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胶莱人工海河项目构想及前期预研工作方案的汇报
胶莱人工海河项目预研论证组 2005-11
一、项目背景简介
    山东半岛南北濒临黄渤海,黄渤海的生态、资源、航运功能对山东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着眼于山东乃至环渤海地区未来发展战略,海洋学者王诗成提出一个大胆构想:
    开凿人工海河,贯通胶莱两湾。形成渤、黄海大环流,从而增强两湾水交换能力,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开辟贯穿黄渤海的航运通道,成为中国的苏伊士运河;促进沿人工海河区域经济发展。
    胶莱两湾之间有胶莱河相连,地势平坦,工程建设具有较好的条件。历史上元代首次开凿胶莱运河用于漕运,明代复开凿胶莱运河。与700多年前相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可同日而语,修建人工海河具有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必要条件。 
    “胶莱人工海河”构想提出后得到社会各界、政府部门和有关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关注,以下是来自各方的意见:
    《齐鲁晚报》》2004年8月21日头版头条和13版对这一构想进行了详细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
    2004年5月17日,副省长赵克志在内参特刊第五期上批示:“我已经认真阅读了这篇文章,赞成文中所提的观点和全部建议,相信必定会上升为政府决策,建议适当时机组织前期研究”。
  同年6月9日,副省长陈延明也作了批示:“同意克志省长的意见。请转省发改委、水利厅、环保局阅,并望提主导意见”。
  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对这一构想表示充分肯定和支持,并批示:“胶莱人工海河构想是一个造福子孙后代的宏大工程,海洋局有关部门应全力支持前期预研工作”。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王文升对项目构想给予肯定并从水文、工程、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由省内15位知名专家(其中两院院士7位)组成的专家组对项目预研方案给予肯定,并就开展前期预研工作向省政府、韩省长提交建议材料。
  山东省省长韩寓群2005年9月28日专门听取了王诗成关于就人工海河项目目的意义、可行性、专家建议等问题的汇报,并就盐碱化、海河选线、航运功能开发、海河沿线开发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询问和了解,然后在专家建议上作了重要批示:“廷生、延明同志:此乃大事,建议请延明同志先听一次汇报(省政府综合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再作深议”。
  二、胶莱人工海河项目预研方案简介
  1.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1)胶莱人工海河是采用人为调控方法治理胶莱两湾环境的创新思路
  ①两湾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损失巨大,亟待治理 
  渤海及莱州湾: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战略地位;
  近年来渤海环境污染不断加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莱州湾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尤为严重;
  胶州湾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也十分严重;
  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胶莱河地理位置示意图(略)
  渤海沿岸地区经济现状图(略)
  莱州湾的污染具有以下特点:
  ●湾内陆源排污日益严重;
  ●局部海域已呈“荒漠化”,优质鱼虾类已形不成渔汛;
  ●海岸系统不稳定,海水倒灌;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自然风景区遭到破坏。 
  胶州湾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情况(略)
  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海洋捕捞;
  ●海水养殖业:水环境污染、病害;
  ●海洋生物:近岸海区赤潮频发,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因海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数千亿元)。
  ②理胶莱两湾,需创新思维,“治”“疏”并举
  海湾水交换缓慢,湾顶入海污染物质不能很快得到稀释扩散,是莱州湾、胶州湾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差的重要原因;
  充分利用海洋自净能力可有效减轻环境危害,降低治理成本,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物资源;
  “治”、“疏”结合,是治理海湾环境的创新思路。“胶莱人工海河构想”即是用“疏”的方法,沟通两湾水体,加快两湾水体循环,从而达到改善两湾生态环境的目的。  
  ③黄渤海海洋资源环境攸关山东省未来发展
  莱州湾海域环境严重恶化,是渤海整治的重点海域;
  黄渤海的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状况攸关山东的未来发展;
  莱州湾、胶州湾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影响山东对外形象和生态省建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整治;
  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生态省建设的意见”(鲁发2005[20号]文)把海洋生态整治作为加快生态省建设的六大重点和九大工程之一,提出了“以莱州湾、胶州湾、黄河口生态整治为重点,加大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的明确要求。
  (2)开辟渤黄海航运新通道,开发航运、港口资源,成为中国的“苏伊士运河” 
  从空间上大大缩短了山东半岛以南沿海港口到渤海西部沿岸港口的距离,提供了新的通航线路;
  沿线的潍坊市、青岛市、烟台市所属市县将成为沿海河的内河港口城市;
  直接连通南黄海和渤海,大大缩短了从渤海到南黄海空间距离和航行时间,兼具重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为山东省增加约260km的黄金海岸线。
  (3)胶莱人工海河将带动沿岸地区经济发展,形成沿河经济带、生态带和城市走廊
  人工海河将调节沿岸地区的空气温、湿度,形成沿河小气候带,形成沿河生态走廊;
  利用人工海河开挖弃土可营造滨河林带、滨河公路和滨河风景区;
  形成经济的辐聚区,同时向两岸纵深地区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形成新的枢纽城镇,带动沿河地区土地大幅度升值,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
  (4)胶东半岛将成为全国第三大海岛,海河两岸将形成新的旅游热线
  胶莱人工海河贯穿山东半岛,胶东半岛将成为全国第三大海岛。海河两岸将成为新的海滨黄金岸线。海河两岸必将成为新的旅游热线,将会带动山东半岛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5)胶莱人工海河经济效益可观
  ①航运、沿河(临港)产业、旅游等经济效益
  航运经济效益:20年可收回项目投资(按450亿);
  项目及滨河城市走廊建设作为固定资产投资所产生的国民经济增长:类比估算得10年约产生200亿以上;
  沿河港口群及临港产业板块经济产生效益;
  滨河旅游业产生的国民收入:估算20年180亿元;
  人工海河滨河区土地升值收益。
  ②两湾资源环境改善的经济效益
  按节省的治污成本和资源恢复、环境改善产生效益估算为每10年700亿。
  ③在战略安全上的贡献折算的经济效益 
  战略贡献难以量化。按节省的军费折算,相当可观。
  2.项目基本构想
  (1)河道选线和长度 
  河道两种选线方案(略)
  方案一:线路总长约130km
  优点:地势较低,河床开挖有一定基础,占用耕地少。
  缺点:线路弯曲、长度较长,与原来的地表水系、地下水存在矛盾较大。
  方案二:线路总长约110km
  优点:与原河道冲突少,线路短,水交换效果较好。
  缺点:占用耕地多,地势有可能稍高,开挖深度较大。
  (2)河道的宽度、深度和水交换效果
  水动力条件—水交换效果—断面尺度密切相关;
  水动力条件—水位差驱动产生定向流动。两湾的潮汐以半日分潮为主,潮差和相位均不同,虽不能产生持续的单向流动,但在一定时段内可产生单向流动;
  通过建胶莱人工海河,使两湾水产生一定交换是可能的;
  断面尺度大,则水交换效果好,工程成本相应增大。减小成本与改善水交换效果相矛盾,需寻找平衡点;
  为达到两湾水体交换效果和通航要求,河道须具备一定宽度和深度。初步考虑河道宽度100
  (3)河道结构及防渗、防盐渍化 
  河道结构初步设想侧壁采用不透水结构并进行底面防渗处理,以防止海水对地下水的影响,防止土地盐碱化。
  具体工程方案有待研究确定。
  河道结构初步设想示意图(略)
  (4)河道入海段防泥沙洄淤 
  河道所连接的胶莱两湾(特别是莱州湾)入海处水深很浅,滩面坡度小;
  为防止海域泥沙进入河道,两侧需建挡沙堤直到海床与河床高程接近;
  挡沙堤的建设可达到一定水深,并形成自然的掩护水域,可结合进行海港建设。 
  河道入海段防泥沙洄淤示意图(略)
  方案一  莱州湾入海口位置示意图(略)
  方案二 莱州湾入海口位置示意图(略)
  (5)河道建设配套道路桥梁、管线等改建 
  人工河道的建设必须配套解决好原有通讯、电力、输水、输油等管线以及道路、桥梁等的改建。
  (6)河道通航、港口设施建设
  胶莱人工海河通航是重要功能。若水深达到5
  需在沿线配套建设港口及通航设施。
  3.项目面临的主要环境、经济、技术问题
  海水倒灌对地下水、耕地、植被的影响;
  两湾泥沙注入海河产生泥沙洄淤;
  水交换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对两湾及沿途生态环境可能有负面影响;
  占用大量耕地;
  建设投资投入过大而与实现功能不相称等。 
  4.前期研究工作内容和技术路线
  (1)选线及可行性 
  ①河道选线要求:
  拟选线路地形必须比较平坦,易于开挖成可自流的明渠;
  河道开挖应具备必要的、适宜的地质条件;
  应尽量少占可耕地;
  需要考虑淡水资源保护和减少对河流的影响;
  需要考虑途经地人口、城镇、经济发展状况、拆迁量等。  
  ②河道选线工作内容及方法: 
  地形勘查;
  地质地貌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土地利用及淡水资源状况调查;
  社会经济调查:城镇、人口分布。
  (2)水动力可行性及动力环境影响预测 
  ①拟解决的问题包括:
  人工海河是否能形成持续、一定量的水体交换;
  交换效果与海河断面结构和尺度—宽度、深度、长度有关。需进行不同方案的比较;
  河道内及河口附近海域水动力场及泥沙运动改变。
  ②具体内容及方法包括:
  拟以水动力数值模拟方法—
  对工程方案的水动力可行性进行论证;
  对工程方案进行初步断面计算和优化;
  对海河及两湾的水动力环境变化进行预测。
  ●海洋水文要素(主要是潮汐)初步研究 
  ●环流、潮流、泥沙冲淤、温盐数值模拟
  潮汐等振幅线和同潮时线图(略)
  (3)生态环境可行性 
  ①拟解决的问题包括:
  莱州湾和胶州湾之间的相互影响: 污染物、病原体、物种—生境;
  人工海河对陆地的影响: 土壤、地下水、植被;
  陆地开发活动对两湾的影响:陆源物质入海;
  人工海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生活-健康。
  ②具体内容及方法包括:
  莱州湾、胶州湾的生态系统基线调查;
  线路沿途陆地生态现状背景调查;
  工程对两湾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评价;
  工程对沿线陆地生态环境及地下水的影响评价;
   人工海河工程生态风险研究。
  (4)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及经济可行性 
  ①拟解决的问题包括:
  明确项目成本主要构成, 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并加以匡算;
  明确项目产生的效益构成,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逐项进行估算;
  对成本、效益进行综合分析,探讨项目经济可行性。 
  ②成本构成分析、调查及估算:
  工程费用:开挖土方、建材、海湾开挖疏浚等;
  土地及其他补偿费:耕地占用费、拆迁费
  桥梁、管线改建费:原有电力、通讯线缆及公路、桥梁的改建费;
  环境影响造成经济损失补偿费:海水入侵、土地盐碱化、海洋生态损失等产生的经济损失等。 
  ③经济效益估算:
  胶莱两湾资源环境改善带来的经济效益;
  航运功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沿河生态环境改善产生的经济效益;
  形成滨河经济带、土地增值产生的经济效益;
  滨河旅游业产生的经济效益。
  ④经济损益比较:
  对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损失及环境损害的经济损失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得出从经济上是否可行的结论。 
  (5)相关的发展战略与国内外类似项目比较研究 
  ①拟解决的问题包括:
  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对本工程进行研究;
  类似的已建工程有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近期国际上也在探讨泰国克拉地峡项目的可行性;
  对已有项目的经验教训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尽量加以吸收,为我所用;
  项目相关区域宏观战略研究;
  国内外类似项目比较研究。
  ②国外类似项目
  5.项目前期研究工作思路
  ①前期论证工作的主要阶段: 
  项目建议和预研阶段;
  专题研究阶段;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②项目建议和预研阶段的任务: 
  通过有针对性的初步调查研究,论证项目是否具备立项和进行可研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三、专家对前期工作的建议
  2005年8月15日,来自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省社科院海洋经济研究所、青岛市水利局、山东省航运设计院等单位的15位专家(其中院士7人)在青岛就胶莱人工海河项目前期预研方案进行了认真的论证和研讨,对预研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建议就三个方面重点问题开展前期预研工作:
  ●人工海河选线调研
  ●人工海河水交换数值模拟
  ●生态、社会、经济损益初步分析
  会后,与会专家刘瑞玉院士、丁德文院士、文圣常院士、赵法箴院士等联名向省政府、韩寓群省长提出了“关于开展胶莱人工海河项目前期预研工作的建议”。
  建议强调指出:
  “胶莱人工海河”是以人工调控方式改善环境的创新思路,是一个治理海洋环境与开发区域经济相结合的创新思路,对加快生态省建设,构建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值得充分支持和肯定。
  胶莱人工海河具有两大主导功能:环境功能与航运功能。一方面通过开凿人工海河,贯通胶莱两湾,增强两湾水交换能力,改善半封闭海湾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 开通了一条由黄海进入渤海的便捷通道,缩短海上通航距离2000多公里。 
  上述环境功能和航运功能均要求河道具备必要的宽度和深度,但要求侧重点不同,应综合考虑,兼顾两功能的要求,尽量减少耕地占用,降低工程成本,减小环境影响,实现综合效益。
  人工海河还具有经济、旅游等综合功能。新增黄金海岸线200多公里,利用海河通道还可以带动潮汐发电工程、海河港口群、旅游观光区、生态经济带和城市走廊建设,其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将会显著凸现。
  “胶莱人工海河”项目涉及到黄海和渤海两大海域,涉及到海洋、环保、水利、土地、交通、城市建设等多个行业和部门,涉及到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经济格局、社会环境的重大改变,其前期研究所面对的问题极富挑战性。
  专家建议认为,从目前看,项目立项及正式开展可行性研究的条件尚不成熟,其中一些关系项目能否成立的关键问题还难以定论,亟需开展专题研究,如胶莱人工海河流路选线、水动力可行性以及项目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等。 
  建议中强调,通过有选择的先期研究,一则可以加深对一些问题的认识,释疑止争;二则可以从实际出发明确海河建设的主导功能;三则可以促进相关领域科技工作对本区域的研究;四则可使更多的人关注黄渤海、胶莱两湾生态环境问题,寻求生态整治新途径。总之,前期研究将会为区域经济和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一个良好平台,为渤海生态环境整治提供有益的探索,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无论预研是否得到肯定性结论,其研究都将具有明显的科学意义和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最后,专家在建议提出,鉴于该项目对生态省建设和山东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建议选择有限目标、政府投入少量经费,尽快开展前期预研工作,探索并弄清楚项目的几个关键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预研工作方案
  1.按专家意见和建议要求,开展三方面工作:
  (1) 人工海河选线调研
  选择走向、宽度、深度备选方案(2个线路、多个断面);
  根据地形、耕地占用、河床利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等诸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2) 人工海河水交换数值模拟
  建立海湾和河道内潮流数学模型,模拟不同线路、断面方案下水动力状况和水交换量,给出较优断面。
  (3) 生态、社会、经济损益分析
  2.在预研阶段工作具体内容包括:
  资料搜集、考察调研
  现场踏勘、初步选定备选线位
  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初步调查与分析
  水动力数值模拟初步研究及水循环可行性论证
  对生态、社会、经济损益作初步评估
  编制本阶段初步研究成果报告
  预研阶段拟开展的工作流程图(略)
  (3)预研阶段工作经费估算
  1.资料搜集、相关项目考察调研                    30万
  2.现场勘测、初步选定备选线位                    20万
  3.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初步调查与分析     50万
    4.水动力数值模拟研究及水循环可行性论证          45万
  5.生态、社会、经济调查及损益分析                30万
    6.研讨及会议                                  15万
                                           合计 190万
拟聘用下列领导专家担任顾问:
总顾问:林廷生  陈延明  赵克志  王曙光  孙志辉  王道玉  李明先  王仁元 林书香  
李殿魁  王裕宴  臧海强
经济顾问:倪永康  李书绅  尹慧敏  侯英民  宋修武  张凯  宋继峰  
杨焕彩 周秋田  王文升  姜代晓  孙庆传;青岛市  潍坊市  东营市  
烟台市  滨州市市长
管理顾问:张宏声  王飞  李晓明  于青松  王志远  李建华  牛玉山  王伟 
技术顾问:袁业立  管华诗  丁德文  唐启升  文圣常  相建海  吴德星  冯士笮  
刘瑞玉  赵法箴  蒋铁民  王衍亮  何富荣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