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在京启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

来源:记者 张一玲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8:30 

积极参与国际极地考察“奥林匹克”盛会 为“认知极地,造福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张一玲报道 3月1日,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在京举行仪式,正式启动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同时代表中国政府宣布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启动,并向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授旗。

启动仪式由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主席、国家海洋局原局长张登义主持。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平、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外交部部长助理李辉、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大使芮捷锐、挪威王国驻华使馆大使赫图安、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副主席、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出席仪式并在主席台就座。陈连增代表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介绍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李辉、孙志辉分别代表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成员单位和组织实施单位致辞,挪威王国驻华大使赫图安、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大使芮捷锐代表北极理事会成员国和《南极条约》协商国驻华使馆致辞。

曾培炎副总理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作为极地考察参与国,将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理念,积极响应第四次国际极地年计划,认真制定中国行动方案。在国际极地年期间,我们将专门执行一批特定的科考任务,广泛开展公众参与和宣传活动,大力支持国际合作计划的执行以及数据和信息的共享。他表示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第四次国际极地年必将取得丰硕成果,在极地科考领域,谱写一曲人类和平、合作、友好发展的新乐章。

外交部部长助理李辉则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我国极地科学考察2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他说,中国的极地科学考察与研究活动是国际社会认识和了解极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极地生态环境和养护极地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致辞时表示,国家海洋局作为我国极地考察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认真组织实施好我国的国际极地年行动,充分发挥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北极黄河站和“雪龙”号科学考察船的基础平台作用,努力实现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据了解,国际极地年是全球科学家共同策划、联合开展的大规模极地科学考察活动,被誉为国际极地科学考察的“奥林匹克”盛会。历史上开展的三次国际极地年活动,加深了人类对南北极及地球系统的认识,推进了国际极地科学考察研究的跨越式发展。2007年~2008年第四次国际极地年是为纪念首次国际极地年125周年和第三个国际极地年暨国际地球物理年50周年,由国际科学理事会和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发起。国际极地年计划提出后得到了各国政府、科学组织和科学家的积极响应。60多个国家、数千名科学家参与的170多个学科的研究项目,将对极地地区以及这一地区对全球产生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取得更多发现。

作为第四次国际极地年的发起国之一,我国于去年4月成立了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我国科学家广泛参与了国际极地年的策划和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的制订,为国际极地年的推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国际极地年期间,我国将继续执行常规的极地考察年度计划,并特别组织执行南极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冰穹A的综合断面科学考察与研究计划(英文缩写为PANDA,又称熊猫计划)、北冰洋考察计划、国际合作计划、公众宣传和数据共享计划等。

18个《南极条约》协商国与北极理事会成员国驻华使馆的代表出席了启动仪式,并对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启动表示祝贺;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办、局的领导及国家海洋局有关司(室)、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的领导和科学家代表出席了启动仪式。

3月1日,国际极地年组织委员会和参与国际极地年行动的许多国家也都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国际极地年启动仪式。

2007年3月5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