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交响在胶州湾激荡——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讨论会侧记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青岛市将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建设发展,把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和建设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相结合,更加注重环湾保护,加快推进拥湾发展。在昨日下午举行的“大力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加快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专题讨论会上,委员们围绕着这一话题各抒高见。
深度开发海洋旅游
海洋旅游是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委员们认为,海洋旅游的深度开发在青岛渐露端倪,如果进行科学的规划与管理必将成为青岛市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动力。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徐承德委员提出,青岛市海岛旅游资源丰富,应以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海岛综合开发与保护,以麦岛、田横岛、竹岔岛和灵山岛为重点,打造国际生态海岛旅游度假区。
九三学社青岛市委秘书长武建平委员建议加强海洋旅游开发经营企业间联合,提高青岛在国内滨海城市中的海洋旅游竞争总体实力,力争居于暖温带海洋旅游城市首位。
“要加快制定滨海交通、旅游规划,减轻陆地交通压力。”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编辑王铎委员说,在青岛前海一线,可利用中型海运客船实现“海上巴士”的常年客运,使“海上巴士”和滨海旅游成为青岛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旅游亮点。
加快海洋科技产业发展
近年来,在海洋科技优势支撑下,青岛市的海洋产业获得较快发展。委员们在发言中认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海洋科技产业发展,是推动蓝色经济发展的关键。
民盟青岛市委副主委、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广涛委员建议,要重点关注四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海洋科技产业发展定位,制定高起点、高目标的海洋科技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优化产业环境,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和促进新兴海洋科技产业发展,在生态海水养殖业、推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水综合利用技术、海洋功能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等六个方向重点突破。三是加强海洋科技人才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四是要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经济和高新技术的区域合作和产业对接,提高青岛市海洋科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青岛开发区工商联主席、市规划局黄岛分局副局长王波委员说,在发展海洋科技产业的同时,还要结合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和拥湾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调整青岛市的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他建议,在拥湾发展的第一圈层,除必需的临港产业外,其他用地都应以能产生高附加值,体现高区经济值的商务、商贸、文化、旅游、生活居住等高端现代服务业用地为主。第二圈层可布置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等新兴工业。第三圈层可考虑与之相配套的相关产业。
发展低碳蓝色经济
海洋能源是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完全不释放温室气体,是未来可以重点发展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青岛市在开发利用海洋能源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教授赵文元委员认为,青岛市应及早制定海洋能源开发远景规划,尽快组织相关科研机构对青岛周边地区进行海洋能源资源量以及开发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在政策方面鼓励相关企业在开发潮汐能和海浪能等比较成熟的开发技术方面争取有所突破,在相关装备制造方面开展研发,形成规模产业,为可能到来的大规模开发占得先机。
延长蓝色经济产业链
委员们认为,积极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应成为打造蓝色经济区的重要一环。
黄海水产研究所食品工程与营养研究室主任周德庆委员建议:一要改进生产观念,引导传统海洋渔业向现代海洋渔业转变。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海水增养殖业为重点,深化海产品深加工,延长海洋经济产业链,搞活海洋渔业流通体系,形成生产技术先进、产业结构合理、生态环境优良、渔民富裕文明的海洋渔业新格局。二要不断提高生产手段的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青岛众多海洋类科研机构的作用,将其研究成果有效地运用到海洋渔业生产中来。三是大力发展远海捕捞业、海水养殖业、水产种苗业、资源增殖业、水产加工业五大海洋主导产业。四是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与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相适应的捕捞强度控制制度等。
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发展蓝色经济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是委员们在发言中的共识。
市环保局总工程师王军委员认为,在推进海洋开发过程中应坚决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造成的资金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他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一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二是强化海岸线湿地资源的保护,在未来发展中,严格控制填海规模。三是针对各区市发展需求,实施城市生态化改造和建设。四是加强城市生态人文建设,提高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和参与的积极性。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地调科研处处长印萍委员建议,要加强资源和地质调查,发挥地质工作在培育蓝色优势产业的基础作用,发挥地质工作在集约利用海岸带空间资源的基础作用;还要系统进行海岸带资源和环境地质调查,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先导性的地质工作支撑。
培育蓝色经济所需人才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陈玉崎委员围绕为发展蓝色经济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提出建议:要调整引才政策,集中引进一批青岛市蓝色经济、新兴产业、产业集群发展、传统产业升级等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在人才服务方面,要营造适合积聚发展的环境。加强人才政策研究和创新,优化人才服务方式和手段,对蓝色经济特需人才要探索实行打破常规、放宽政策、简化程序的办法,“一人一议”和“特事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