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海洋部落

来源:金涛   发布时间:2015-05-21 01:34:46 

据考证,《山海经》成书于西汉初年,全书18篇,由山经、海经、荒经三部分组成。此书不是一个人于某段时间内完成,而是夏商周以来先民们地理人文知识集大成之作。其写作年代,最早部分应在战国初年。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还看到过《山海经》原作,故在他的诗中有流观山海图之言,并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的诗句流传于世。

在《山海经》的这部著作中,对洪荒年代分布在我国东海岸的海洋部落,有着十分生动并充满浪漫色彩的描写。例如?头国,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据传,?头国人为鲧的后代,又称?朱国,是一个方捕鱼于海的海洋部落。长臂国。其人个儿不高,手臂却比身子长得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向海里一伸手,就能抓住一条活鱼。为此,《山海经图赞》中说他们是双肱三丈,体如中人。……长臂之民,脚修自负,捕鱼海滨

聂耳国。聂耳国在无肠国的东面。国人都能操纵两只大老虎,让老虎干什么,老虎就会服服帖帖地去干。聂耳国的人长着两只又宽又长的大耳朵,走起路来两耳要左摇右摆,故而要用双手托着耳朵走路。他们的部落在大海当中,周围有大海环绕,海水里常有怪鱼出没,聂耳族就用老虎在海边蹲踞守卫。

大人国。这个海洋部落的人要在母体怀孕三十六年后才能出生,生下来时不仅身体特别高大,而且个个都会驾船操舟。

玄股国。玄股国位于雨师妾国的北面,是个比较著名的捕鱼部落。这里的人,两条腿全是黑的,故称玄股国。他们擅长用鱼皮作衣服,并且喜欢吃鸥和使唤鸥鸟。为此,在玄股民左右,常有两只鸥鸟盘旋。

氐人国。这里的人蛇身、无足。大体上说,上半身近似人,下半身全像鱼了。

黑齿国。黑齿国位于汤谷附近,这也是个与蛇有关的海洋部落。他们皮肤黑,牙齿全黑,嗜好吃蛇肉,也喜欢玩蛇。因此,总有一条青蛇和一条赤蛇,呆在他们的身边。

其实,雨师妾国也在汤谷附近。他们的人,身体黝黑,两手各执一蛇玩耍。左耳穿青蛇,右耳穿赤蛇,或说两手各执一龟。汤谷,是在东海深处太阳升起的地方,因此这些部落都在炎热的海边或海岛里。

在《山海经》的描写中,还有瓯闽两地都在大海之中。这些都是四面环水的海岛。闽的西北方有高山,也在大海之中。这些岛屿从它所叙的地理方位推论,可能是今之瓯江口外的洞头岛或福建的平潭岛等等。在这些海岛中,分布着离耳国、雕题国、伯虑国、北驹国等众多岛国。

离耳国。离耳 人的 朵特大、特长,并喜欢把耳垂剪成几个叉,分成几股垂下来。这些部落的人,不吃五谷,以鱼蚌、薯蓣为主食。雕题国的风俗更奇异,喜在额部刻制花纹,并且染成黑色。他们的身体上,也画上鱼鳞状图案,主食是蠃、蚌等。

在东海大洋中,还有一个古老的海洋部落,叫射姑国。这是属于列射姑山中的一个岛国。在这岛国附近的大海上有一个洲,洲中有一条河流穿过。在这岛国上有一位仙人,不吃五谷,以吸风、饮露为生。在此附近,有一大蟹,其大无比,约有千里之大。另有一种鲮鱼,人面鱼身,实为人鱼,即今之儒艮。还有个叫明组色的部落,亦居大海中。当然,最著名的还算蓬莱仙岛,玉台金阁,仙树繁花,上有不老之药,住的都是神仙。依此描写,这蓬莱仙岛,与当今的舟山群岛十分相似。也许,舟山之古地名,即岱山的蓬莱或定海之海中洲,源出于此。

在《山海经》的描写中,还有一个著名的部落,叫长肱国。长肱国人与前面提到的长臂国十分相似。他们的手臂都很长,都能伸入海中抓鱼,并以吃鱼为生。

其实,以吃鱼为生的海洋部落还有无肠国、无继民国、深目民国等。无继民国姓任,是无骨民国的子孙后代,以空气和鱼类为主食。就是说,除了吃鱼外还作深呼吸,多吸新鲜空气。无肠国的国民亦姓任,是无继民国人的后代。但深目民国的国民却姓盼,与无继民国毫无血脉联系,他们都是专以捕鱼为生的海洋部落。

无疑,《山海经》中的这些表述和描写,充满了夸张和神话色彩。著名学者钟敬文先生曾说:神话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 但若摒弃这神话的外衣,卸下这些变形的夸张手法。那么,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东海岸的岛民始祖及其活动的场景,包括原始岛民的生存环境、饮食文化、图腾崇拜、风俗嗜好及其奇人异物等等。

例如,洪荒年代的海岛自然环境,虽不像《山海经》中描述的蓬莱仙岛这般美好,但因当年气候湿润,人迹罕少,岛上苍木叠翠,野果丰盛,确是人类最适宜居住的洞天福地。再如饮食文化,以吃鱼为生或以鱼蚌、薯蓣为主食,直至当今,仍为海岛人的饮食习俗。若说海岛始祖的鸟图腾、蛇图腾以及文身习俗,乃至到明清时期,仍为吴越渔民所传承。

至于 《山海经》记载的那些大蟹、人鱼、河豚、刀鱼、扁鲳鱼等等,虽有夸张的描写,但都说明当今人们所熟知的那些海洋动物,大多数在古代已被人们所发现。

总之,《山海经》不愧为我国海洋神话的开山之作,中国海洋文化之经典。以此誉之,并不为过也!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