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胶州湾生态环境灾害触目惊心;半封闭海湾治理的最大难题之一水体交换能力差;专家建言:整治两湾生态环境需要创新思维。
莱州湾、胶州湾沉积性污染已成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两大痼疾。笔者经长期观察思考,认为根治两湾污染需改变传统思路,运用发展新理念,启动开发新思路,动用改造山河的大手笔:开凿海河,贯通两湾,形成渤、黄两海大环流,加快海水吸纳消化污染物的速度,加之各项综合治理措施,再现山东黄金海岸的碧海蓝湾。
一、建造人工海河的必要性
莱州湾、胶州湾地处山东半岛咽喉,是山东21世纪经济增长的新高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莱州湾是渤海三湾(渤海湾、辽东湾、莱州湾)之一。渤海是半封闭的内海,面积77 284平方千米,水体交换能力很差,整个水体循环周期约需30年或更长的时间。渤海每年接纳的陆源污水量达40亿吨,各类污染物高达140万吨,受污染的面积从1992年的25%上升到目前的60%。作为半封闭内湾中污染的重灾户,莱州湾生态灾害触目惊心,湾内局部海域已呈现“荒漠化”。资源承载力遭受严重破坏,渔业资源趋于衰竭。优质鱼虾类已形不成渔汛。海岸系统日趋不稳定。岸段侵蚀严重,海水倒灌,土地盐渍化加剧,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自然风景区遭破坏。海水入侵面积超过500平方千米。赤潮、海冰、风暴潮、爆发性气旋等自然灾害频发。环境灾害已成为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拯救渤海、拯救莱州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胶州湾属半封闭型深水海湾,海湾面积388.12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积302.91平方千米。胶州湾东西宽
多年来,国家及省采取积极措施整治渤海,整治入湾河流,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无庸讳言,仍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莱州湾、胶州湾的生态问题。昔日海清水碧的莱州湾、胶州湾,如今已成为山东黄金海岸生态环境的两大顽瘤,是建设生态大省、改善海洋生态的两大“瓶颈”问题。
笔者认为,解决两湾问题必须综合治理,一是治,二是疏。其治要继续加大入海入湾排污总量的控制,达标排放,加强海湾水质监测和沉积性污染的生物治理等。其疏的关键在于解决两湾的海水快速交换问题。人工海河将两湾连成一体,形成半岛环流,实现半封闭海湾水体的快速交换,是治理两湾生态环境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
二、建造人工海河的基本构想
方案一,两湾直线开通,形成长110多千米的人工海河。
方案二,沿胶莱河走向进行拓宽拓深,形成一个曲线距离约
方案一距离短,海水交换阻力小,占用土地多。方案二距离略长,施工量少,节约土地,但海水交换阻力比方案一大。
笔者设想,从莱州湾至胶州湾开通一条宽
经费来源,可作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国家预算(据了解国家整治渤海规划投资550亿元),也可按市场运作,进行国际招标或政府“以地生财换海”。
三、建造人工海河利大于弊
建造人工海河一举多得:通过开通人工海河,形成人造环流,解决半封闭海湾水体交换问题,使莱州湾水体交换速度从30多年减少到3~5年。如果人工海河拓宽到1
人造海河也将带来如下好处:开辟便捷的渤黄海海上直线通道,胶莱海河将成为山东乃至中国的“苏伊士运河”,潍坊将成为重要的海河港口城市。将有利于改变青岛、烟台西部地区、潍坊东部地区的落后面貌,拉动这一边界三角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有利于建设两湾和海河两岸生态经济带和海河城市走廊。半岛东端将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岛,海河两岸将形成新的旅游热线。
当然,人工海河也存在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两湾海水快速交换,如果污染治理跟不上,对沉积多年的海底污染物是否带来新的危害;对生物多样性以及对局部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对莱州湾沿岸海水倒灌的影响问题;两湾水体不同落差对通航的影响问题等。
以上是对治理莱州湾、胶州湾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探索性思考,其整体构思的可行性需进行科学论证。
2004年4月7日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