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如何突破
——访牛津大学中国环境与能源研究中心主任赵吉敏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中国承诺目标难度更大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美中两国是公认的大国。但在此问题上,美国一直摆出‘跟随中国’ 的态度,就是‘只有你减我才减’。”在赵吉敏看来,相对而言,中国承诺的目标难度更大。
去年 11月 25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 202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 40%-45% 。对此,赵吉敏认为,这体现了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推动哥本哈根谈判的诚意,“要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实现的指标”。
此前一天,美国提出到2020年比 200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7% ,这只相当于美国在1990年的基础上3.4% 的减少量。
她表示,目前中国单位 GDP 能耗比2005 年的水平降低了 13% 。如果中国实现2010 年单位 GDP 能耗降低 20%的目标,这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5亿吨以上。但赵吉敏担忧:随着经济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日益增加,一方面,越到后期,同样的压缩比在压缩总量中的比重越大;另一方面,越到后期的技术提升难度也就越大。“对各个地区各个行业意味着更多付出,必须全力以赴。”
赵吉敏还提到,“中国提出这个指标是自愿的,没有控制条件的,这样做的也只有中国。实际上作为快速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可以而且应该有所担当。”
“低碳经济”成发展新模式
赵吉敏注意到,我国政府在公布减排目标的同时,决定“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 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 左右;通过植树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森林面积比2005 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 年增加13 亿立方米”。因此,减排目标的提出,不仅是着眼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更主要的是改善国家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更新。在此背景下,清洁的新能源和第三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 低碳经济” 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但在赵吉敏看来,处于现代化、 工业化加快推进过程中的中国,面临的压力不小。其中的挑战之一就是中国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目前占据 70% 。电力结构中,火电高达 77% 以上,水电占 20% ,核电只占1% 。比如经济发展较快的山东省,产业结构中重化工、煤炭、建材、冶金等比重大,碳排放目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30% ,现在提出降低20%-45% 的目标,这还只是万元 GDP 的减排强度,如果是绝对量的减排,形势更为严峻。但这项工作必须抓紧做,因为固定投资投进去之后,产业结构转型将更困难,将来产品出口如果开征高额“碳关税”,“高碳”经济发展无以为继。
对于我国发展“ 低碳经济” 下一步的布局,赵吉敏建议,首先要提高能效,包括关闭重污染、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企业,大企业要加强管理,提高技术,把生产单位能耗降下来。“突破口在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当下,国内的太阳能、风能、光伏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但居高不下的发电成本如何降低,发电上网的技术问题如何解决等,都是阻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障碍。
山东具备一定条件和基础
作为长期在国外关注中国温室气体问题的学者,赵吉敏正在执行中英政府间战略合作框架下的低碳经济合作课题研究。
城市消耗了世界70% 的能源。选取位于东部发达地区的山东省济南市、东营市,以及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作为试点,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政府、企业一起制定城市低碳发展行动计划,识别和设计低碳经济示范项目。 在同地方政府的接触中,课题组常会听到如此感慨:政府一直探索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怎样保持经济增长,而“低碳经济”就是这样一种发展模式。赵吉敏告诉记者:“项目的目标就是使这4 个城市成为中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样板,探索一条发展中国家‘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赵吉敏与她的30 多位合作伙伴已从去年4月开始准备了半年多, 4个地区也已经进入全面启动阶段。赵吉敏祖籍山东莱州,谈起山东很有感情。山东发展低碳经济已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比如山东有很长的海岸线,风能丰富;在济南,太阳能产业、建筑节能、低碳交通以及CDA 项目的培育开发,都有积极的动作。
赵吉敏介绍,该项目历时两年半,由英国牛津大学主持,山东科学院和贵州省环保国际合作中心作为项目实施地的具体项目承担单位共同实施。 4 个城市的这一规划项目,也将分别获得100万元的经费支持,经费由低碳高增长战略规划基金支持,具体由英国外交部提供。济南市低碳经济战略规划研究(项目)将于2010年底完成。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