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建:加强海洋生态修复 建设海洋生态文明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1:32:13 

记者:不久前在菲律宾举行的2009东亚海大会上,PEMSEA(东亚海项目办)授予厦门市东亚海岸带管理领域的最高奖项“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杰出成就奖”。您代表厦门市接受颁奖。请问您当时的感受如何?

潘世建:我感到非常自豪。这是东亚海项目办等国际组织对厦门市近年来在加强海洋和海岸带管理、减少污染、开展生态修复和珍稀物种保护等方面所做工作的肯定和表彰。厦门是一座海洋孕育的滨海城市,海洋是厦门的优势和生命线。近年来,厦门市认真贯彻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意见》和近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凭借海洋和海湾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目前,厦门市已形成港口航运、滨海旅游、临海工业、海洋渔业和海洋生物产业等五大体系,海洋经济已占到全市GDP14.7%。

记者:经济发展过程中,厦门对海洋利用管理的理念发生怎样的变化?

潘世建:我从小生长的海边,一辈子跟海打交道,对大海有着深厚的情结。其实厦门的海,跟我们小时候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淤积、污染、赤潮等现象在前些年时有发生。这与以往人们用海的方式有很大关系。随着城市的发展,海域空间也不断被挤占,厦门海域面积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430多平方公里,缩小到390平方公里。

从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人们意识到海洋生态健康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了损害,开始谨慎用海,对海洋资源进行适度保护。进入21世纪,我们认识到如果只是在已经恶化的环境下谨慎用海,实际上是一种被动防御,而被动防御很难使海洋得到有效的保护。因此,在海洋和海岸带管理工作中,厦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加强海洋生态修复,要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把维护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作为我们管理的最终目标,以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这种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不仅仅是水质干净,海面看上去好看,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到整个大的海洋生态系统,要维护它的健康。

记者:在实际工作中,厦门是如何落实这种理念的?

潘世建:对于厦门来说,一定要让今天做的事为明天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和环境。在认识海洋的基础上,我们做任何涉海的工程项目时,都要仔细评估对厦门海域的生态影响。

例如,在连接厦门市本岛和大陆架翔安区之间,是修桥还是修海底隧道的问题上,我们就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角度做了许多思考。对于厦门来说,修桥的投资最省、工期最有保证、风险也最小,但是修桥将会影响这片海域中白海豚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一再论证后,我们放弃修桥,决定修隧道。为了保护白海豚、文昌鱼等珍稀物种,在工程施工中,隧道跨海部分采用钻爆法暗挖施工方案,这也为厦门深水岸线和航道资源的开发利用留下了发展空间,有利于厦门市的可持续发展。我喜欢驾帆船,每次出海经过这片海域,看到成群的白海豚,心里就很欣慰,我们尊重大自然,它也会给我们回报。

记者:您提到的海洋生态修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厦门将如何进一步推进海洋生态修复的工作?

潘世建:海洋生态修复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适当的人工措施的辅助作用下,使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至原有或与原来相似的结构和功能状态,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得到恢复与完善。海洋生态修复是一种新的理念,是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体现,也是海洋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厦门围绕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域功能定位,开展了一系列海洋生态修复行动,包括海堤开口、海域清淤、湾区综合整治、沙滩修复、红树林恢复,以及对白海豚等珍惜物种的保护、海域的增值放流等等。这些扎扎实实的举措,正在使我们的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得到逐步的修复和改善。

今后,厦门将落实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理念,开展以减少淤积、加强水动力,控制污染、改善水环境,以及提高生物多样性为中心的海洋生态修复行动,组织实施高集海堤、马銮海堤、集杏海堤、东坑海堤开口改造及湾区整治工程,拓展海域面积,同时增加海域纳潮量,增强水动力条件,确保港口航运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我们还将继续推进海域清淤整治工程,加强沙滩的保护和修复,扩大红树林种植规模,并加强对白海豚、文昌鱼等珍稀海洋物种的保护力度。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