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1-5 信息来源:农业部渔业局综合处
1.中央1号文件提出“积极发展水产业”,进一步明确渔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渔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文件指出要积极发展水产业,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发展远洋渔业,保护渔业资源,继续做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
2.国务院印发《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
2006年2月14日,国务院批准并印发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纲要》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领域最重要、最集中的体现,是指导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纲要》的实施,将使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在方向与目标上更加明确,在政策与措施上得到落实,对实质性地提升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能力、开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新局面,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3.中央财政首次发放渔用柴油补贴
为了合理调整分配关系、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缓解渔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与渔民生产生活困难矛盾,中央财政对渔用柴油实行补贴,全年发放补贴资金28.9亿元。这是建国以来对渔民的最大一次财政补贴,得到了广大渔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4.超强台风“桑美”重创闽浙渔业
今年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重创闽、浙渔业,台风登陆后,渔港掏空塌陷,渔船倾覆沉没,围塘网箱毁损,鱼虾大量逃逸,同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农业部和有关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组织开展生产自救,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5.“多宝鱼”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11月中旬,上海市场销售的大菱鲆(俗称多宝鱼)查出违禁药物之后,山东、天津、沈阳、北京等地市场相继停售大菱鲆,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要求各地强化从养殖到流通各个重要环节的监管工作。12月底,北京、上海市场已开始销售检验合格的大菱鲆。
6.农业部实施“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
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是2006年农业部实施的“九大行动”之一。通过开展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和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培育了一批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典型,使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促进了水产养殖向生态、健康、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7.全国开展大规模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
2006年,农业部组织开展了全国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行动,各地积极响应,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放流仪式606次,并邀请多家新闻媒体参与报道,全国30个省(区、市)前三季度累计向海洋及内陆水域中投放经济鱼类资源苗种达160多亿尾(粒),投入放流资金近1.8亿元,分别比2005年同期增加了80%和40%以上,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各界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意识。
8.农业部提出构建“平安渔业”
农业部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涉外渔业管理、努力构建“平安渔业”作为2006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农业部为农民办理的15件实事之一的“10万海洋捕捞渔民职业安全培训”工作圆满完成,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全面投入使用,全国渔业政策性保险研究和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和涉外事件明显减少。
9.《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颁布实施
农业部印发《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规划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渔业经济发展全局,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渔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发展目标,确定了发展重点、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规划的颁布实施对促进渔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0.“琼琼海03012”渔船遭外国不明武装船只枪击
4月27日,海南省琼海市“琼琼海03012”渔船在南沙我传统海域内作业时,遭一艘外国不明武装船只枪击,造成我渔民4死3伤,渔船财物被洗劫一空。这是近年来在南沙海域发生的一起最严重的渔民被袭事件。事发后,我渔政部门迅速派渔政船前往事发海域救援,并派出联合调查组。外交部就此发表声明:要求严查凶手,保障我渔民正常作业的人身安全。
2007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