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省水产品出口创汇突破30亿美元

来源:经济贸易处 2007年3月6日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8:29 

2006年,全省渔业系统全面推进“品牌渔业、高效渔业、生态渔业”发展,加强内部管理,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注重基地建设,积极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全省水产品对外贸易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进出口总量达223.7万吨,总值为51.5亿美元,增长3.9%和10.8%。其中:进口117.3万吨,值19.1亿美元,增长1.5%和3.3%,出口106.4万吨,创汇32.4亿美元,增长6.6%和15.7%。创汇额分别占全国水产品创汇总额和全省农产品创汇总额的35%和40%。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提高质量安全为根本,狠抓源头管理。以提升优势水产品竞争力为基础,完成了15项渔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建成了8处省级渔业标准化基地,争创了1处国家级渔业标准化示范县,编印10项简明健康养殖技术“明白纸”10万份,发放给基层、渔民;加快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全年新认定106处无公害产地,认证162个无公害产品;加大了产品监督检验力度,组织开展了流通环节水产品质量检测,检测样品24个,合格率100%;组织实施了2006年度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的监控计划,对全省对虾等8种产品266个样品进行了呋喃唑酮代谢物、氯霉素等6项药物残留监控抽样检测,检测结果合格率达98.5%;同时应对突发事件,分4次对“溢油”水域水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共检测样品106个;分2次对大菱鲆药残进行专项检测,共检测样品56个。较好的掌握了产品质量的概况。

二是深入调研,加强引导,稳定发展来进料加工出口。自2006年2月份,先后组织了对沿海市(县)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的调研,召开了全省渔业龙头企业座谈会和全省水产品出口重点企业形势分析会,通过聘请出入境检验检疫、水产养殖方面的专家讲课,就水产品出口形势、存在问题、发展前景等进行分析座谈,并形成了《沿海市水产养殖和加工出口情况调研报告》等材料,并提出了“稳步发展进来料加工,把我省建成国际重要的水产加工出口贸易基地”的发展意见,有力指导了行业的发展。2006年来料加工出口8.67亿美元,占26.8%,提高1.1个百分点,进料加工出口13.3亿美元,占45.7%,提高2.9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受加工企业自觉规避药残的影响,出口8.88亿美元,占创汇总额的27.4%,降低4.2个百分点。

三是稳步调整出口品种,不断增加高附加值产品。今年在进口量、值,出口量小幅增长的情况下,出口创汇仍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出口平均价格突破3000美元/吨,为3044美元/吨,比去年上涨8.6%。进口量的减少虽然有资金紧张的影响,但主要是企业采取主动调控的结果,减少的主要品种是狭鳕这种低利润的“大路货”(比去年同期少进14.9万吨),增加了鲽鱼、三文鱼、马哈鱼、蓝鳕、比目鱼、金枪鱼等加工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同时,积极引导企业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精深(细)加工产品的生产,收到了明显成效。

四是注重基地建设,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拓宽加工出口原料渠道,扩大一般贸易出口,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帮助引导企业着眼于养殖、加工、出口、内销一体化经营,实行“公司+基地”模式。重点抓好收购原料基地和养殖生产基地的建设,确保原料和产品质量。

五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品牌战略。目前,我省省级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43家全国水产品加工出口示范企业,3处全国水产品加工出口示范基地。2006年出口创汇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92家,比去年多14家,过4000万美元以上企业15家,比去年多3家。加大品牌渔业推介宣传、争创力度,全省水产品新增省级名牌25个、中国名牌8个。

六是认真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我省水产品出口的影响。

2007年3月8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