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男,1962年7月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学科特聘教授,市政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城市水质保障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土木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入选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并被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以及国际“
“松花江污染”事件中成名
2005年11月,吉林市双苯厂爆炸,松花江水受到严重污染,以松花江为饮用水源的哈尔滨市面临重大威胁。哈尔滨市政府承诺停水三天后,让市民喝上放心水。这项任务落在了马军及其团队肩上。
当时正在外地开会的
马军回忆:“当时感觉责任十分重大,但因为平时研究的积累,我的信心非常足。”早在读研究生时,马军就在导师指导下,研究出一种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的检测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丙烯酰胺的方法,该方法使检测准确率由过去的40%提高到90%以上。他还找到了去除该污染物的方法,并获得国家专利。 资料表明,虽然地球表面的2/3被水覆盖,但在地球水总储量中97%是咸水(包括海水和苦咸水),余下的3%的淡水中又有7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人类实际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水总量的0.7%,而且大部分属于不可再生的枯竭性地下水。成天与水打交道,马军对水很有感情,他说:“作为一名从事城市水质安全保障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科研人员,保护珍贵的水资源是我们的责任。”
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
“我们国家的水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有些地方水资源拥有量甚至比以色列还要少。”正如马军所言,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虽然水资源有2.8万亿立方米左右,但人均占有量很低,并且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水资源时间集中,每年汛期连续4个月,其中有2/3是洪水,很难利用。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也不匹配,华北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人口占全国的35%,但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7%,人均不足
专家估计,2010年以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2030年前中国的缺水量将达到600亿立方米。因此,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淡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迫在眉睫。
解决淡水紧缺问题有很多途径,核心原则是“开源节流”。“开源”主要包括地下取水、远程调水和海水淡化三种,“节流”主要是废水利用、治理水污染、节约用水等。在当前地下取水和跨区域调水越来越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海水淡化与污水治理就成为解决我国淡水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膜”与“水”
马军介绍:“通俗来讲,膜技术就是通过一种具有不同孔径的特殊的有机或无机材料,把水的各种成分进行分离,把能够利用的部分进行回收再利用。不同膜的有机组合能够满足不同的需求。”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已形成相当的产业化。随着集成技术的开发和优化(比如多级闪蒸与反渗透、纳滤与反渗透等),可充分发挥各种淡化技术的优势。而将海水淡化与其他技术进行优化组合(比如电磁场、燃料电池、蓄水层储水与回收等),可进一步发挥海水淡化技术的高效、节能等优越性,有效地降低成本。”膜法水处理技术的运用使海水淡化技术发展更加迅速。
“围绕膜的综合利用、多种膜的有机组合、膜系统的节能方法等等,膜技术是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而随着膜技术的发展和规模化生产,海水淡化的价格将会不断下降。”目前我国海水淡化成本己经降至4-7元/立方米,苦咸水淡化成本降至2-4元/立方米,如进一步综合利用,把淡化后的浓盐水用来制盐和提取化学物质等,其淡化成本还可大大降低。膜技术的应用也不仅是海水淡化,还包括污水处理,回收的污染物还能够实现清洁生产。
“山东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对山东来说是一个战略性选择,不仅是解决当前制约山东发展的瓶颈,更重要的是形成21世纪山东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竞争力。”对于山东发展海水淡化技术,马军如是说。
闪光的足迹
1978年,16岁的马军考入当时的哈尔滨建筑大学(现哈尔滨工业大学)给排水专业,一度被同学讥笑为“掏下水道的专业”。他抱着“不行就复读一年”的想法,到学校一探究竟。这一探,便迈开了马军此后30余年“与水为伴”的第一步。
1990年,马军成为哈工大给排水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并于1991-1992年在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3—1995年到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并获国际“居里夫人”一等博士后奖学金。
2004年,哈工大市政工程系要求教师竞争上岗,并在全校率先推行责任教师制。马军主动请缨,为给排水专业的所有本科生讲授“水质工程学”课程。他的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很多外校甚至外省的学生也专程赶来听他讲课。2005年底,马军的“水质工程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007年“两会”前夕,作为“两会”特别节目“小崔会客”的特派义工,马军前往陕西省志丹县的偏远山村对陕西农村水资源状况和饮水问题进行调查。同年7月份,马军做完阑尾炎手术的第一天就打电话给学生说要看论文,第二天就把学生的论文拿来批改,第三天就跑到实验室和学生讨论。
会场上,马军题为《纳米颗粒强化超滤膜性能的水处理技术研究》的报告,引来了与会国内外专家的阵阵掌声。即使在记者采访短短的半小时中,马军也几次被来自欧盟膜技术协会的专家叫去探讨报告中的细节。在他闪光的背后,是一江跳动着赤子之心的清水……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