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邀中国媒体访印 交往从媒体与智库开始

来源:环球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1:28:07 

12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会见印度总理辛格。新华社记者刘建生摄

(一)

印度与我们的地理距离并不遥远,喜马拉雅山的那边就是;但是,情感距离却是很陌生,虽然同在亚洲,民间交往似乎并不多。近两年,国内媒体对印度有不少报道,但内容多是反映印度媒体的矫情:无中生有地说中国在边界挑衅、说印度试验的某导弹可以打到北京、上海,等等。给人的印象,山那边是一群非君子,不足与谋。

推荐阅读 环球网记者访拉登前保镖 他的另一工作是训练在阿富汗的"圣战"成员。"他们来自世界各地,还有中国人。"奥巴马强调:“美不做世界第二”[资讯] 中国游客被评为“法国购物之王” [资讯] 网友恶搞“双刀男”被指冷血 [财经] 看北京每平米17万的豪宅是啥样 [科技] 14种已灭绝远古巨兽(组图) [健康] 破解高压下精力旺盛男人的密码 [健康] 当心!不能生吃的10种食物 南勇被查时身揣600万元银行卡[旅游] 探秘美国总统的白宫生活() [旅游] 实拍!日本农民的田园生活() [历史] 老照片重现1900年紫禁城 [历史] 震撼!老照片中战争生死瞬间 [汽车] 细数国内多款6速手动挡车型 [爱丽]日本高中可爱女生多拍[爱丽]日本高中可爱女生多拍<广告>

应印度外交部的邀请,中国7家报纸媒体的记者从116日起在印度访问一周。其接待规格之高令人吃惊,仅安排外交高官会见的就有:外交部长克里西纳,外交秘书、前驻华大使拉奥女士,外交部发言人白加尉,外交部东亚司副司长班达。与记者一行见面的还有环境与森林部长瑞密斯等高官。他们表达的共同意愿是:中印两国有很多共同目标,也面临着很多共同挑战,中印两国必须发展长期的友好关系。

中印两国的友好合作,不仅是政府的合作,需要广泛的民间友好合作为基础,更需要两国民族情感的接近。这次印度政府邀请中国记者访印,意图很明显:通过媒体访问,推动民间交往。也因此,印方密集地安排我们与印度媒体、智库的会见和座谈。媒体中有国内报道常提到的《印度时报》、《印度教徒报》、《印度快报》等,智库则有三军研究院(USI)、世界事务研究院等。

(二)

毫无疑问,印度媒体从业者中部分人对中国是有偏见的。他们认为中国媒体不敢批评政府,是不民主的;他们对中印两国政府关于边界谈判的政治共识及行动视而不见,而热衷于以边界问题鼓动民族主义情绪,甚至为此不惜编造;在印度国内,只要一遇到涉及中国的问题,他们经常不分皂白地向坏处推导。

我们在班加罗尔所住的泰姬温斯顿酒店,处在市中心,旁边有一个很大的高尔夫球场。在破烂而又喧嚣拥堵的市内马路的另一边,高高的围网把高尔夫球场与世俗生活隔开。透过围网,可见里边绿草茵茵、树影婆娑。据说在新德里市中心也有这种现象。我们在车上热烈地讨论起来:在市中心建造为富人服务的高尔夫球场,在中国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若是在中国,无论哪个城市的土地局长、规划局长和市长批准了这样一个项目的建设,他准得丢掉官帽。即使监察部门不管,媒体也会鼓动市民施加压力,直到改正为止。我不知道这个球场是否殖民时期留下来的遗物,即便是,在中国也可能早就被改成大众都可以享受的公园了。由此看来,谁更“民主”呢?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关于中国公司承包印度工程施工人员的签证问题。与印外交人员会见时,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印度媒体与政府好像根本没搞清楚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印度的基础设施很差,在全国保证不了24小时供电。据印外交部说,印度计划5年投入5000亿美元建设基础设施,其中110亿美元的项目已被中国公司中标。这令印度媒体很不舒服。

承包工程与投资办公司不同,建设工程是短期工作,快则一年,慢则两三年,工程一完工,这个公司需马上撤走。对于印度来说,他急需的是承包公司优质而快速地交工,以解燃眉之急。因此,印度前驻华大使拉奥女士在华任职时,给中国公司施工人员发放了商务签证,以便提高效率、方便进出。这让印度媒体找到了茬口,说施工人员是来工作的,应当是工作签证,不能是商务签证;说中国施工人员持商务签证进入印度,是来抢印度人“饭碗”的。在媒体的压力下,印度政府只好改变政策,不再给中方公司人员发放商务签证,改为工作签证,并承诺45个工作日内办好签证。但据说又要附加审核签证人的大学学历,这意味着施工企业的技工是进入不了印度的。可以想象,施工企业没有了技工,这个工程该怎样干呢。从印方来说,想让被承包的工程增加国内就业机会,大概还指望中国企业为他们培养出一批技工。但是,工期呢?印度似乎又不在乎了。既然是为了增加就业机会,又何必对外承包呢?

倒霉的是中国中标企业。但是,这符合印度的利益吗?

(三)

与偏见相比,我觉得更多的是印度人对中国的不了解。

118日,由印度外交部发言人白加尉主持,我们与印度众多媒体的从业者进行了座谈,随后又拜访了《印度快报》和《德干先驱报》。我们所遇的这些媒体人,竟无一人懂中文、会汉语。据有关方面介绍,印度在中国的常驻记者只有可怜的个位数,不仅是世界各大国中驻中国记者数量最少的,与中国派驻印度的记者人数也不相称。我们在座谈会上表示希望这种状况能得到尽快改变,但他们没有回应这个希望。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在《德干先驱报》的一段对话。该报社址在班加罗尔。入座,在介绍完此前的访印历程后,我们问:贵报报道中国吗?派人到中国采访吗?他们答:这方面的报道都是使用路透社等通讯社的报道,关于中国的新闻,有一个专门的托拉斯为我们提供。

我们说:我们刚刚从班加罗尔电子城过来,参观了印度最好的软件企业印孚瑟斯(INFOSYS)公司。据他们介绍,该公司在中国上海建有一个软件研究院,已达到2000人的规模。最近,他们又决定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发投入。我们认为这件事对你们的报纸应当构成新闻,你们报道过这个新闻吗?另外,你们刚才提到的那个托拉斯能给你们提供这样的新闻吗?当翻译语落之后,对方竟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我们说:我们绝不是想指责你们什么,只是希望你们亲自到中国去采访,并报道中国。他们举座会意而笑。

当晚,对方在一家俱乐部为我们举行了一个招待会。把酒而谈时,我们发现,他们对中国的一切都想知道,从农民工怎样游走于农村和城市间,到中国经济为什么取得这样快的发展速度,今后还能不能继续高速发展,等等。我们还讨论了若干问题,甚至说到了中印边界问题应怎样解决的问题。

听到我们的看法时,他们认为有道理的,也会给予积极回应。关于边界问题,我们谈到,中国与俄罗斯、越南均签署了边界协议,并已勘界结束,中印为什么不能也谈判解决呢?他们并不反驳。他们也是聪明的人,本质上仍是具有理性和务实精神,欠缺的,只是他们对中国了解太少,在相互信息掌握的量上,双方极不对称。

(四)

我们一行由北而南、由南返北,连国际机票都是对方买单,印度政府所费不菲。我们对他们能怎样表达真诚的谢意呢?

在与印度外交官交谈时,我们向他们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印度应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智库,集中年轻而无历史包袱的学者,进行理性和务实的研究。上可对政府提供专业和切实的咨询,下可在媒体上发表理性和务实的声音。二是,印度政府应资助媒体派更多的记者常驻中国。三是,印度应鼓励和推动更多年轻人学习中文。这一切,对于发展两国长期友好关系、推动中印民间交往,都是重要的。——谢忱如此而已。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