就是菜
齐鲁晚报:黄三角要打造高效生态区,其他地域似乎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循,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
姜大明:是这样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为突出功能定位的区域规划,为我省科学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担负着为全国其他地方闯路子、创模式的重任。在黄三角高效生态区建设中,怎样创新体制机制,怎样转变发展方式,怎样调整提升产业结构,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发展迈上新台阶,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齐鲁晚报:山东将出台哪些优惠措施,确保高效生态的定位落到实处?
姜大明:在项目引进上,紧紧从源头把住关口,不能剜到篮子里就是菜,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坚决不能上。目前,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省直部门,正在根据规划提供的政策框架,积极主动地加强政策研究。一方面,立足实际,敢破敢立,打出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策组合拳;一方面,加强沟通,敢试敢闯,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完善的政策保障。
关于半岛蓝色经济区
打造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
齐鲁晚报:提到蓝色经济区,人们可能会问,蓝色经济与海洋经济有何不同呢?
姜大明:我们理解,与传统的海洋经济相比,蓝色经济有着更加科学、更加深刻、更加丰富的内涵。 我想可以用“五个更加”来概括。蓝色经济更加注重海洋的深度科学开发和保护,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积极推进海洋高端产业发展,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优势产业;更加注重海陆统筹布局,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各类海陆资源;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引领,提升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更加注重突出海洋生态文明,强化生态建设,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永续发展。
齐鲁晚报:按照这种理解,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总体构想是什么?
姜大明: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以沿海7市为前沿,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努力建设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示范区,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
争取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齐鲁晚报:截至目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进展程度如何?
姜大明:去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山东视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目前,全省正在按照胡锦涛主席对山东工作的总要求,以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总抓手,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正在着力抓好海洋优势产业培育工程、示范园区培育工程和海洋科技支撑引领工程等。以现代海洋渔业、海洋装备制造业等八大海洋优势产业为重点,抓紧开工建设一批基础好、规模大、效益高、支撑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为蓝色经济区建设起好步、开好头奠定坚实基础。
齐鲁晚报:在今年的两会上,有代表委员建议,将半岛蓝色经济区升至国家战略,目前这一事项进展如何?
姜大明:我们正在高质量推进《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争取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省里要求有关部门抓紧修改完善规划纲要初稿和专项规划,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搞好与我省“十二五”规划思路的衔接,进一步完善并形成送审稿,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后上报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