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威海答卷:直面危机 弯道超越

来源:威海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1:36:03 

威海新港正在朝着亿元大港的目标迈进。(资料片)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2009年的最后一天,威海市召开经济工作会,揭晓了这一年度的经济"成绩单":预计全年生产总值达到19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2.3亿元,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8%……

这份经济答卷的背后,是威海市上下在这不寻常的一年里直面危机、战胜困难、弯道超越的决心、勇气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

直面危机

重点项目强势发力

金融海啸肆虐全球时,威海也未能幸免。企业订单大幅减少,资金链条紧张,部分企业濒临倒闭,大批外来务工人员提前返乡……这曾是2008年底、2009年初令人心痛的记忆。

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透露,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2008年我市有3项指标没有完成预期目标,其中全市生产总值增幅低于预期目标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低0.7个百分点,外贸出口低4.5个百分点。

严峻的经济形势一开年就给全市上下带来巨大的压力与紧迫感。但在当年威海市两会上,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却是:信心。两会定下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主调,提出要抓住扩大内需有利机遇,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加强和改善民生,全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大项目是区域经济的晴雨表,是经济发展的主抓手。100个市级重点工程迅速敲定,项目内容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民生三大领域。三市四区也相继确定一批县区级重点项目。

推动大项目进展,市领导"分包"担责。2009224日,威海市委书记、威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培廷亲临威高工业区二期工程奠基现场,强调威海市要全力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尽早开工,确保威海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其后,威海市主要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工地,调研重点项目进展,威海市还对重点项目进行领导分包,帮助解决项目实施难题。

威海市大项目建设势如破竹:

在高区,投资2.5亿元的克莱特风机、投资1.5亿元的万丰镁业镁合金零部件等13个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威高工业园二期工程暨心内耗材项目、新北洋特种打印及耗材、科林斯净化设备等10个项目主体完工,即将投产……

在经区,总投资1000万欧元的维特佳特种涂层项目正式投产;总投资30亿元的威海华东锻铸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2.1亿元的特乙甲全球家具广场开门纳客……

在荣成、文登、乳山、环翠区和工业新区,也不时传来大项目进展顺利的振奋消息。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威海市百项重点项目97项开工,实际完成投资达324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29.4%

重点项目蕴蓄着有效拉动相关产业强劲增长的巨大能量,挺起了2009年威海经济发展的脊梁。威高工业园二期工程完工后,将吸收2.8万人就业,建成投产后,预计5年后可增加销售收入30亿元,实现利税6亿元。大项目建设的红红火火,不仅帮助威海成功抵御寒流,也为未来的科学发展埋下浓墨重彩的伏笔。

破解危机

布阵"蓝色"谋局"高端"

点击2009"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成为威海市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高频词汇。

当年4月下旬,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随后,省委省政府谋划打造"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

布阵蓝色经济,谋局高端产业,威海快步挺进。

威海市很快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蓝色经济区领导小组,并提出了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六大基地建设的战略部署,着力推进海产品生产加工、港口物流、船舶修造、滨海休闲旅游、新能源、石油化工等六个涉及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海洋经济产业发展。"蓝色经济"办公机构也在细化筹备中。

"谁占据了高端产业谁就拥有了竞争力。"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这样强调。在市委召开的十三届五次全体会议上,我市明确提出将"两区"建设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明晰了主导产业发展脉络,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机电一体化三大高新技术领域,精心扶持七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发展前景好的高端制造业园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导向性的研发生产优势企业群体,形成根基扎实、密织如网的高新技术产业结构。

融入"蓝色",挺进高端,企业积极抢抓机遇:

威海港集团确定了2009年港口建设的六大项目,全年计划完成总投资11亿元,完善港口的硬件设施建设,继续深化与青岛港的合作,向着亿吨大港的目标挺进;

黄海造船厂克服国际航运业不景气、船东撤单风险大等困难,强化生产管理,加强技术创新,全年完工35艘船舶,完成销售收入28.32亿元,同比增长41%;新船重工、三进船业等项目快速推进,船舶配套产业乘势紧跟;

华东数控与德国希斯庄明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威海华东重工有限公司,成为国内极少数能同时掌握多种重型、超重型机床制造技术的企业之一;

光威集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中俄(威海)新材料合作研发中心成立,到2012年底,新材料工业园生产能力将达到1万吨,公司销售收入过100亿元。……

挺进深蓝,挺进高端,威海全民行动---

百泰水产养殖公司去年先后引进两批共720尾法国大菱鲆种鱼,当年12月育出首批300万尾"法籍"大菱鲆鱼苗,给重振大菱鲆养殖产业带来新契机。

200910月,经区泊于镇屯侯家村村民侯书杰通过与哈工大(威海)和山大威海分校3位专家的合作,掌握了人工培育海螺的技术,这一科研成果达到国内海螺养殖领先水平。……

"两区"建设虽然半载有余,但已经在威海绽出绚烂的希望之花。

新能源建设如火如荼。华力电机与德国联合开发2兆瓦风电电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开发高速高密度电机;国家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示范工程---CAP1400核电站确定落户石岛湾……

旅游产业借""升级。大熊猫"晶晶""仙子"落户西霞口动物园,台湾赠送大陆的台湾长鬃山羊和梅花鹿"安家"刘公岛,威海海滨旅游度假魅力十足。

……

战胜危机

自主创新动力澎湃

国际金融危机是挑战,也不乏良机。2009年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认为,危机正是威海产业升级的难得机遇。而要实现产业升级,必须把自主创新当做第一动力。

2008年,我市确立首个"自主创新年",把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作为创新的主攻方向。去年我市提出"深入开展自主创新年活动",并出台了《关于开展2009年自主创新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就在去年最后一天召开的经济工作会上,我市提出要继续扎实开展好第三个"自主创新年"活动。

连续三个"自主创新年",体现的是市委市政府对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

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政府扮演了"搭台子"的角色,营造适合并能充分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政府的正激励、市场的负激励让威海企业在自主创新的大舞台上唱起了"主角"

依靠自主创新,一批"无名"企业声名鹊起。200811月,平高集团威海高压电器有限公司在叙利亚高调亮相,其研制的ZF12-725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72.5kV GIS),击败德国西门子和瑞士ABB等世界大电器集团,成为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城市电网改造的配套设备,而该改造工程是叙利亚电力部2007年至2009年间最大的电力建设项目。 </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