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致力海草保护受联合国官员称赞

来源:李 倩 梁思奇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0:38 

“中国政府明确承诺要对南中国海生态环境保护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而且已经就可持续发展问题作出了详尽规划。从这点来说,中国政府致力保护海草的决心是坚定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南中国海项目主任约翰·帕纳特博士专程参加7月24日在广西北海市召开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南中国海草专题”会议时如是评价,同时与会的还有南中国海周边7个国家的海草首席专家。

据了解,专家们在这次会议上主要介绍各国实施“海草保护国家行动计划”的情况,并深入交流各示范区开展社区管理的经验。

海草与红树林、珊瑚礁一样都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微生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及鱼类提供养分,是鱼类产卵繁育的重要栖息地。在中国南海的海草床,生活着绿海龟、海马、中华白海豚等珍稀海洋生物,而广西合浦县沙田海域的海草床还“居住”着濒临灭绝的“美人鱼”———儒艮。

南中国海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称为“浅海地区和热带生物多样性全球中心”。但从上个世纪至今,由于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因素,整个南中国海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红树林、海草等几乎面临消失的危机。

为遏制事态的发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牵头组织包括中国、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在内的7个国家参与启动了“南中国海项目”,围绕红树林、珊瑚礁、海草、湿地、渔业资源和陆源污染控制6个领域开展示范区建设,帮助各国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利用。

约翰·帕纳特博士说,到目前为止,7个国家共建立了24个生态保护示范区。经过一年的运作,示范区采用的社区管理模式已取得明显效果。

在中国的防城港市红树林示范区和合浦海草示范区,不少渔民开始改变根深蒂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减少对海草的破坏。例如,捕鱼不用拖网,不在红树林、海草中用锄头、铲子等采挖贝类。

“南中国海项目”又称“扭转南中国海和泰国湾环境退化趋势项目”。该项目于2002年启动,将于2008年结束,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实施、全球环境基金提供资助,中国参与了除珊瑚礁和渔业资源以外的其他4个领域的合作。(李 倩 梁思奇)

2006年8月3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