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然而,一旦你吃透所有这些衡量标志之后———贸易顺差的规模,数千公里的高速铁路,新的港口和高速路,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进入视野:诚然,中国能够增长,但它的公司能够创新吗?它们能够创造出在全球市场一争高下的产品吗?乍一看,这似乎是个可笑的问题。中国大学正培养出成千上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国电脑奇才名扬四海。
风险投资商谈论着观看中国启动带来的无比兴奋,说那让他们想起硅谷的车库实验室时代。但同样值得记住的是,中国最近的超级经济增长不是由创新的私人公司领导的,而主要是政府直接猛增大银行借贷形成的后果,大多惠及国有企业。别误会我的意思。这类公司许多是世界级的。我在中国农村的手机信号通常比在纽约郊区要好。
没错,日本的国有企业起到一定作用。但日本的增长绝对是由私人公司投资研发自己的技术所引导的。还有一点不同之处:许多中国大公司是海外资产的买主。50年前的日本公司是出口商,而非购买者。当时的问题不是在日本国外找到新市场,更为重要的是,日本战后领导人明白,日本的企业要想成功,就必须与发达国家已经功成名就的公司去竞争。这就是它们的技术、设计、市场和客户服务缘何能成为世界级的。
当然,任何类似都不会是完完全全的。或许我们看不到中国大多数的创新公司,只是因为它们没理由向我们展示自己的产品。索尼、松下、东芝、本田和丰田不得不出口,但中国的国内市场潜力是日本从来都不能企及的。
中国关注的是国内经济的发展,而非私人企业能否天下无敌。我一个搞风险投资的朋友谈到中国在创新方面的大量天才时猜想,我们没有看到他们是因为对中国的国内市场了解不够。(战后)日本本土公司是暴露在国际市场的竞争狂风之下时,才真正研发出改变世界的创新产品和技术。中国的公司也会那么做吗?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