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异康 开发开放正当时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1:36:11 

开发开放正当时

从无人问津的荒芜盐碱地,到举世瞩目的开发开放热土,黄河三角洲正以其巨大的后发优势和发展潜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20091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发展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认为,作为我国最具开发潜力的大河三角洲之一,黄河三角洲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后发优势明显,开发前景广阔。国务院批复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地区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省省长姜大明认为,这是山东省首个进入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不仅为山东转变发展方式、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机遇,而且对完善沿海经济布局、提升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半个世纪的梦想终成真”

国务院批复《规划》半月后,记者进入黄河三角洲地区采访。“半个世纪的梦想终成真。”年届耄耋的李殿魁用十个字说出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干部群众的心里话。上世纪80年代担任过东营市委书记的李殿魁,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奔走呼吁二十几年。

黄河三角洲地处京津冀都市圈与山东半岛的接合部,与辽宁沿海经济带隔海相望,与天津滨海新区的最近距离仅80公里。区域范围除东营、滨州两市,还包括潍坊、淄博、烟台、德州的相关县市。

“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作为我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崛起是一个必然趋势。”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

历史上,黄河三角洲地区经历过两次大的发展:第一次大发展始于1961年,当年胜利油田的发现,开启了黄河三角洲区域向地下“掘金”的拓荒历程;第二次大发展则是1983年东营建市,它标志着胜利油田与地方经济“油”“地”融合、互动发展的过程。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是黄河三角洲区域第三次大发展的开始,具有里程碑意义。早在1993年,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就进入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决策,1997年还被列为山东省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适时启动了新一轮的黄河三角洲开发,“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先后被列入国家“十五”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

“就山东省而言,黄河三角洲区域目前还属于欠发达地区,生态也比较脆弱,因此从它开发建设一开始,就明确了高效、生态的基本原则。”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表示,这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最大亮点,也是它最鲜明的特色。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这条路我们走对了,也走在了前面。寻求高效与生态,已成为东营发展的内生动力。”东营市委书记张秋波说。

在滨州,市长张光峰告诉记者:“高效生态,这是滨州多年来所坚持和追求的,也是滨州吸纳发展要素、扩大发展优势、实现追赶超越的潜力所在。”

在淄博,在潍坊,在烟台,在德州……黄河三角洲各城市正积极行动着,黄河三角洲开发这个“世纪之梦”,一步步成为现实。

不断“长大”的大河三角洲

2.65万平方公里的总面积相当于10个天津滨海新区。与成熟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的后发优势十分显著,其中最显著的优势则是土地。存量土地尚未开发,新增土地又被造了出来————由于黄河冲积,这里年均可造地1.5万多亩。而且随着沿海风暴潮防护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土地后备资源还会逐步增加,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优势将更加突出。“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多的地区,土地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目前区域内拥有未利用地近800万亩,人均未利用地0.81亩,比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高出45%。”山东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说。

在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调控政策、投资项目与建设用地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东部沿海及内陆发达地区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受到土地、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产业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梯次转移的趋势明显。

“黄河三角洲地区处于产业北移的中间地带,是对接京津冀发展的门户和枢纽,辖内拥有大量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和荒草地,主动接受辐射、集聚生产要素,是黄河三角洲面临的一次战略机遇。”费云良说。

除了土地资源,黄河三角洲区域还拥有石油天然气、矿产、海洋渔业、旅游等优势资源,特别是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已形成了包括石油石化、盐化工、纺织、机电、汽车及零部件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支柱产业,黄河三角洲大开发大发展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

“高效开发、生态保护”的全新模式

与其他经济区规划不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冠以“高效”、“生态”主题的国家规划。

就此,姜异康强调,黄河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一个基本的准则,不能再走边破坏、边治理的老路,要在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高效生态产业,有效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体系。

走遍黄河三角洲记者发现,在自然条件与天然资源层面上,由于海、河、陆的相互作用,黄河三角洲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形地貌、生物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的地理与经济单元。一方面,这里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蕴藏着巨大开发潜力;另一方面,由于成陆时间晚等因素,这里的生态环境也较脆弱。

而在经济发展层面上,经过几十年的开发与发展,整个黄河三角洲区域一端是具有相当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石油工业,另一端则是以传统农业和工业为主的地方经济,整体上经济结构比较单一。

自然生态脆弱与经济结构单一,要求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必须特别注重“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必须走一条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道路。具体到实施层面,就是要尽快构建起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海水梯级利用、油盐化工产品接续利用等体现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产业业态。

“突出‘高效’、‘生态’主题,全力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于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费云良强调说。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早在国家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前,东营、滨州、潍坊等地已经开始了高效生态发展的先期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搭建起发展高效生态产业的平台,再加上现在国家层面的支持,所以干部群众的信心更足了。

姜大明说,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中,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