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海洋大气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新厄尔尼诺事件正在形成

来源: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郭战峰   发布时间:2015-05-21 04:09:14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郭战峰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结果显示:目前热带海洋大气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未来2~3个月,热带海洋大气演变仍将有利于厄尔尼诺状态的维持和发展;多数模式预报结果表明,未来6个月内,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预计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正在形成。


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你热我冷


厄尔尼诺指的是在赤道中、东太平洋,相隔几年才发生一次、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以上的大范围海表温度异常现象;南方涛动是指太平洋东、西两侧海平面气压的一种反相关关系。太平洋两侧大气的这种反相关关系,与海洋表面温度的变化又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对风场、降水以及天气的其他方面有重要影响。当赤道太平洋东部海温升高时,西部的海温往往会下降,温度升高的海水又使其上方大气压力减小,温度下降的海水则使其上方大气压力增加,这样,赤道太平洋上空气压与正常情况相比,就会东边降低西边升高,南方涛动指数减小成为负指数;反之,南方涛动指数值则上升为正指数。

鉴于厄尔尼诺(EN)与南方涛动(SO)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科学家把它们统称“ENSO”。


厄尔尼诺评判标准各国有差异


有关厄尔尼诺形成的评判标准,如今在国际上存在一定差异。一般将厄尔尼诺3区海温距平指数连续6个月达到0.5摄氏度以上,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而美国则将厄尔尼诺 3.4区海温距平指数3个月滑动平均值达到0.5摄氏度以上,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为更加充分地反映赤道中、东太平洋整体状况,目前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在业务上主要以厄尔尼诺综合区(厄尔尼诺1 + 2 + 3 + 4区)的海温距平指数,作为判定厄尔尼诺事件的依据,其指标如下:厄尔尼诺综合区海温距平指数持续6个月以上等于或小于0.5摄氏度(过程中间可有单个月份未达指标),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若该区指数持续5个月等于或小于0.5摄氏度,且5个月的指数之和等于或小于4.0摄氏度,亦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正在生成


赤道中、东太平洋,其大部于今年春季起开始转为正海温距平指数并逐渐加强;到今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基本为高于0.5摄氏度的正海温距平指数控制,其中日界线附近的正海温距平指数超过1.0摄氏度;同样在8月,各厄尔尼诺区海温指数均达到或超过0.5摄氏度,其中厄尔尼诺3区和厄尔尼诺 3.4区海温指数均为0.5摄氏度,厄尔尼诺综合区海温指数为0.6摄氏度。赤道中、东太平洋次表层几乎全为异常暖水所控制,其中心距平指数值超过4摄氏度。自今年5月以来,南方涛动指数持续为负值,8月南方涛动指数为-1.3。


厄尔尼诺会不会影响我国


厄尔尼诺信号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子之一,它的出现往往会引起广泛关注。自1951年以来,于下半年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共有5次,分别为1951年、1968年、1979年、1986年和1994年。

有关统计结果表明,下半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时,冬季一般容易出现下列气候特征: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东亚冬季风偏弱、青藏高原积雪偏多;我国气温除东北北部、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等地区较常年同期略偏低外,其余大部地区以偏高为主;降水在黄淮、江淮、青藏高原等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余地区偏少。次年春季对应的主要气候特点为:长江以北的东部地区、新疆北部、西藏西部等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余地区较常年同期偏高;主要多雨区出现在华北南部、江淮、江南北部、新疆北部等地,其余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

气候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且错综复杂的,它常常是多种气候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的气候不仅受厄尔尼诺甚至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相反的异常偏冷现象)影响,也同时受中高纬度大气环流、青藏高原积雪、季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多个因子的制约。因而形成厄尔尼诺事件后期,我国气候是否出现上述异常,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国家气候中心部门仍将对热带海洋大气未来的发展以及各种气候因子进行全面的密切监视和综合分析,并及时报告有关信息。

2006年9月26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