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海区域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思维
建设胶莱人工海河战略工程
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黄、渤海地区正在成为我国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但也应当看到,海洋环境污染是制约黄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莱州湾、胶州湾沉积性污染已经成为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痼疾。对此,笔者着眼于黄渤海地区未来发展战略,提出开凿人工海河,贯通胶莱两湾,形成渤海、黄海大环流,从而增强两湾水交换能力,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开辟贯穿黄、渤海的航运便捷通道,促进该区域经济系发展。
1.胶莱两湾生态环境恶化,综合治理刻不容缓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内海,面积
莱州湾作为渤海三湾(渤海湾、辽东湾、莱州湾)之一,是黄、渤海多种鱼、虾、蟹类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育幼场,具有重要而独特的资源和生态价值。莱州湾水深较浅,水动力弱,自净能力差,由于湾内陆源排污日益严重,成为渤海中污染的“重灾户”,局部海域已呈“荒漠化”,海岸系统日趋不稳定,岸段侵蚀严重,海水倒灌,土地盐渍化加剧,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自然风景区遭到破坏。局部地区如小清河口,已无生物可言。
胶州湾属半封闭型海湾,海湾面积
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害给黄、渤海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渤海的中国对虾和小黄鱼汛已不复存在,年产量分别从历史最高年份的近4×104t和1.9×104t下降至目前的几百吨和几十吨。环境污染造成海水养殖病害肆虐,近岸海区赤潮频发,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据有关资料,近20年间渤海因海水污染造成的海洋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
渤海是首都北京的门户,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战略地位,渤海的生态环境安全攸关国家形象,攸关环渤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多年来,国家和环渤海省、市采取积极措施治理渤海环境污染,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无庸讳言,仍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莱州湾和胶州湾的生态问题。黄、渤海区域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2.治理胶、莱两湾,需创新思维,“治”、“疏”并举
渤海是半封闭的内海,胶州湾是半封闭的海湾。在一个潮汐涨落周期内,湾内外海水交换的量是很有限的。据有关研究,渤海内的水全部交换一次需要30多年时间。莱州湾、胶州湾湾内外水体交换缓慢,湾顶入海污染物质不能很快得到稀释扩散,是莱州湾、胶州湾治理效果差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重要原因。
海洋因其水体流动性而具有使污染物扩散、稀释的“自净”能力,只要污染物质浓度在一定的限度内,就不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如能加快海水交换速度,最大限度地利用海洋的自净能力,则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的危害,降低治理成本,达到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目的。
迄今为止,治理莱州湾、胶州湾污染一直采用治理入海污染源的思路,但是,在新的污染不断增加,而湾内水体交换能力差的情况下,治理的成效被部分掩盖和抵消了。胶、莱两湾2004年与2003年对比,湾内重度和中度污染面积不但没有减小反而扩大了近6倍。治理莱州湾、胶州湾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应大胆开拓思路,除了“治”,还应该考虑采取“疏”的方法,即建人工海河、贯通胶、莱两湾,穿越胶东半岛,形成130多公里的人工海河,沟通两湾水体,形成海水环流,加快两湾水体循环,从而达到改善两湾生态的目的。
建设人工海河构想是从我国黄、渤海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提出的,以人工调控方式,加快两湾水体交换,最大限度地发挥海洋的自净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这是治理半封闭内海、海湾生态环境灾难和促进黄、渤海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工程。胶、莱两湾之间有胶莱河相连,地势平坦,工程建设具有较好的条件。历史上元代首次开凿胶莱运河用于漕运,明代复开胶莱运河。与700年前相比,今天建设胶莱运河已具备良好的社会、经济和工程技术条件。
3.胶莱人工海河初步设想
海河流路选线为在胶莱河的基础上拓深拓宽,河面的宽度为
4.胶莱人工海河建设的重大意义
胶莱人工海河工程一旦实施,将成为仅次于苏伊士运河的世界第二大运河,海河两岸乃至环渤黄海地区的区域环境、社会、经济战略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意义重大。
4.1生态意义
建设胶莱人工海河,具有显著的生态意义。
其一是将显著改善胶、莱两湾和渤海近岸生态环境,再现碧海蓝湾。通过开通人工海河,解决半封闭海湾水体交换问题,使湾内水体交换速度大幅度提高。如果人工海河拓宽到
其二是将再造黄、渤海黄金渔场。渤海、黄海历史上俗有“鱼虾摇篮”和“黄金渔场”之称,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产卵场、索饵场,胶莱人工海河的建设,将大大改善目前的海域水质环境,有助于恢复和建设新的海洋生物链,促进生物的繁衍和生长,恢复渔业资源,形成新的渔场。
4.2经济意义
从空间上大大缩短了山东半岛以南沿海港口到渤海西部沿岸口的距离,航运路程从2000多公里缩减到100多公里,航运安全系数大幅度提高。青岛胶州湾港口龙头地位将更加突出,不靠海的平度市、高密市将成为重要的海河港口城市,胶州市、城阳区、莱州市、昌邑市将成为海河枢纽港城市,一举改变胶莱河沿岸的封闭落后面貌,潍坊、东营、滨州地域活力显著增强。直线航运将大大促进环黄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和韩国、日本港口群的紧密联系与发展
胶莱人工海河将带动沿岸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形成沿河港口群经济带、生态带和城市走廊。人工海河为山东省增加约
4.3战略意义
人工海河是国防交通安全的第二大通道,海河城市走廊和现代制造业和生态旅游业基地建设将大量吸纳安置人口,为再就业工程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人工海河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海洋文明进程,催生蓝色文化,加快海洋强国实力的培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5.胶莱人工海河建设几个关键问题
胶莱人工海河是一项事关黄、渤海地区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系统工程。对于关系到项目能否成立的一些关键性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5.1土地盐碱化问题
从国际上看,已经有防止土地盐碱化的成功经验。从国内看,目前国内科技水平和技术能力可以解决这一难题。胜利油田有关专家发明的插板专利技术,如果广泛运用到人工海河建设可以节约工程造价的50%以上,插板技术的特殊原理既可以解决开挖海河的土地盐碱化问题,又可以缓解和改善胶、莱两湾地区已存在的土地盐碱化问题。
5.2自然状态下两湾的水动力问题
我国著名海洋水动力专家陈宗镛教授初步论证,胶州湾和莱州湾的潮汐基本上呈反相。根据青岛大港
5.3胶莱人工海河项目投资问题
可作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国家预算,也可以按市场运作,进行国际招标或政府“以地生财换海”。投资的大小取决于人工海河的流路选择、河面宽度和深度的确定。人工海河的流路选用胶莱河,一是可以大量减少运土量;二是可以充分利用胶莱河废地和原有河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耕地的占用;三是减少搬迁量。人工海河采用封闭作业,工程广泛运用插板专利技术,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关于项目投资,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已明确表示,人工海河初步匡算的1000亿元项目投资可全部作为国家重大专项投资。项目预研和可行性研究的1亿可作为风险资金投入。香港等6个财团已关注海河建设,一旦进入市场化运作,将抢滩投资。
6.目前人工海河工程进展情况
胶莱人工海河构想提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和关注。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了“胶莱人工海河项目前期预研方案”,并于
根据专家建议,目前已经成立了胶莱人工海河项目预研组。预研的重点是:(1)海河流路选线。包括走向、宽度、深度、地形、耕地占用、河床利用、港口、隧道、高架桥、空中客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等;(2)海河水交换数值模拟。建立海湾和河道内潮流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断面方案下水动力状况和水交换量,给出较优断面;(3)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评估。
胶莱人工海河工程项目涉及到黄海和渤海两大水系,涉及到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重大改变,其前期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极富挑战性,期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胶莱海河建设,共同推进这一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尽早实施。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