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田横镇渔民举办原始祭海仪式

山东田横镇渔民举办原始祭海仪式

来源:南海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1:02:19 

新华网青岛3月13日专电 题:表达人类对大海的感恩与敬畏——山东田横举办原始祭海仪式
新华社记者张旭东、徐冰
黑毛公猪、大红公鸡、鲈鱼,山东省即墨市田横镇渔民13日用传统“三牲”和最原始的方式,还原具有500余年历史的北方最大规模的祭海节——田横祭海节,表达他们对大海的虔诚和敬畏,并赋予这一民俗传统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的新寓意。
仪式:回归传统
13日6时,虽然当地海风凛冽,山东省即墨市田横镇黄龙庄却是热火朝天,村里张灯结彩。村民们一个个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纷纷将准备好的黑毛公猪、面塑、大红公鸡以及大个的鲈鱼搬出家门,并将这些贡品陆续抬往龙王庙,准备用传统仪式展现他们对大海的虔诚和敬畏。
黄龙庄渔民陈延波今年已60岁,出海40余年。他告诉记者:“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海边,靠海吃饭,大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每年家家户户都祭海,就是想表达一下对大海的感激之情。大海有时候‘脾气’不好,希望来年多多照顾我们。”
8时左右,龙王庙便迎来了纷至沓来的渔民,他们在龙王庙前焚黄表纸后行跪拜礼。供桌上这时也摆上了神龙、寿桃和鱼等造型各异的面塑和水果,数十头黑毛猪也披上了红绸缎,头上插上了鲜花。
鞭炮声过后,社火队和舞狮队在龙王庙前舞动开来,并带领人群前往海边。上百艘插着彩旗的渔船停泊在海边,清一色“娘子军”已排好队列,用热闹的锣鼓声欢迎人群的到来。8时58分,几十串鞭炮齐鸣,海边礼花随即腾空而出,将整个祭海仪式推向了高潮。
主办者:还节于民
田横镇位于山东省即墨市东部沿海,海岸线长59公里。祭海是田横镇渔村延续了500多年的民俗。“‘谷雨’百鱼上岸”。历史上每年3月18日前后,田横镇渔民都要选择良辰吉日,用祭海的方式来祈求新的一年家家平安、海上丰收。
据介绍,田横祭海节是渔民长期耕海牧渔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渔文化特色最浓郁、仪式保留最完好、规模最隆重的祭海盛典,是我国民间文化遗产和祭海民俗中的“活化石”,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田横镇副镇长刁艳艳介绍,长期以来,祭海只是田横镇周戈庄、黄龙庄等渔民零星而分散的民俗活动。2004年开始,田横镇将保护和开发田横祭海节作为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和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从时间、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推介。去年田横祭海节吸引海内外游客30余万人,创造收入2000余万元。
“田横祭海节在政府助推下已初具规模和影响力,但祭海节既然来源于民间,它的生命力自然在民间,应该让其在民间继续生存和发展,这样民俗和原生态的韵味才更浓。因此,从2006年起,我们确立了‘一年一祭、三年一节,官办示范、民办主体’的原则,减少政府和商业的印迹,还节于民。只有每隔三年,政府才会组织一些民俗研讨等活动,提升祭海节规模和内涵。”刁艳艳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田横镇黄龙庄和周戈庄分别于13日和18日举行两场祭海仪式,全部由当地渔民自己操办。“我们今年自己办的祭海节可能没有往年的人多,但是感觉自己更热心,前一个多星期就开始忙乎这事。”黄龙庄渔民李京禄说。
寓意:人海相谐
青岛大学教授郭泮溪告诉记者,田横祭海节源于明代,是当地渔民自发组织的一项祭祀海神的活动。古代渔民可能是出于对大海的恐惧,祈求海龙王和仙姑能保佑他们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取得好的收成,但现在渔民举办这种活动,更多的是赋予了对大海的感恩和敬畏之情。
李京禄说:“现在我们渔船上都装上了GPS,一些大风大浪预警通过手机短信也能及时收到,如果说单纯为保佑平安,那我们还不如祭科技。现在我们还办祭海节,一个觉得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丢,另外也是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用好这片海。”
刁艳艳告诉记者,现在田横镇除利用好田横祭海节这个文化品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外,也是希望利用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唤起大家对大海、大自然的感恩之情,而不是一味地去向大海索取,让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田横镇从2006年起确立了“人海相谐,兴我家邦”的永恒主题。
“田横祭海是传统文化中一种寓意‘吉祥’的符号,数百年来大家对这种符号的认同感不变,并且希望其得以延续。”郭泮溪表示,现在渔民和公众仍然热衷于田横祭海活动,也是缘于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寻,大家都在寻找和延续传统文化的“根”。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