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以往过年,为了营造春节“富足”的喜庆氛围,无论是聚会的酒席、家中准备的茶点还是亲朋好友之间赠送的礼品一律都秉承“只多不少”的原则,多少都有些“浪费”的感觉。今年,low carbon living(低碳生活)的生活方式开始进入人们的意识。春节期间,记者从出行、饮食、庆典等多方面体验了一次“低碳”春节。
私家车反不如地铁公交
作为低碳生活的代表,交通工具的变化是必不可少的。大年初二11:05,记者搭乘朋友的私家车由河东区真理道出发,途经和平村、福安大街、南门外大街等多个拥堵路段,12点整到达目的地海光寺。“不到7公里的路用了将近一个小时,走路也走到了!”朋友抱怨道。据了解,节日期间使用私家车出行,不仅会因道路拥堵浪费时间,也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污染环境。那么如果乘公共交通工具会有哪些变化呢?
同日,记者专门做了一个实验,时间选在同样是交通高峰时段的17:30,出行方式则改为“地铁+公交”的组合,18:15就从海光寺回到了之前出发的地点,时间上节省了10分钟。有数据显示,如果一辆普通的私家车每月少开一天,每年就能减少排放二氧化碳98千克。如此看来,在节日期间选择公共交通不但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还能节省宝贵的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鞭炮适量放 短信代贺卡
除夕晚上10点左右,不少市民都走出家门准备燃放鞭炮,除旧迎新。“放炮就是图个喜庆、热闹,放得太多也没意义,不但浪费还污染环境。”正在寻找合适燃放点的市民赵先生对记者说。他表示,往年鞭炮、礼花都要一箱一箱地买,今年在家里老人的支持下,只买了几挂鞭炮,三十、初一、“姑爷节”几个重要日子放一挂“点到为止”,减少了污染不说,还省了不少钱。
大年初一0:00,伴随新年钟声的敲起,记者的手机开始响个不停,内容各异的拜年短信一条接着一条。以往远在各地的大学同学总会寄明信片恭贺新春,而今年,有图片、音乐的彩信已经完全替代了“纸”上祝福。“要的就是新年第一时刻,这样的祝福才够‘新鲜’!”一位朋友解释零点发送祝福短信的意义。短信、彩信、电邮让新年祝福变得更加生动及时,更重要的是,它们还节约了大量的纸张,也减少了递送的人力成本。
年夜饭、春节礼品需“瘦身”
大年初二18:30,当大多数家庭在饭店里享用“姑爷节”盛宴时,市民刘先生一家却选择在家里度过。是没有订到饭店,还是对周边饭店的菜品不满意?刘先生解开了记者的疑惑:“我家初二只有六口人吃饭,可周围几家饭店初二都只有包含十多个菜的包桌,对我们来说有些浪费。”在一些网站上,网民也发帖子倡议市民响应低碳排放,倡议适度点菜和自制年夜饭。对健康养生颇有研究的孙小姐告诉记者,春节期间人们准备的吃的、喝的总是“只多不少”,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春节期间大量高营养的饮食也对人们的健康不利。
早在年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婷婷就和周围的同学、朋友达成了一项协议,互相之间只拜年不送礼。对此,她解释说:“每年春节,朋友之间互相送礼就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礼品种类重复不说,有时还会出现自己送的礼品在朋友之间转来转去又转回到自己家的尴尬事。”昨天,婷婷还打电话告诉记者,今年春节礼品“瘦身”的效果很不错,往年礼品积压、严重浪费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