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确定2007年渔业工作要点

来源: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2007-2-6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8:35 

2007年山东省渔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二二三三六”发展思路和目标,以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中心,以促进渔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为重点,落实各项惠渔政策,增强科技和设施装备支撑能力,完善渔业发展保障体系,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监督管理,加快现代渔业建设。力争全省渔业总产值增长12%以上,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元。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努力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

1、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业。加快制订水域滩涂养殖规划,推进实施《全省水产养殖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依法保护养殖水域滩涂,科学合理地确定养殖区域、发展规模、生产布局和养殖容量,引导养殖业健康发展。着力推进主导品种健康养殖,重点抓好海参、对虾、扇贝、鲍鱼、海带、大菱鲆、牙鲆、梭子蟹、河蟹、乌鳢10大主导品种健康养殖,力争海参产值达到90亿元,产值过30亿元的养殖品种4个,过10亿元的养殖品种12个。省里重点调度30个重点县,着重抓好海参、南美白对虾、大菱鲆三个品种和工厂化生产的健康养殖,建设健康养殖示范区20处。

2、组织实施五百万亩标准化生态鱼塘整理工程。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的原则,用5-10年时间,整理改造老旧鱼塘350万亩,新开发宜渔滩涂和盐碱涝洼地150万亩,形成500万亩基础设施和运营模式符合高效生态要求的水产养殖基地。2007年计划新开发10万亩,整理改造30万亩。积极推动休闲渔业发展,继续开展休闲渔业示范点创建活动,审定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10处。

3、继续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争取农业部“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示范项目”,继续加大对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投入力度。计划全省投入资金1.6亿元,其中省财政和中央财政投入资金6000万元,放流增殖水产苗种21亿尾(粒),建立15个海珍品底播增殖实验区,发展深水网箱400个,新设10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扩大6处人工鱼礁示范区规模。加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研究建立渔业生态补偿机制。继续扎实推进渔船报废工作,做好转产转业渔民培训工作。

二、开展“渔业质量年”活动,全面提升渔业质量安全水平

4、依法履行水产品质量监管责任。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从源头抓起,加强水产品生产全过程管理,指导监督苗种场、养殖场建立生产日志、科学用药、水产品加工企业原料监控、水域环境监控及产品标签五项制度和搞好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两项登记。开展销售渔药专项整治,杜绝使用违禁药物。建立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制度、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包装与标识制度、水产品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质量追溯制度。

5、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制(修)订品种繁育、健康养殖等地方标准或操作规程。年内新建省级渔业标准化基地9处,争取建设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1处。加快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水产品的认证,年内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80个,认证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水产品100个。积极培育名牌和优势特色水产品,年内争取培植2-3个国家名牌、15-20个山东省名牌水产品。

6、加快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渔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提高渔民组织化程度,培育负责任的渔业生产主体。认真研究协会的运作机制和运营方式,加大渔业龙头企业的培植力度,推广“公司+基地+渔户”、“协会+合作社”、“订单渔业”等模式,带动产品质量提高和优势产业发展。不断拓展水产品市场,提高渔民市场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抓好海洋与渔业节能工作,加快渔船更新换代,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三、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渔业国际化水平

7、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出口贸易。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建设优势水产品出口产业带、水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加工原料基地。增加优势加工出口品种,壮大一批外向型渔业龙头企业,推动养殖、加工、出口形成完整产业链。在保持来进料加工良好势头的同时,加快推动本地养殖水产品的加工出口。引导加工企业加快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培育发展新的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精深加工产品,开发新的出口市场,保持水产品出口持续增长。

8、积极促进远洋渔业稳步发展。

9、积极开展国际渔业交流与合作。认真搞好调查研究,选择条件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积极引导、扶持企业走出去开展水产养殖和加工合作。大力推进与菲律宾在海洋捕捞、水产养殖、加工等方面的合作开发,谋求在更广领域取得进展。

四、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

10、推进实施渔业良种工程。研究开发水产种质资源培育技术,在品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方面实现新突破,培育新一代水产优质和特色品种。努力构建渔业良种产业化体系,重点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原良种场,新建5-8处省级原良种场,培育一批水产良种企业。

11、加强渔业科技基础创新和应用。围绕水产主导品种培育、重大疫病防控、产品质量安全、健康养殖方式、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渔业节能技术等方面,搞好重点研究和技术攻关,切实解决渔业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技术问题。进一步完善渔业病害防控体系,加强县级渔业病害防治能力建设,落实渔业病害疫情监测和预报制度。

12、完善渔业科技推广体系。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强化渔业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基层渔业推广体系。加大对新型渔民的培训力度,实施好新型渔民培训工程,开展涉海涉渔企业相关培训。继续推进渔业科技入户工程,重点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应用水平。

五、加大法制建设力度,保障和谐新渔区建设

13、搞好普法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渔业港口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建立健全海洋与渔业法规配套制度。把2007年作为“海洋与渔业普法年”,大力宣传海洋与渔业法律法规,加大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力度,提升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继续开展“文明执法窗口”创建活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行政处罚裁量权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加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加大对程序违法行为的追究力度,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14、严格执法管理。认真执行渔港渔船管理条例,依法加强对渔船、渔港的规范管理。开展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水产增养殖生产、水产品质量安全、水生动物疫病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对养殖证、养殖用药、苗种生产许可等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继续搞好“海盾—保护蓝色国土”海洋监察执法行动,依法打击非法使用海域、开采海砂、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强伏季休渔、涉外渔业和专属经济区管理,保护渔业资源。开展“护渔2007”渔业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非法造船和买卖渔船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执法能力和水平。

15、着力推进“平安渔业”建设。积极探索基层和基础渔业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渔业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贯彻落实渔船水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研究建立台风、风暴潮等重大自然灾害气象信息通报制度,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水上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大对渔业安全基础设施、安全生产监管、救助通信网络建设、渔业职业安全培训等的投入,建立稳定的渔业安全投入机制。推进建立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发展壮大渔业互保事业。

16、加大渔业支持保护力度。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大渔业基础设施、捕捞渔民转产转业、远洋渔业、渔业政策性保险、水产良种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投入,完善渔业支持保护政策。稳定和完善渔业水域滩涂使用制度,继续做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和养殖证发放工作,保护渔民的水域滩涂使用权。研究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机制和办法。

17、扎实推进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进一步优化渔区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整合涉渔资源,推进渔区工业化、渔村城镇化进程和现代渔区建设。加强渔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国家级中心渔港、一级渔港和省区域性渔港建设为依托,逐步推进渔港现代化、渔区城镇化、临港产业多元化的现代渔港经济区的形成,带动渔业二三产业发展。

18、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切实加强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影响海洋与渔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为涉海涉渔行业、企业和渔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进一步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资金、项目、行政审批、执法管理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管理,不断把反腐倡廉工作推向深入,树立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

2007年2月7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