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委书记孙明亮:全力打造城乡一体均衡寿光
在菜都寿光,居民不仅能欣赏到无处不景的园林城市景观,更能真切感受到城市建设带来的“宜居”享受
寿光市委书记孙明亮 孙国祥 摄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黄河三角洲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两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正快速推进,寿光处在‘三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交叠的重要节点位置,更利于获取政策支持和外部资源,我们理应在‘三区’开发上有所作为,率先突破。”24日,寿光市委书记孙明亮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他表示,今年寿光将围绕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两大主题,努力争创“三区”建设示范样板,打造城乡一体均衡寿光。
寿北建优势产业聚集区
“今年寿光将编制完成‘三区’开发总体规划,细化完善27个专项规划,初步扎起‘三区’开发基本框架。”孙明亮书记说,寿光将继续完善寿北基础设施,突出抓好羊口新港、双王城水库建设,积极运作黄大铁路、德大铁路等重大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弥河跨河大桥和滨海大道二期建设,统筹解决“三区”开发中的道路交通、水利供应、能源保障等关键问题,不断增强寿北地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围绕“三区”建设,在集中培植优势产业方面,寿光将按照“发展优势产业,打造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工作要求,打造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主导产业集群。汽车制造产业将重点抓好凯马20万辆汽车扩产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链条完整的支柱产业。新能源产业将做大新龙电化有机硅项目,加快实施海上风能发电工程,着力引进太阳能、光伏电等新能源企业,全力培育新能源基地。
孙明亮介绍,寿光今年将要靠投入促调整,依托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全力打造海洋化工、高效生态农业、石油装备、汽车及配套产业、造纸包装、新能源、船舶制造及临港物流、现代服务业“八个500亿级产业基地”,努力把寿北打造成结构调整的主战场和优势产业的聚集区。
超前思维编制城乡规划
“我们将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均衡寿光,把2072平方公里土地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工业和畜牧业重点抓园区建设,农业重点抓基地建设,农村重点抓社区建设。”孙明亮说,近年来,寿光坚持按照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努力实现城市、农村共发展。
时下,菜乡居民享受着公共服务职能全面延伸的优裕空间。今年,寿光以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为总抓手,突出现代、生态、文化特色,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寿光将按照适度超前、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原则,综合规划道路管线、电力通讯、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形成指导城乡统筹发展的科学规划体系。”孙明亮告诉记者,年内,寿光城区重点抓好金光街东伸、弥河两岸等重要地段、重要节点的修建性详规,城镇重点完成镇区控规编制工作,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据介绍,寿光已编制完善了城乡发展战略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把市域内土地全部纳入规划范畴。目前,全市14处镇街道和95%以上的村都完成了新一轮总体规划,基本实现了城乡规划的全覆盖。
城乡建设注重精品意识
孙明亮表示,寿光将按照单体讲景观、局部讲风格、整体讲协调的城市建设理念,积极推进七大片区开发,突出抓好城建重点项目,力求把每个项目建成精品工程,体现文化底蕴、彰显寿光特色。
去年寿光全面推进了城市七大片区开发,已建、在建高层楼宇179栋。农村去年共有54个村启动楼房村建设工程,20多个村进行整体搬迁,建成农村社区112个。据了解,寿光将稳步实施旧城区和老住宅区改造,逐步解决旧城区停车困难、设施落后等问题,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今年将抓好15条城市道路和24条县乡道路建设,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此外,将突出抓好道路亮化,逐步实行雨污分流,稳妥推进供热分户计量改造,加快实施城东热源厂、中石油天然气寿光支线建设工程,不断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
“今年还将持续抓好小城镇建设提升,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小城镇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增强小城镇载体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孙明亮告诉记者,寿光将充分利用土地挂钩政策,积极探索多村联建、集中迁建、村企共建等多种模式,加快合村并点和社区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及危房改造,全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公共设施共建共享共用
孙明亮告诉记者,寿光一直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认真落实民生政策,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
去年以来,市民健身中心体育场、文化中心、社会福利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老年服务中心四期、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等民生项目全部完工。同时,镇村两级公共设施项目也以各种形式同步推进。全年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达到10.9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39.7%。
孙明亮表示,今年寿光将重点抓好总投资数亿元的教育提升、医疗便民、养老保障、就业帮扶、住房保障“五项工程”,全面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以和谐稳定的环境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另外,今年将扎实开展“ 市民素质提升年”活动,精心组织首届农圣文化艺术节,积极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运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打造文化强市。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