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区阔步迈向国家战略

来源:青岛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1:16:38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青岛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久负盛誉的中国海洋科技城,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综合优势。海洋经济发展初具规模。“九五”以来,青岛市海洋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2008年实现总产值1222亿元,居全省之首,全国同类城市第二位,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46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0.4%,海洋科技、药物、环保、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海水利用走在国内城市前列。自然资源和区位条件优势,奥帆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青岛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活力。

同时,青岛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作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青岛拥有位居世界前十强的亿吨大港,空港已开通94条国际、国内航线,作为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城市,中美、中韩海底光缆均在这里登陆。青岛的海洋科技优势还很明显,拥有较强的科技人才队伍,高级海洋专业人才数量占全国的30%,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占全国的60%左右,具有高级职称的海洋科技工作者1700人。此外,青岛还具有海洋文化底蕴深厚、海洋管理初步规范化这两个优势,这为青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蓝色经济区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蓝色经济三大着力点

姜大明省长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首先要搞好重大课题研究。在海洋立体空间布局与资源开发、海洋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中日韩区域合作实验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拿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二是先期推进蓝色经济区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示范园区项目建设。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已现雏形,10年内将建成蓝色经济强市格局。抓紧开展胶东半岛大型国际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等一批铁路和高速公路重点项目,加强环海防潮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重点支持海洋高科技研发、海洋优势产业、临海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蓝色经济发展示范园区。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围绕财税、投融资、土地、海域等领域,研究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按照“规划统筹、交通同网、信息共享、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产业互动”的总体要求,抓紧研究制定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这三个方面为蓝色经济发展制定了着力的框架,而去年青岛市下发《关于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意见》则为青岛在蓝色经济区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15年,将青岛基本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到2020年,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大影响力、较强竞争力的蓝色经济企业品牌和产业品牌,打造蓝色经济品牌城市,力争将青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蓝色经济强市。

高瞻远瞩构蓝色格局

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总体格局是 “一带、五区、多支撑点”。在产业分工上,第一产业重点提升水产苗种业、海水养殖业、远洋捕捞业、水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渔业;第二产业重点突破海洋船舶、海洋化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建筑业,同时培育发展海洋生物、海洋新材料、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矿产与新能源利用新兴产业;第三产业重点在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科技教育及服务、海洋文化体育上发力。

按照规划,青岛将构建物流业海陆空立体发展格局,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要突出聚集区建设,发展一批有特色、高增值的旅游产品;进一步提升海洋科研教育水平,搞好金融、法律、中介等配套服务;保护利用海洋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涉海题材文化产业,承办国内外海上体育赛事,建设比赛训练和服务基地。

市蓝色经济建设办公室编制的《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纲要》已具雏形,目前正在广泛征求意见。《规划纲要》初步规划了200余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约五仟亿元,涉及海洋一产、二产、三产、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打造蓝色经济区,不仅要在产业上投入,也要在城市支撑保障能力上加大投入,包括高层次人才引进,大院大所以及大企业引进,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环湾保护是生命之线

蓝色经济区建设,是一场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为基础,以科学利用海洋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先进科技和优势产业为特色,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经济浪潮。青岛市正积极培育形成以环胶州湾区域为中心,以胶州湾东西两翼为新增长极的“一湾两翼”蓝色经济发展布局。而在这个充满活力的蓝色经济核心区中,又有若干个核心带动区,包括董家口临港产业区、胶州湾西海岸新经济区、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胶州湾东海岸现代服务业区,鳌山海洋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示范区。

拥湾发展的前提之一是环湾保护,这一点在蓝色经济发展过程将得到充分的体现。去年年底,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青岛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定》。这部法规将胶州湾保护单独作为一章,采取了比其它海域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而市海洋渔业局进一步提出,实行海洋环境准入制度,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核准审批;同时加大海洋污染防治力度,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在建设和管理好现有各种类型海洋保护区和海岛的基础上,新申报了一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和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