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濠运河

来源:吕振西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8:06 

胶莱运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这条自元明以来开挖启用的巨大人工河流,至今仍在齐鲁大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试图对作为胶莱运河关键河段的马濠运河的历史地位、现在状况和未来展望予以论述。期盼各位同仁指正。

现在的马濠运河遗址,地处胶州湾西南岸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井冈山路东侧。1984727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昨天:兴胶莱运河,必通马濠运河

据史料考证,马濠运河与胶莱运河同时规划、同时开挖、同时废弃。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共荣共衰的。

据《增修胶志》载,胶莱运河“南起灵山海口,北抵三山岛,长三百五十里”。马濠运河所处之地理位置,就在灵山海口,即今唐岛湾。由此可见,马濠运河确系胶莱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胶莱运河分为南北两段,南段即马濠运河,中间以胶州湾相连接,北段自当时胶西县陈村海口至掖县海仓口一段为胶莱新河。当时的马濠运河,南口唐岛湾,北口前湾,全长14里,宽6丈,深半之,是胶莱运河中惟一的通海水运河。

笔者认为,马濠运河是胶莱运河的关键河段。其之所以称之为“关键”,是由于这段运河支撑起了胶莱运河兴盛的关节点。因为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成功实施了马濠运河工程,才打通了真正意义上的胶莱运河航道,才实现了运河沿岸的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在历史上,马濠运河与胶莱运河的战略地位非常相似。

当年打通胶莱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南粮北运。

胶莱运河,南濒胶州湾,北达莱州湾,联通黄海与渤海,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原先没有胶莱运河,江淮之舟沿海南北航运,必须绕行山东半岛的成山头,入渤海湾,进天津,达北京。由于山东半岛向东延伸至渤海与黄海之间,大大延长了南北航道,不仅因路途遥远费时费力,而且沿海航线岛礁林立,风大浪涌,行船危险。只有在打通胶莱运河之后,江淮之舟才得以迳直而行:走马濠运河,进胶州湾,入胶莱运河,达渤海湾,经天津,到北京。路程大大缩短,行船更加安全。正如明人云:“胶莱河与海运相表里,若从淮口起运至麻湾而迳渡海仓口,则免开洋转登莱一千五六百里,其间田横岛、青岛、黄岛、元真岛、宫家岛、青鸡岛、刘公岛、芝罘岛、长山岛、沙门岛、三山岛,皆碓石如戟,白浪滔天,其余小岛尚不可数计,于此得避,岂不为难”(《广志绎》卷三)。

同时,胶莱运河成为横跨山东半岛的黄金水道后,运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可向运河两岸的腹地延伸辐射,南北货物,可由腹地到运河两岸聚散。历史事实也证明,胶莱运河打通后,“百货骈集,贸迁有无,远迩获利”,的确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和繁荣。

而打通马濠运河的目的,则是为了完善胶莱运河的功能,使江淮之舟得以避开“淮子口”之险,安全进出胶州湾。

“淮子口”,即胶州湾入海口,是指薛家岛至团岛之间的水道。史料记载,淮子口之名,来源于淮河。据说是因为其通过胶州湾、塔埠头、胶州,可以一直通往淮河,也是淮河在青岛的一个入海口,因此而得名。

据清雍正版《山东通志》记载:“淮子口,在陈家岛之东头,黄庵山下,有露明石、大仙桥、小仙桥之险,商船多坏于此。非长年水手不敢入,从大洋至胶州无别路可通。小青岛在淮子口对岸,入海者必由之道。”《增修胶志》亦云:“鼓子洋之北为淮子口,水底层峦,尖峰上出,如刀剑林立,潮长则没,潮退则见,土人呼为大仙桥、小仙桥,其水湍急,最为险要,居封、浮山之间,船进胶口,必由之经。”主航道“仅容舫,洋行大船皆莫敢入”,“开马家濠,所以避其险也”。由此可见,假若不打通马濠运河,必经凶险的淮子口,行船难以确保安全。而“ 今若凿马濠以抵麻湾,浚新河以出北海,则舟楫可通。”这就显而易见地说明了马濠运河的关键性作用。

所不同的是,与胶莱运河相比,马濠运河的开凿过程,则更加曲折的多,复杂的多,艰辛的多。

马家濠是由胶州湾进入南胶莱河的咽喉要地,战略地位重要。元、明两朝代都为开凿马濠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马濠运河位于“薛岛之西十里许,连海涯处有平冈焉,曰马濠者,南北几五里”。

马濠的开凿,始于元世祖。元世祖十八年(公元1281年)益都等都元帅阿八赤奉命督开运河时,“遇石而罢”。胶莱运河虽已凿通,不久亦被海沙和水潦积淤所困,“用之未久而即”。

《增修胶志》载:“世宗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按察司副使王献开胶莱新河”。“十六年(公元1537年)正月,王献凿马家濠”。王献在官厅村设厅办公,雇役民,选将士,准备各种器材,在“去元人之旧迹,少西七丈许开之。其始,也土石相半;其下,则皆石也。立法以示惩,厚犒以劝劳。畚插云动,锤凿雷奔,决壅斩莽。取彼巨石,焚以烈火,沃以水潦,摧坚破顽,化为灰烬。力不告残,形不知疲,而石渠成矣。”整个工程,“始于丁酉正月之二十二日,毕于四月二十二日”,用了整整三个月时间,终于 “凿石成渠者,一千三百余步。浚南北之滩碛,二千五百余步。潮汐日至,护以木椿。其为阔六丈余,其深半之”,马濠运河开凿成功。

从元世祖十八年(公元1281年),到世宗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前后历经250多年,马濠运河终于打通。

马濠凿通之时,“海波流入,宛若天成地列,有神明阴相之者。是日,也召淮舟适至,乃率文武将士,卓午登舟。自濠南滩而入,岛屿环抱,中夹一水,广如湖潭,南风徐来,波涛不惊。帆樯载张,舟师鼓舵,旌旗飞扬,鼓吹振作。北至胶州,又东至麻湾,入于新河陈村而止。日尚未曛,盖已百五十余里矣。老稚妇子扶携,来观者皆呼忭曰:余百年而未见也。”

马濠运河的开通,不仅缩短南粮北调的航程,保证了海上安全,而且也为当地带来了繁荣。据马濠《修河公移》载:在胶莱新河未修以前,沿河两岸,“土地脊簿,生理萧条,人民稀少”。“其所仰者止於农耳。幸迂丰谷,价极贱”,“一亩之入不能供一亩之税,偶值荒歉,家无素积无外至,饥饿流离,莫如其哉”。当马濠修通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增修胶志》云:“商贾自淮南来者,俱取道于此,民食所赖以济”。《新开胶州马濠记》也曰:“自兹,南北商贾舳舻,络绎往来不绝,百货骈集,贸迁有无,远迩获利矣。”“易盐输布,盐贱如土……斗粟十钱,粟米之征可运于京师也”。可见,马濠运河对发展当时的南北交通、繁荣当地经济所起作用是非同小可的。

欣闻王献率领开挖马濠运河成功,其挚友,即墨人氏、明代进士、前河南道监察御史蓝田欣然题写碑文《新开胶州马濠记》为证(见附件一)。

二、今天:胶莱运河虽未修复,马濠运河已部分修复

随着岁月的流逝,马濠运河乃至胶莱运河的航运功能早已废弃。如今的马濠运河遗址,作为青岛开发区南城区重要的排水泄洪设施,仍然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在青岛开发区兴盛的征程中,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马濠运河,日益彰显出无法替代的重要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上个世纪末,青岛开发区的早期建设中,面对文物保护和经济建设的矛盾,曾经就马濠运河要不要保护和怎么保护的问题展开过几次比较大的争论。不少人士曾认为,这条河道已经废弃,没有保留价值。开发建设寸土寸金,只要把运河的排水功能由地表改为地下,便可以在地面腾出土地搞建设。许多有识之士却坚持:马濠运河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加以保护。1997年,笔者在担任工委宣传部副部长并分管文物工作期间,曾根据青岛市文物局的建议进行调研,参与过马濠运河保护方案的制定。时任开发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集思广益、力排众异,曾召开工委常委会议和管委主任办公会议,听取有关情况的专题汇报,组织区领导集体现场办公,最终通过了现在已经实施的保护方案:区里投资近千万元,先修复马濠运河遗址中段,在遗址的南北两段采用暗渠连接排水,争取将来全线贯通,并把运河东侧辟为城区中心公园,使马濠运河成为开发区乃至青岛市的一个独特景观。

现在修复的这段马濠运河遗址,已经成为都市中一处靓丽的乐园:高高拱起的石桥,微风荡漾的河水,古香古色的碑亭,曲径通幽的长廊,平整开阔的广场,四季常青的树木,绚丽多彩的鲜花,清清爽爽的草坪,欢声笑语的人群,构成了一幅文明和谐的画卷。

在公园北侧的碑亭里,矗立着一方明代石碑,碑文是蓝田撰写的《新开胶州马濠记》(见附件一)。在公园东北角的草坪里,竖立着一方像翻开书本形状的石碑,上面镌刻着马濠运河的历史变迁。笔者有幸为其撰写了《马濠运河碑志》(见附件二)。

三、明天:即使胶莱运河修复未定,马濠运河也应全线贯通

目前,胶莱运河的修复论证,已经引起了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这是非常可喜的。

而对青岛开发区来说,马濠运河永远都是一份凝重而真切的牵挂和思考。

如今的青岛开发区,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经发展成为青岛市在新世纪的经济发展重心,正在建设商贾云集、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民富裕的和谐社会。社会越是文明进步,越要保护利用好马濠运河这个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开发建设好这个愈加珍贵的精神家园。

现在,面对马濠这条具有宝贵的文物价值的古运河,面对这个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汗水的历史遗产,面对这个大部分早已变成了城市的街道或土石掩埋下的暗渠,我们不能只会用现代的机械化工具将历史抹平,必须有更高明的、不为后人耻笑的招数来“善待”这份先人的文化遗存。

所幸的是,终于有了更多的人开始重视马濠、研究马濠、关注马濠、倾情马濠了,并且为马濠的重生而做着种种的努力。从领导到专家学者、从专业人士到普通群众,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马濠设想着它的未来了。当一个民族、一个群体开始珍重她的历史及其遗存的时候,说明它已成熟、已成就、已成功,说明她已开启了文明的航程。盛事而修志,可要修的不应该仅仅是笔墨之志,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新的崛起与自豪。

笔者确信,假若胶莱运河的修复一旦定论,马濠运河的彻底修复就必然指日可待了。即使胶莱运河的修复有待定论,马濠运河的全线贯通也不只是梦幻。

最理想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下定决心坚决地把马濠运河的遗址全线贯通。届时,海水碧波荡漾,乘船畅游南北,最重要的是能将黄岛的前湾与薛家岛的唐岛湾两个海域连接,达到海水循环置换,生态平衡和谐。这定将会使青岛开发区的城市面貌和文化品位,展现一番新的景象。

设想一下,那时的马濠运河,将会是城区里的一条靓丽的风景线:沿河垂柳滴翠、风摆叶飘,漫步堤岸,柳暗花明;住宅滨河而立、楼影绰约,闲来临窗,观“鱼翔浅底、浪遏飞舟”,其价值与情趣绝不逊色于任何一幢“海景房”;人们可在河上荡舟或倚岸垂钓,还可乘坐游船观光,从唐岛湾出发,环绕薛家岛至前湾,经马濠运河再回至唐岛湾,沿着这条环线游览,开发区的自然风光、港口风光和城市风光尽收眼底。当人们沿着这条古老的马濠运河,游弋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七彩霓虹组成的花园小区、商业中心等繁华都市里的时候,那种感觉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呢!

时至今日,虽然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财力和决心去把已经填埋的马濠运河挖开,但我们再也不会犯以前那种填埋马濠运河的低级错误了,我们绝不会也绝不应该再犯新的错误了。永远也不会了。因为人们已经成熟,马濠运河所在的这片区域已经成熟。我们则应该积极探讨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用我们今天的智慧来唤醒、诠释马濠运河那曾经的风采。

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在历史遗迹保护方面的一些好的做法,运用现代技术、材料和设计手法,装点好马濠运河:

我们可以采用现代水景的一些处理手法,形成水流不断的地面跑泉,在水中设置一些船和帆的雕塑以及跨河的拱桥、水榭等,使人们恍若置身当年樯桅林立、商贾云集的运河之岸;

我们可以运用枯山水的设计手法,在地面上做上河流、鱼类、沙质、泥质、鹅卵石质等的浅浮雕,让人们知道,脚下踩着的,曾经是波涛奔涌的古运河;

我们可以采用水纹浮雕的形式,在绿化带的中间,用砂砾做出一条沙河,一条世界上少见的用砂砾做成的河的雕塑,其上可搁置仿真的木帆船,而这些木帆船本身又可以是咖啡店、酒吧或特色小商店等,算做是对马濠运河的一个无声的纪念。(2006620日)

注释:本文参考《马濠运河》中的部分资料

附件一:

新开胶州马濠记


(明 蓝田)

齐之东,青、登、莱三郡,皆海濒也。海运之罢,百二十余年矣。先时,邱文庄公及先蓝侍郎公论列海运,皆不果。行议者惜之。

嘉靖乙未,巡海宪使王公建行台于莱,练兵纠吏,既肃且宁,兴废流滞,巨细毕覃。乃按部郡邑,稽阅图志,访胶莱新河之故迹,以及于马濠口。叹曰:嗟乎,齐人之穷困,我知之矣,盖舟楫不通,故耳。

父老进曰:昔在有元,东仰海运,以灵山之东,浮山、劳山北,至于成山西,至于九皋大洋之险,乃议开胶莱新河。南自麻湾,北至海仓,三百余里,出北海以避之。然浮山之西有薛岛、陈岛,相接百数十里,石礁林立,横据大洋,若桥梁然,尤为险阻。薛岛之西十里许,连海涯处有平冈焉,曰马濠者,南北几五里。元人尝凿之,遇石而罢。今若凿马濠以抵麻湾,浚新河以出北海,则舟楫可通。吾侪之穷困,庶其可济乎!

公曰:然。又询诸乡大夫士,皆如父老言。 公南登琅

琊台观之。见沿涯海溜,宛如素练,萦转迂回,北至马濠而止。父老曰:海溜者,旧运道也。

爰以其议,请于抚台及察院,下其议于藩臬。皆曰:巡海之议,是也。乃檄公成之。

公虑财计徒,将举斯役。时有妒能忌功者,飞语腾谤波涌,风起不可遏止。

或以蠡螟之后,庾积空矣。公曰:用取诸赎金,而费不敢敛于民也。

或以恶莩之余,筋力耗矣。公曰:募民以顾役,而阴以寓夫赈恤也。

或以濠中皆石,不可凿矣。公曰:独不见李冰之凿离。确乎,天下无不可举之事,无不可成之功。人可与乐成,难于虑始。苟足于国而裕于民,吾虽获谤亦,何悔之有!

乃下令。雇役民,皆乐趋。选文武将士之有才力者,以督其成程,以备其器用。

公复戾止,相形度势。去元人之旧迹,少西七丈许开之。

其始,也土石相半;其下,则皆石也。

立法以示惩,而厚犒以劝劳。而畚插云动,锤凿雷奔,决壅斩莽。取彼巨石,焚以烈火,沃以水潦,摧坚破顽,化为灰烬。力不告残,形不知疲,而石渠成矣。

盖经始于丁酉正月之二十二日,毕于四月二十二日。凿石成渠者,一千三百余步。浚南北之滩碛,二千五百余步。潮汐日至,护以木椿。其为阔六丈余,其深半之。

海波流入,宛若天成地列,有神明阴相之者。是日,也召淮舟适至,乃率文武将士,卓午登舟。自濠南滩而入,岛屿环抱,中夹一水,广如湖潭,南风徐来,波涛不惊。帆樯载张,舟师鼓舵,旌旗飞扬,鼓吹振作。北至胶州,又东至麻湾,入于新河陈村而止。日尚未曛,盖已百五十余里矣。老稚妇子扶携,来观者皆呼忭曰:余百年而未见也。

自兹,南北商贾舳舻,络绎往来不绝,百货骈集,贸迁有无,远迩获利矣。

抚台闻马濠之开,也屡行褒嘉具疏公焉。而复以浚新河之役,责成于公焉。父老曰:公之凿马濠,也出于昔人之所难,而成于今日之独易。在力断浮议之非,而坚持永逸之利耳。由是安不忘危,河漕阻涩。而邱公江淮海运之说,可试也。易盐输布,盐贱如土。而蓝公胶东运盐之说,可行也。斗粟十钱,丰年亦饥,而粟米之征,可运于京师也。

呜呼!地有定形,人可以用其力。天有迅变,然人力亦可以胜之也。但观成者怠,而交承者诿。事之可以为,而莫为之者多矣,岂独水哉!公之治水,泽庇当时,而功垂来世,与李蜀守相伯仲也。敢假词刻石,以志不忘矣。新河之成,自有太史氏纪于河渠书。

公,名献,字帷臣,陕之咸阳人,登癸未进士,授监察御史擢山东按察副使斯役也。纲维于上者,巡抚都御史蔡公经、胡公穳宗,巡按御史张公鹏、李公松、周公铁,文武将士若莱州府同知陈栋,武举千户周鲁,指挥王瑾、程文、柳碧、朱继祖、刘琦,皆督功有劳者,附书于后。

校对者注:《新开胶州马濠记》,现收集有三个版本,一为原碑文,由于古碑年久残缺抄录不全。细察碑文的大题目,为“新开胶州马濠之记”,而文的内题目则无“之”字。经考,应为刻碑时求每行2字的字数工整所致;二为《胶州志》卷七《马家濠记》,;三为本文。三个版本均为(明)蓝田所著。其中,本文的版本字数为多,且不分段,无标点。校对时发现其中文字也略有误,故参照以往两个版本校正。

此文推荐:蓝田之十四世孙蓝信宁

此文校对: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文联名誉主席吕振西

青岛市黄岛区政协原副主席王义成

附件二:

马濠运河碑志


吕振西 撰文

马濠运河,系横跨山东半岛之胶莱运河一部分,南口唐岛湾,北口黄岛前湾,为元、明两代相继开凿的我国惟一海水运河。

元代至元十七年(公元一二八0年),世祖忽必烈纳莱人姚演之言,开胶莱运河,通南北漕运。十八年,世祖命元帅阿八赤督开运河。十九年八月,开通胶州湾麻湾口至莱州湾海仓口之胶莱运河,水路比绕行山东半岛缩短数倍。因开凿马濠运河遇石而罢,胶莱运河亦难奏效。明代嘉靖十四年(公元一五三五年),世宗朱厚璁用监察御使攫山东按察司副使王献之说,并命其再开马濠运河。王献访父老,阅图志,观海流,相地形,雇役民,选将士,备其材。将士役民力不告残,形不知疲。取彼巨石,焚以烈火,沃以水潦,摧石破顽。工程自十六年正月二十二日始,于四月二十二日凿成。马濠运河长十又四里,宽六丈,深三丈。运河两侧的官厅、濠南头、濠洼、濠北头四村庄,皆因此得名。

历经二百五十余年,马濠运河终于凿通。海波流入,溶溶浩浩。文武登舟,旌旗飞扬。商贾百货,兴旺非常。南来商船,由马濠运河入胶州湾,经胶莱运河至莱州湾,进渤海走直沽(今天津)达京师(今北京),既能避薛家岛淮子口水道礁石之险要,又可通南北商贾济当地之贫困。可惜不久,胶莱运河为泥沙积淤,马濠运河亦随之废弃。尔后历代,欲复未果。

公元一九八四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马濠运河遗址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一九八五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马濠运河两侧兴建。四海宾朋慕名而至,中外客商投资兴业,当地经济迅速繁荣,现代新城初现风貌。

公元一九九七年,青岛市文物管理部门指导,开发区管委会出巨资,修复马濠运河遗址中段并将运河东侧辟为公园。小桥碧水,树绿花香,百姓休憩,心旷神怡。

公园内珍存的明代碑石,碑铭为即墨人、进士、前河南道监察御使蓝田撰写的《新开胶州马濠之记》,碑阴为乡老提名。

谨立此碑以志纪念。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政府

一九九八年七月 立

(作者 吕振西 时任中共青岛市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宣传部副部长)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