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滨海旅游业的战略思考

发展滨海旅游业的战略思考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5-05-21 01:40:38 

滨海旅游业是海洋产业中一种新兴的综合性经济产业,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创汇多”等特点。选准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全面开发旅游资源,对加快“海上山东”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眼于国内外滨海旅游发展状况,以山东滨海旅游资源为分析基础,对滨海旅游业的发展目标与对策进行战略探讨,以期促进海洋经济的全面发展,为海洋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跨越做出贡献。

一、滨海旅游业发展概况

()国外概况

滨海旅游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最早是从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兴起并发展起来的,后来又逐步扩展到欧美地区和亚太地区。随着人们对海洋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西方旅游界提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口号,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滨海旅游热。以大海、阳光、沙滩组合的“3S”滨海旅游蓬勃发展,国际旅游者的主要流向之一就是海滨及海岛旅游区。地中海沿岸、加勒比海地区、波罗的海及大西洋沿岸的海滨、海滩成了极负盛名的旅游度假胜地。据统计,滨海旅游的游客在法国占50%,在英格兰占70%,在比利时占80%,以“出售阳光海滩”闻名于世的西班牙,每年的旅游收入高达100多亿美元。另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自1990年以来,预定游轮票的人数每年增加10%,客轮床位售出率达90%左右。在北美旅游市场,游轮5年来增加了35%。最近笔者从美国考察获悉,近几年美国的滨海游钓业迅猛发展,从事游钓业的游船达200多万艘,全国每年从事娱乐性游钓者达1亿人次,国家每年可从游钓消费中获取500亿美元的社会产值。

亚太地区滨海旅游业亦呈增长之势,前不久在新加坡召开的有关亚洲与太平洋地区巡洋旅游业会议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东南亚海域蕴藏着发展滨海旅游业的巨大潜力,它与加勒比海和美国、欧洲之间的海路交通频繁,每年到这一地区度假旅游的外国游客高达1 000多万人,在不久的将来,东南亚海域将成为世界滨海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地区之一。

()国内概况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的滨海旅游业迅速崛起,北起丹东、南到三亚,在18 000多千米的黄金海岸及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上,旅游开发浪潮叠起。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沿海及海岛地区接待游客人数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沿海及海岛各地都把滨海旅游业作为经济先导产业来抓,积极筹措资金,大力开发旅游资源。除保留原有的“观海景、戏海水、尝海鲜、买海货”等传统旅游项目外,各地还着力推出冲浪、帆板、水橇、游钓、海上快艇兜风、高空跳伞、沙滩球类等一批富有特色、新奇、刺激、参与性强的现代滨海旅游项目,使游人能够一享滨海旅游带来的无穷乐趣。

滨海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还带动了沿海及岛屿的开放与开发,并引起国外对中国滨海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批准的1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就有大连金石滩、青岛石老人、上海横沙岛、福建湄州岛、北海银滩、三亚亚龙湾等6个海洋、滨海风景区。滨海旅游业还成为外商竞相投资开发的热点。海南琼海万泉河经贸旅游区、秦皇岛海洋花园、大连金石滩海洋娱乐中心、珠海海上温泉旅游乐园、粤西金海湾旅游城、青岛水晶城等一大批投资数亿、几十亿元的与外商合资、独资旅游开发项目先后开工建设,这些都标志着我国正迎来全方位、大规模开发滨海旅游的新阶段。

二、山东滨海旅游概况

()资源状况

山东滨海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海岸线北起大口河口,南至绣针河口,长达3 100多千米,沿海滩涂面积3 200多平方千米,-15等深线以内的浅海面积1.33万平方千米,渔场面积17万平方千米,有300多个岛屿,总面积174平方千米,岛岸线长达600多千米。在这辽阔的海洋国土和滨海区域上,有着无数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文物古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海上花园青岛、港城烟台、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威海,还有风筝之都潍坊、日出之城日照以及黄河文明的入海口滨州、东营。山东沿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习俗独特,留有诸如秦始皇、戚继光、郑板桥等若干历史名人遗迹,可以说各地均有其独特的人文资源。山东沿海地区有比较发达的航空、铁路、公路运输网,可以使客流在短时间内周转,让游客品味多种海滨景观,享受到不同特色的滨海购、娱、吃、住,感受到海滩、海浪、日光、游钓等多种娱乐情调,体验到现代北方海滨城市与胶东渔村风情的迥异感觉。总之,山东沿海7个地级市、40多个县级市,以其丰富多彩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构成了一个优势独具的巨大滨海旅游区,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

()开发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沿海各级政府充分发挥滨海自然优势,在滨海地带新建和修复了大量滨海旅游景点,增设了众多的配套设施,开通和增加了旅游航线、航班、铁路、客车、海上班轮和大中小型游船,增修和拓宽了多条沿海高速公路和国道,改善了通讯条件,在市场开拓、接待人数、旅游创汇、资源开发、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繁荣。以全国第一个小康县长岛为例,这个县立足自然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办海岛旅游,使一个仅4万多人口的海岛县年旅游创收逾1 200万元。据有关资料表明,山东省自1979年至1993年,全省总计接待海外游客152万人次,旅游创汇达3.5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9.6%47.8%;接待国内游客2.3亿人次,回笼货币75.8亿元,其中滨海旅游业在旅游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基本建成青岛、烟台、潍坊、威海为一片的滨海旅游区。

三、滨海旅游业的目标与规划

()发展目标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综合开发利用的原则,重点发展国际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合理开发和科学保护滨海旅游资源,突出海洋旅游特色,加强重点滨海旅游区的建设,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国际标准的滨海度假旅游区,使滨海旅游地带成为山东对外开放的门户和创汇基地,使山东滨海旅游业在产业规模、接待水平、创汇实绩等方面跻身于滨海旅游发达省份的行列。

主要目标为:到2000年滨海旅游年接待海外游客70万人次,外汇收入2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5 000万人次,国内收入35亿元。

()开发布局

滨海旅游业的开发布局需要经严密考察论证,笔者根据山东省沿海地理文化、历史等状况,结合滨海旅游所倚仗的海洋优势,在布局上将山东滨海旅游区粗略地分成以下三大板块:

(1)“黄色文明”旅游带。以滨州地区和东营市为主体的黄河三角洲滨海“黄色文明”旅游带。黄河作为中国第二条大河,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无论是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文明和风土人情讲,它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黄河在滨州、东营地区形成一个三角洲,在入海口处,黄河文明与极富现代色彩的蓝色海洋文明融合交汇,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价值。这里常年呈现着一幅河海相搏,黄蓝相交,沙进湖退,好似黄龙入海的壮观自然景象。这块土地上栖息着180多种珍稀鸟类,已成为国家森林公园和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历史的积淀也极为深厚,如《孙子兵法》的作者武圣孙武故里和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等。这一旅游带的开发将是结合孙武故里考古、研讨活动在古老黄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结合上大做文章,并围绕黄河河口景观和原始自然风光,开展诸如河口观日出、黄河入海段漂流探险、乘船或飞机观黄河入海景观等项目。这一旅游带的特色是在海洋蔚蓝底色下呈现出来的“黄色文明”,它的旅游开发与山东西部旅游在文化上相融合。

(2)“红色文明”旅游带。以潍坊为主体的滨海民俗“红色文明”旅游带。潍坊地处莱州湾西部,是山东沿海与山东中部地区的衔接点。这里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潍坊风筝、年画剪纸等民间工艺源远流长,范仲淹、郑板桥等若干历史人物在这里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和遗迹。这一旅游带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可直接辐射山东中部地区,火红火热的风土民情可以构成一种独特的滨海“红色文明”。其开发将围绕民俗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大做文章,综合开发,集中展示民俗旅游资源,以国际风筝会为龙头,开发滨海及中部民俗旅游系列产品,可以建设寒亭或潍坊民间艺术大观园。

(3)“蓝色文明”旅游带。以烟台、威海、青岛、日照为主体的现代滨海“蓝色文明”旅游带。这一旅游带是山东滨海旅游的重点地区,将突出旖旎的海滨风光和悠久的滨海历史文化,根据各市()、县(市、区)的地理、文化特点可划出3个区:一是以蓬莱、长岛、养马岛等为主的烟台旅游区;二是以刘公岛、成山头、乳山为主体的威海旅游区;三是以崂山、青岛、日照为主体的胶州湾旅游区。3个小区由于历史文化上交融可以相互交叉,近期建设将主要是:充实完善蓬莱阁与古水城内容;在长岛新建和完善航海、渔船、水族、候鸟、原始社会村落遗址等为主体的博物馆;在威海、刘公岛恢复北洋水师基地历史原貌,充实成山头的“天尽头”景点,使之融古老传说与现代风光于一体;完善崂山北九水、下清宫、上清宫等景点,全面开发石老人旅游区,将青岛市市南建成“不夜城”,将金沙滩、银沙滩建成“阳光海滩娱乐城”;日照重点突出“海、山、古”特色,规划建设日出海滨旅游区等。

四、滨海旅游资源开发重点

除按上述基本布局开展传统滨海旅游项目外,宜充分利用尚未完全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围绕“岛、滩、钓”三个方面重点开展几个新颖、有影响的旅游项目。

()海岛旅游开发

山东省沿海大小岛屿星罗棋布,其中面积1平方千米以上的岛屿36个,有人居住的岛屿34个。这些岛屿如同大自然置于海中的大小盆景一般,有着无穷的旅游魅力,其自然形态本身就有极高的旅游价值。可以根据不同特点进行开发,最终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海岛旅游群体。仅以庙岛群岛为例,它由3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也是全国第一个小康县和“双拥模范县”。宜将它逐步建成山东最大的海岛旅游基地,一方面作好规划,搞好基础建设,建立蓬莱长岛跨海大桥、康乐中心购物区、疗养区等;另一方面利用一些岛屿的固有特色开展旅游,如将庙岛建成海岛宗教胜地,将黑山岛建成封闭式赌城,在车由岛开展“鸟与人”的旅游项目,在砣矶岛、隍城岛开展游钓和走进渔民家庭、领略海岛渔村风情、品尝海珍海鲜项目等。另外,可围绕甲午海战将刘公岛建设成开展我国近代史教育的“爱国岛”;将养马岛建设成山东滨海国际体育中心;将薛家岛建成国际旅游岛,同时大力开发崆峒岛、桑岛、镆铘岛、苏山岛、田横岛、竹岔岛、灵山岛和杜家岛等。

()海滩旅游开发

山东省滩涂广阔,海滩资源十分丰富,除烟台、青岛等已开发多处海水浴场外,尚有三山岛海滩、金沙滩、银沙滩、乳山、海阳万米海滩等许多海滩有待进一步开发,这些海滩具有坡缓、沙细、浪平、水清等特点,而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气候宜人,均是天然海水浴场,极富开发价值。宜结合建立度假村、度假区、海底世界等来开发利用这些富有潜力的海滩资源,开展帆板、冲浪、潜水、游泳、赛艇等旅游项目,在山东沿海滩涂上建立若干类似于西班牙“阳光海滩”之类的海滩娱乐城,参照意大利8 000千米海岸线上建有6 000多个海滨浴场、500多个旅游中心的做法,在全省沿海形成一个海滩旅游群。

()开展游钓旅游开发

在海上、岩礁地带、海岛进行游钓不仅欣赏海洋自然风光,而且可以增强娱乐和参与性。在都市生活的人们,纷纷涌向海滨,走向沙滩,投身大海的怀抱,尽情地观赏海景的壮美,体会海湾的宁静,领略海浪的舒畅,感受海滩和阳光的浪漫,享受大海垂钓的无穷乐趣。游钓不但可满足民众垂钓娱乐的需要,也可唤起民众对资源保护的关注和兴趣,还可以从游钓中获取一笔数量可观的管理资金用于滨海旅游设施建设。开展游钓还可以带动与游钓相关的行业,如游艇制造、饲料生产、渔具制造、交通、旅游、商业、宾馆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可观。山东省沿海开展游钓的基础条件十分优越,不仅滩涂广阔,岛、礁林立,而且鱼、虾、蟹、贝等用于游钓的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可以有计划地在烟台、威海、青岛、日照建立4个高水平的国际游钓中心,并辐射整个半岛沿海,充分挖掘游钓资源,吸引国内外垂钓游客,达到寓钓于乐之目的。

五、滨海旅游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主要问题

尽管山东滨海旅游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滨海旅游业发达的省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从内部结构上看,条块分割,缺少统一规划,许多地方的开发采取圈地自建,部门所有,自成体系,造成资源的人为破坏和浪费;从资源开发利用上看,旅游方式单一,活动内容单调,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低;从接待人数和创汇水平上看,国际与国内游客发展不平衡;从旅游客源构成上看,国内为主,海外客占比重比较低;从服务设施上看,接待设施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不配套,缺少有效的促销手段和必要的配套措施,旅游产品老化,形不成规模效益;从接待水平上看,旅游专业人才少,整体素质不高,服务质量低;从交通设施上看,航空不发达,国际航线少,游客进不来、出不去,制约了客源的较快增长等。

()发展对策

1.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滨海旅游业是先导型创汇产业,是海洋经济腾飞的金翅膀。发展滨海旅游业在指导思想上要牢固树立滨海旅游是先导型产业的思想,把滨海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真正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办,充分发挥其综合带动功能,更好地促进海洋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海洋第三产业的发展。要重视滨海旅游区的统一规划和综合开发利用。旅游开发要遵循以下原则:突出旅游业资源独特性的原则,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通过艺术手法尽量保持和突出原有特色;经济的原则,开发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协调一致原则,围绕一个主题在旅游形象上协调一致;统筹规划、分期开发的原则,确定重点开发地区和项目,区分轻重缓急,提高资源利用率;注重保护环境的原则,防止对资源与环境的浪费和破坏。要增加对滨海旅游业的资金投入。要采取资金倾斜政策,建立滨海旅游开发银行,争取国际国内资金用于旅游开发。国家要增加对滨海旅游开发的长、短期投入,推行不同种类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要制定吸引资金的优惠政策,坚持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体和外资一起上的方针,充分调动国内外参与滨海旅游开发的积极性。

2.走区域经济的路子

面对国内外激烈竞争的旅游市场,我们只有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逐步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旅游业体系,走滨海旅游区域性经济开发的路子,才能有效地提高山东省滨海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抗御风险的应变能力。“九五”期间,山东省滨海旅游要逐步从单一的接待服务型转变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上来。既要大力开发国际市场,又要注重开发国内市场。要充分利用山东省滨海资源和基础条件比较好的优势,对重点旅游区域和项目采取重点开发、重点建设。每个海滨城市都要组建几个以滨海旅游为龙头、多元化经营为主体、服务功能齐全、经济实力雄厚的旅游企业集团,增强旅游区域经济能力,尤其是对第三产业的辐射带动功能。要突出重点,各地要突破传统的观光型,增加知识型、康乐型旅游景点,并紧紧围绕山东省沿海“滩”、“岛”、“钓”三大旅游重点,着力推出新鲜刺激的参与型及粗犷、独特的海洋风味的项目。打出“到海边、到海岛、到海上游钓”等响亮的牌子,施展大海的魅力,让游客一想到海滨就想到山东,使无数游人对新兴的滨海旅游心驰神往。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突出抓好有轰动效应的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提高山东省滨海旅游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与此同时,要坚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举,做到以国内旅游市场为基础,以国际旅游为重点,使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3.加强行业管理

滨海旅游业是海洋经济产业之一,在山东省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对滨海旅游业的管理,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海洋经济管理部门和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滨海旅游行业进行双重管理,确保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展滨海旅游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的贯彻执行。凡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旅游管理部门的管理和协调。要搞好滨海旅游业的总体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建设等,要纳入旅游发展规划,实行宏观管理和指导。要按照强化质量意识、树立质量形象、执行质量标准、强化质量监督的要求,加强对旅游经营和旅游服务质量的检查、监督和管理,对违法经营、无证经营以及各种扰乱秩序的经营活动严肃查处。要加快滨海旅游法规建设步伐,依据有关法律、政策规定,研究制定地方性旅游法规,把滨海旅游业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4.加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1)人才培养。随着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现代科技发展成果不断在旅游业中应用和推广,旅游业经营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竞争集中表现为人才的竞争,搞好旅游教育与培训是发展滨海旅游业的根本。从目前现状看,滨海旅游教育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专业人才少,整体素质不高,服务质量低是制约滨海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紧紧围绕滨海旅游业发展需求,抓好职业教育,多渠道培养滨海旅游中等专业应用型人才,有计划地培养高级人才是发展滨海旅游业的当务之急。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思想素质、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在努力学习国外滨海旅游业的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积极采取以下3条措施:一是积极发展职业教育,要根据滨海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扩大办学规模,增加职业中专,建设好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二是有计划地发展高等教育,“九五”期间要积极争取兴建滨海旅游学院,培养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三是建立滨海旅游培训中心,坚持抓经常性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职工教育的重点是岗前培训。培训后的职工要进行专业技能考核,颁发合格证书,使员工专业文化知识达到中专水平。

(2)配套设施建设。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是促进滨海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山东省滨海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坚持“行、住、食、游、购、娱”六大要素的配套发展,集中力量抓住加快旅游宾馆、旅游娱乐等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在旅游宾馆建设方面,要根据客源增长实际需要,适当增加旅游宾馆综合建设的数量,提高档次,完善配套,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另外,要抓好旅游度假区和重点游乐项目的建设。度假区要按照国际标准建设,统一规划,突出特色,面向海外,招商引资,以项目带动开发。游乐项目建设要立足于发挥市地旅游资源优势,突出旅游的参与性、趣味性、知识性、娱乐性。到“九五”末,海滨城市基本建成高中低档综合配套、设施完备的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接待服务体系。

(3)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旅游商品既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也是旅游创汇的重要渠道。因此,积极发展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是提高旅游商品创汇比重的关键性措施之一。这项工作要在深入调查市场需求和产销情况的基础上,搞好旅游商品开发的总体规划,要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档次较高、质量优良的旅游商品,并逐步形成不同的产品系列,以满足国内外旅游者在购物方面的需要。此外,各滨海旅游风景点、参观点、大型游乐场等,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生产宣传自身形象的精美的旅游纪念品和小商品,以提高自身知名度。主要旅游区和参观点要设立方便游客购物需要的旅游商品销售点。重点海滨城市要建立旅游商品批发市场和外汇免税商店,以促进旅游商品的生产、销售和解决海外游客购物难的问题。

19955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