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提高青岛规划工程社会统筹性

来源:徐青、李日辉、蓝先洪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8:07 

摘要:综合⑴提高青岛规划工程社会统筹性,不仅是一项综合科技攻关项目,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它对于持续发展青岛经济至关重要。现仅对相关现状,及应采取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规划工程;社会统筹性;综合科技

目前青岛市正进入新一轮的建设高峰期,系统提高“十一五”规划工程的社会统筹性,不仅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科技问题,而且是殛待确认的经营和发展城市重大问题,决不能因欠缺主动而错失良机,遗留隐患。由于“资源、环境、灾害、疫病”等综合因素与发展之间客观存在相互制约,所以:讨论环黄渤海地区生态环境、经济格局、社会发展系统工程,首先要从注重综合科技研究出发,系统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社会防疫、减轻灾害等的统筹对策,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综合保障。

1. 实现规划统筹性的现状:目前,实现规划工程的社会统筹性,既缺乏综合科技的支持,也缺乏相关机制的建设。“十一五规划”已经确认:当今衡量社会发展的标志,已经不单纯是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准的提高,而是体现综合实力的资源、环境与安全等多项指标协调发展的能力。“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揭示了“资源、环境、灾害、疫病与发展之间客观存在相互制约”的事实,而且指出了提高“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减轻灾害疫病”的综合能力,是积极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活力。发展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但可以用统筹规划避免更多的遗憾!如何进一步提高社会的综合活力,如何把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上述基本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是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实现科学发展观的的首要课题。

尽管自然灾害和疫病各自具有独特的属性与表象特征,然而总体来看,无论是在时间分布与空间分布上,还是在灾因、病因上,两者却具有着广泛的联系性⑵;防疫减灾是涵盖人口发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多角度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其中消弱或消灭灾害源与病源,最基础最关键的措施是:统筹规划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减轻灾害;“十一五”规划确认,资源环境灾害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不仅均需要全社会的统筹努力,而且均需要科学的综合支撑。

目前的分割管理,分门别类的孤立研究,严重影响了综合对策的制订,因此应以系统整体观为指导,在综合研究规划工程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同时,建立以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减少各种致灾致病因素为基础的综合研究体制。这是讨论环黄渤海地区生态环境的重大课题。

2.提高规划统筹性的原则:综合提高青岛规划工程的社会统筹性,涵盖与规划工程相关的人口发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减少致灾致病因素等诸多方面,涉几多学科、多部门、多角度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完善综合科技、强化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2.1 需要性原则:环境与灾害,已是全球变化作用于人类社会活动的系统产物⑶。正如专家指出的:其实人类的创造与发展,一直受着地球资源、环境、疫病、灾害的影响——例如过量开采水资源,导致地下水萎缩,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水入侵等灾害;严重环境污染,不但使淡水资源质量降低,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安全的生活,而且导致大面积酸雨和赤潮等灾害,这种生态环境大面积破坏与退化,形成资源-环境-疫病-灾害互馈促进之恶性循环,所亮出的“黄牌”相当明显:环境恶化、生态环境大面积破坏与退化,是疫病灾害加重的重要原因;疫病灾害加重又是环境恶化、生态环境大面积破坏与退化的原因;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加速上述恶性循环,而且加重资源的无序开发…。

2.2 创造性原则:为了有效遏止恶性循环,急待联合研制整体对策,要求尽快实现科学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减少各种致灾因素的信息汇集、存储、报送、反馈功能;这不仅是落实应急预案的基础,而且是综合优化对策的依据。由于地震有突发性、分布广、损失大的特性,所以防震减灾机制,有条件成为综合协调服务系统;仅就防灾防疫而言,它已经跨越了生物医学层面,其综合性不仅涵括各种致灾致病因素,而且特别关注人与大自然相融的建设目标,实施综合对策,开发广阔而交叉的社会服务市场,决定了在研究自然灾害与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的同时,建立以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减少各种致灾因素为基础的社会综合体。

2.3 科学性原则:提升集约资源、保护环境、减轻灾病的统筹层次,在不拿掉任何局部权利和资金的情况下,不仅统一区域科技指标,而且统一区域社会决策,能从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双方面科学整合“十一五”规划工程的指标与决策。

2.4 现实性原则:社会“综合体”的协调行动,具有广深的产学研领域!按市场规律,瞄准国际发展态势,针对防疫减灾与资源开发环境建设统筹规划,依据综合研究特征优化投入,满足综合科技市场需求,但又并非单纯社会科技市场的问题,它的产学研市场,离不开“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支持!它不仅能扩大社会公益效益,而且能产生区域经济效益;不仅能依法获得扶持,而且能在综合技术研究和装备生产方面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3. 提高规划统筹性的重点对策: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已经统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在发展经济同时,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推动防疫、减灾、资源开发、环境建设的统筹规划与综合研究,定能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志之一。相关的重大课题包括:创新机制建设,加强对资源环境、疫病灾害的综合监测,汇集综合系统资料;联合机制建设,开展以地学为基础的资源-环境-疫病-灾害多因子综合预报;协调机制建设,加强科学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提高防灾防疫能力的稳定性、安全性评价。

4. 提高青岛规划统筹性的措施:

4.1 改革观念,吸收多专业科技成果,强化综合经营机制。提高规划工程统筹性,具有公益性和非经营性;它决定了政府要在其中扮演领导和组织协调角色。因为任何不协调因素,都能使规划工程造成统筹无序,留下科技隐患,甚至在大系统上发生连锁性问题。因此成立市政府领导的,由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青岛市统筹规划委员会”,前者负责对统筹规划的领导,后者负责为领导决策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同时可以考虑成立“青岛市综合规划研究所”,认真研制综合防治对策;研制从单项到综合、从局部到系统的最佳规划方案;创造性吸收多专业科技成果,改善规划工作既缺少“综合科技支持”,也缺少“综合机制支持”的现状。

4.2 强化社会经营,引入多元化投、融资体制。青岛“十一五”规划工程肩负着经营国际化城市、建设奥运城市、开发海洋城市的综合使命;实现“十一五”规划工程的社会统筹性,需要吸收大量社会资金参与:强化、健全“投资、决策、收益、风险相统一”的政策投入,完善社会资金参与的投融资体制和经营空间意义重大。特别是依据不同的经济特征,对那些可经营性强的项目,采用社会资金参入程度较深的方式,对于消化财政包袱、有效分散债权人风险有特别意义。为了逐步形成固定社会资金投入渠道,必须把用于提高规划统筹性的投融资计划,纳入城市发展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城市综合评价体系,克服“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缺乏统筹”的困难,在系统综合与横向链接等方面下工夫出成果,在统筹规划、健全法规,加快综合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方面发挥协调作用。总之,提高青岛规划统筹性,需要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程序化、法制化的支持;需要建设跨学科协作的“综合研究、经营平台”,作为社会广泛参与又协调一致的决策性行动机制,以便于在不大幅度调整目前管理体制、权利、利益的情况下,克服职能重叠、业务交叉效率不高的困难。

4.3 提高综合研究能力,落实重点工程统筹规划目标。青岛一些部门所属研究所及院校、中科院所属研究所和综合性大学有关学院系及研究所诸多单位,就青岛“十一五”规划的统筹方面,已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开展了单体工程规划的综合研究;青岛曾有一些从事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社会团体,有着较好的研究积累和经验。如设在青岛气象协会的“综合研究组”,设在中国海洋大学的“综合研究所”等,但是并没有对综合提高青岛规划统筹性的研究给以足够的关注。为了将单纯的综合科技措施研究运用,扩展到:社会多方面功能的协调、相关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及其综合区划、综合评估系统建设、综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完善和优化、综合行动计划的制定…,必须依据科学发展观,不仅在政府决策面得到加强,而且在提高综合研究能力,落实重点工程统筹规划行动中得到体现。例如《综合提高青岛海岸工程地震安全性》⑷、《综合区划青岛海岸地质稳定性》、《综合评估青岛新能源发展》、《综合扼制以水为核心的不良环境恶化》等。这些与综合提高青岛规划工程社会统筹性密切相关的课题,应是青岛“提高综合研究能力,落实重点工程统筹规划目标” 的重点课题。

4.4 统筹规划饮用水体的安全,提高城市经营水平。仅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饮用水源污染事件,思考统筹规划用水体的安全意义重大!由于资源、环境、灾害的分割管理,分门别类的孤立地研究,缺乏大系统综合规划对策,不但导致严重水土流失,而且加剧了环境污染;水资源生态保护不力,淡水资源质量的降低,严重威胁饮用供水体系的安全。特别是在无机污染及重金属污染存在增大趋势的情况下,落实饮用水源的综合评价,不仅要求规划到位而且要求提高规划的社会统筹性。

区域供水体系的多元化,管理的系统化:牡丹江市饮用水源污染事件,暴露出来的深层次体制与制度问题值得反思。其中的地域分割、条块分割、重复管理导致了饮水管理问题: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衔接机制,存在有权无责、利益争夺、职责推诿的问题。这种水源管理体制,特别是饮用水源的管理体制,严重违背了自然属性。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无助于区域水体的综合治理、统筹开发与保护。虽然《水污染防治法》确定了水污染防治的区域管理模式,但因水污染控制的区域管理体制不符合水的生态规律,其管理效率与效能是难以实现“十一五规划”设定目标的;如果不统筹解决流域的上下游、左右岸、岸上与水体等各种利益的综合协调,单一的供水体系,就难以避免下游的自来水厂成为纳污场。急需彻底打破部门和条块分割的管理,充分发挥区域多元化供水体系的规划优势,建立起流域系统管理的集中体制,既将水资源的综合研究、统筹规划、系统开发利用,包括水污染防治、水生态安全保护、水污染应急反应等纳入一体化轨道。

实施统筹规划,改变现有的流域机构仅是一个科技咨询机构的局面,不仅要改革、量化对地方政府政绩的考核指标体系,还须改革、亮化水资源统筹规划的垂直管理体制。进入自来水厂的水源污染监测规划,必须不受地域分割,确保应急供水体系的水源污染监测指标,不受条块分割的干扰,确保能够发现有害元素,绝不能让污染源进入自来水厂,防止水厂的净化设备被污染而导致应急瘫痪。统筹规划水的多种功能与多种用途,依法将各种用水顺序确定下来,统筹划定用水权利边界,易于引入市场机制,结束污水处理完全采取财政负担方式,从而解决污水处理厂亏损问题,保证实施水源污染治理的市场化管理;依靠市场机制提高环保产业投入效益,实现污水处理的盈利;依靠市场机制降低成本,推动中水循环使用;最终依靠市场机制,实现供水体系的综合治理,确保饮用水质的安全。从民生保障、安全发展的战略规划角度,切实协调供水体系的统筹规划和应急建设。

5. 结论

5.1 在“十一五”或更长的时间内,讨论环黄渤海地区生态环境、经济格局、社会发展系统工程,首先要注重综合科技研究;

5.2 系统提高“十一五”规划工程的社会统筹性,要求综合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社会防疫、减轻灾害的协调对策,这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基本保障。(徐青 青岛地震台;李日辉 蓝先洪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参考文献:

⒈主要是指“资源、生态环境、灾害、疫病”的综合研究。

⒉高庆华等 自然灾害学报 初议防疫减灾综合体制 131 20042

⒊高庆华等 地学前缘 环境灾害与地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八卷一期 20013

⒋徐青 海岸工程 论提高青岛海岸工程地震安全性 22卷第4 200312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