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2月2日,海洋与渔业厅与相关部门决定在2010-2014年期间,在鸭绿江口滨海栖息地开展滨海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昨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湿地被人们称为 “地球之肾”,而对于辽宁来说,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就是它的肾脏。近年来,随着黄海沿岸人口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水污染、渔业过度捕捞、填海造地等人为活动的不断加剧,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也凸显出来。
作为黄海沿岸一块有着重要地位的湿地,鸭绿江口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在世界环保组织的支持下,昨日,辽宁正式启动了“护肾行动”,2010年至2012年,WWF通过松下电器的赞助,将提供项目经费1500万日元,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按照1:1的比例提供配套经费。YSLME则将为示范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这样大规模的投入实为罕见,“作为过滤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废物的‘肾脏’,这块湿地已经‘不堪重负’”,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物种项目主任范志勇说,这也是选择鸭绿江口滨海湿地作为项目示范基地的原因之一。
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源不断地为黄海生态区输送着各种营养物质,2000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将黄海生态区列为全球需优先保护的238个生态区之一。然而黄海生态区也是世界上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严重的区域。
在过去的50年间,中国和韩国损失的滨海湿地超过40%;持续的过度捕捞使包括中国对虾和带鱼在内的最有价值的野生海产资源几近枯竭;作为由占世界10%的人口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最终“填埋场”,黄海的生态环境也承受着日益严重的考验。
针对渔业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问题,项目组已经制定了黄海地区战略行动计划阶段性目标,其中,到2020年将减少25%-30%的渔业捕捞能力,让渔业资源得以恢复;到2020年,将让向海洋输入的陆源营养盐每5年减少1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