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四个半岛圈” 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构筑“四个半岛圈” 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5-05-21 01:43: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山东作为中国沿海开放大省,面对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从山东的实际出发,抓住21世纪头20年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整合优势,凝聚力量,培养核心竞争力,实施强势突破,成为建设新山东、塑造新形象、开辟新纪元的重大课题。对此,笔者在党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构筑半岛海洋生态圈、半岛海岸带经济圈、半岛城市圈、半岛国际旅游度假圈,建设海洋强省,翘起山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龙头”的发展思路。

一、建设海洋强省的重大战略意义

把建设“海上山东”这一跨世纪工程提升到建设“海洋强省”战略,是一个直接牵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它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

()建设海洋强省,是顺应时代潮流、抢占21世纪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开发蓝色国土,振兴海洋特色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在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21世纪是太平洋时代的呼声越来越高。从国际经济发展进程看,全球经济中心先后由地中海沿岸国家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国家,共同的特点是以沿海地区为依托。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沿海国家,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全球10个巨富国家中有8个是沿海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产业总产值每10年左右翻一番,而2000年海洋产业对全球GDP的贡献更达到31万亿美元。21世纪,沿海地区的人口有可能达到人口总数的3/4。可以断言,今后世界海洋经济仍将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点。1991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敦促世界各国把开发保护海洋列入国家发展战略。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把海洋列为重要领域,强调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和资源,突出了海洋对人类社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巨大作用。199411月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标志着海洋已由以往的自由粗放利用进入规范管理、深度开发时代。2002年第57届联大通过了题为“海洋和海洋法”的报告,要求沿海国家“认识到海洋问题涉及多学科和多部门,十分复杂,国家和各级国际组织必须对海洋事务制定总体战略,实施综合管理”。目前,许多国家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战略高度出发,把海洋开发和保护作为国家战略重点,制定并实施了大规模的开发计划。韩国成立了国家海洋委员会,并设海洋部。日本确立以海兴国,成立了国家海洋委员会。美国、英国、加拿大以及东盟诸国,海洋管理力量不断壮大,海洋开发的深度和力度不断加强,研究区域和范围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可以说,维护海洋权益、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研究利用海洋将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向海洋进军,建设海洋强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建设海洋强省,是拓展山东生存与发展新空间,实施陆海一体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山东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目前,陆地资源短缺、就业压力大、“三农”问题突出,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2亩,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人均量的1/7,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均GDP相差3倍,人均最高的威海市比最低的菏泽市高出9倍多,每年有近百万劳动力需要安置,急需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有关资料显示,就全国而言,目前城镇失业率总计在8%10%,19992002年城镇登记失业率由3.1%上升到3.9%,下岗职工再就业率由50%下降到30.6%。农村有1.5亿左右的过剩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3左右。据预测,2010年以前每年新增劳动力1 000万人。海洋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是能源、矿物、食物和淡水的战略资源基地。科学调查显示,我国陆地自然资源人均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以矿产生物资源为例,到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相当一部分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海洋则是寻求新资源的唯一接替区。全球88%的生物生产力来自海洋,海洋可提供的食物量大大高于陆地可提供食物量。渔业的产出效益明显高于农业,海产品蛋白质含量高达20%以上,是谷物的2倍多,比肉禽蛋高五成。山东有3 100多千米的海岸线,海域辽阔,陆海面积相当,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不与粮食争地争水、又不与畜牧争草的生物资源,是拓展山东农业资源、增加食物总量、减少粮食的直接消费、保障食物安全的战略性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乃至山东省沿海地区迅速崛起的实践证明,海洋特色经济具有开放性和带动性,渗透力强,辐射面宽,沿海经济对陆地经济的拉动作用远远超过它自身。发展海洋特色经济是优化沿海与内陆之间的资源配置,拉动内地经济发展,增强山东省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加快海陆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必由之路。建设“海上山东”这一宏伟的跨世纪工程,是21世纪山东最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山东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新空间,是解决东西部大批劳动力就业的好途径,是富裕山东人民的大举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建设海洋强省,向海洋要财富,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建设海洋强省,是发挥山东对外开放优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山东是经济大省,但不是经济强省

以山东的城市化水平、人均GDP收入和财政收入为例,2000年山东的城市化水平仅为38%,比全国平均水平的36.09%高出不足2个百分点,10年前全国平均水平为26%,山东省为27.34%,而发达国家如英、法城市化水平已近90%,韩、日也达到80%左右,全世界平均水平也有46%之多。从国内看,山东城市化水平比广东、辽宁、浙江分别低171610个百分点。江苏、福建等省市后来居上,10年前低于山东,现在高于山东4个百分点。2002年山东省城市化水平达到40%,这个比例比全国仅高1个百分点。但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距离仍在拉大,与京津沪相比差距就更大。山东省GDP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三甲之列,但人均GDP退居全国中游水平。2002年山东地方财政收入突破600亿元大关,达到了610亿元,但山东吃事业费的人员高达270余万,按人均2万元计算,即达到540亿元,这充分说明了山东仅仅是个吃饭财政。由此看来,按常规发展模式和思路,山东不要说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就是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用世界眼光看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们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必须全面提高经济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山东半岛是全国最大的半岛,也是一个开放型的半岛,具有明显的海洋区位、资源、科技、开放四大优势,尤其是海洋科技优势突出,全国40%的海洋高科技人才集聚在山东省,半岛沿岸经济发达,景色优美,人多景观丰富,发展海洋特色经济潜力巨大。优越的半岛区位优势也为赶超亚洲发达地区的水平创造了条件。从人口分布居住的角度看,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最发达的区域多位于沿海地区,世界上60%的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区。目前,山东省沿海地区人口仅占全省的36%,经过20年的建设,按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沿海地区即可安置人口6 000万左右。大力发展海洋产业群,构筑半岛海岸带经济圈和半岛城市圈,建设海洋强省,半岛沿海地区完全有条件率先实现现代化。同样,只有充分发挥半岛的龙头作用,才能促进山东更高水平地扩大开放,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有效地调整优化全省经济结构,建立起开放型特色经济,大幅度地提高创汇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率先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建设“大而强、富而美”新山东的宏伟目标。

二、建设海洋强省战略定位

()战略思路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认真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大战略”、“三个坚持”、“三个关键”、“三个亮点”、“六个变化”的基础上,海洋强省建设的思路为:树立一个新理念,突出两个支撑点,推进三个转变,构筑四个半岛圈,建立五个创新体系,实现六个新突破,即“一二三四五六”新思路。树立一个新理念:树立以海兴省,以海立省,以海强省的新理念。突出两个支撑点:突出科教兴海和依法管海两个强力支撑点。推进三个转变:推进思想观念的转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搞活机制,以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大改革、大开放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进一步加大机构改革力度,建设阳光政府,着力培育投资环境新优势,发展多元经济加快经济市场化进程。构筑四个半岛圈:半岛海洋生态圈,半岛海岸带经济圈,半岛城市圈,半岛国际旅游度假圈。建立五个创新体系:建立海洋科教创新体系,海洋市场创新体系,海洋信息化创新体系,海洋防灾减灾创新体系,海洋综合管理创新体系。实现六个新突破:在建立高素质的海岸带产业体系,提高海岸带产业竞争力上有新突破;在培育招商引资环境优势上有新突破;在民营经济发展上有新突破;在经济运行质量上有新突破;在出口创汇上有新突破;在增加群众收入上有新突破。

()战略布局

海洋强省建设要以半岛港口为轴心,以海域和海岸带为载体,以港兴城,以海促陆,以陆兴海,陆海一体,梯次推进,全面发展。本文提出的海洋特色经济是指发挥半岛沿海区位、资源、科技、开放优势而形成的大海洋经济,即海岸带经济。发展格局:以青岛、烟台两个国家沿海开放城市为“龙珠”,以威海、东营、潍坊、日照、滨州为“两翼”,搭起半岛海洋生态圈、半岛海岸带经济圈、半岛城市圈、半岛国际旅游度假圈的骨架,翘起山东腾飞的“龙头”。半岛城市圈建设,要按照城市规划美、建筑艺术美、自然生态美的原则,高标准规划、布局,其建筑风格要新颖独特,富有个性,形成山耸城中,城随山转,海围城绕,城与岛连,融山、城、滩、岛、海于一体的海洋生态城市、海洋花园式城市。半岛海岸带经济圈建设,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协作观念,坚决打破地域分割,消除市场壁垒和体制性障碍,增强集群竞争力,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与合作,建设青岛至日照经济板块带、烟台至威海经济板块带、潍坊东营滨州经济板块带,把半岛沿海地区建设成为环渤海经济圈、东亚经济圈乃至太平洋经济圈最具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青岛市以建设国际港航中心为依托,以胶州湾为载体,发展港口、海洋、旅游三大特色经济,增强城市功能,膨胀城市规模,建设“品”字形大青岛,进入全国特大城市行列;烟台在现有城市格局的基础上建设全国特大海滨城市。充分发挥半岛东端港口密集、县域经济实力雄厚以及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贸易关系密切的优势,着力培育其集群竞争力,甚至可以在适当时间将烟台、威海重组为大烟台,通过半岛东端高速公路整合,突出其港口群优势,把龙口、招远、蓬莱、长岛、莱阳、海阳、乳山、荣成、文登建成大烟台的卫星城,形成半岛东端城市群和港口板块经济凸起带,使大烟台与青岛形成比翼双飞格局,成为半岛大龙头名副其实的两只耀眼夺目的“龙珠”。突出潍坊莱州湾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从建设大潍坊的战略高度,可考虑把烟台的莱州市划归潍坊市管辖。通过扩大建设莱州港,来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培养其核心竞争力,把潍坊建设成我国北方最大的海洋化工城和莱州湾畔明珠大都市;突出东营石油城和黄河三角洲开放开发区的优势地位,从建设大东营的战略高度,实施西部地区人口东移战略,大幅度增加城市人口,膨胀城市规模,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海洋石油大都市,拉动纵深沿黄经济带的崛起。发挥欧亚大陆桥头堡优势,对石臼、岚山两港整合,把日照亚欧桥头堡建成生态港口城、大学科技城和现代新型工业城;把滨州建成黄河三角洲最大的陆海一体的海洋特色农牧化基地和新兴工业基地。总之,通过上述战略打造,将大大提升半岛地区在全省、全国、全球经济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山东省在对外贸易和服务产业群的发展中创造新空间,在承接世界特别是日韩产业梯度转移、发展新兴产业和特大型联合企业中拥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半岛核心区域城市群的崛起将促进海岸带经济裂变发展,从而促进全省经济的腾飞。

()战略目标

海洋强省建设目标可分两步实现:

第一步,到2010年,四个半岛圈形成规模,半岛海岸带经济占全省GDP65%以上,其中海洋经济占半岛GDP25%以上,人口占全省人口总量的45%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65%以上,海洋强省的目标实现。

第二步,到2020年,四个半岛圈达到亚洲发达国家水平,半岛海岸带经济占全省GDP75%,其中海洋经济占半岛GDP35%,半岛地区人口占全省人口总量的50%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80%。山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率先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建设海洋强省条件分析

如果说10年前提出建设海洋强省尚不具备主客观条件的话,那么,在21世纪之初,提出这一战略则绝非“空中楼阁”,而是“水到渠成”。

()向海洋进军的大氛围,为建设海洋强省提供了天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亘古未有的“蓝色革命”,海陆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和信息网络化逐渐成为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世界上许多政治家、科学家达成共识:21世纪将是人类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世纪。向海洋进军,解决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三大难题,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同样,进入21世纪,“海上山东”建设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从南到北沿海城市经济圈迅速崛起。最南段的珠江三角洲,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绵延数百里的城市群拔地而起,与香港、澳门形成繁华的珠江“金三角”。中间地带的长江三角洲,随着浦东的开发,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乃至长江流域经济带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坚。上海为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拓展辐射面,跻身世界级大都市,打破地域分割,欲联手苏、浙两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及杭州、宁波等15个城市,建设世界第六大城市圈。最近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宁波杭州湾大桥动工,全长36千米,此举使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加速,长江三角洲以占全国2%的土地、10%的人口,创造了国内总产值的22%,贡献了占总数达25%的财政收入。大桥建成后在长三角洲地区圈下了一个以上海为轴心,以2小时车程为半径的“大浦东”。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塘、辽、冀、鲁环渤海经济圈,经济结合度不断增强,经济辐射力不断拉大。沿海的广东、辽宁、海南、福建、浙江、江苏纷纷提出海洋强省战略。作为海洋大省的山东,正在感受着海洋特色经济时代的强烈冲击。党和国家领导人也越来越重视海洋特色经济的发展,早在1992年江泽民同志就指出:“山东靠海,还要注重发展海洋经济……要看到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远景,看到资源的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国际间的一场激烈的争斗。”朱镕基同志也指出:“没有强大的海洋科学事业,没有强大的海洋经济,中国就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强国。”同样,没有强大的海洋特色经济,山东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强省。可以讲,国内外向海洋进军的大氛围,为山东省实施海洋强省战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物质基础,为建设海洋强省提供了地利

山东地处太平洋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合部,山东半岛突入黄渤海间,与韩国近在咫尺,与日本隔海相望,拥有青岛、烟台两个国家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和众多的沿海开放市县,与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塘相比,有着独特的人文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相对独立的产业体系。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发展进入快车道,目前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和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期,为海洋强省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各项存款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 51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 181亿元,对整个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总额突破了3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60亿美元,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交通通讯等基础建设和农业产业化走在全国前列。从半岛地区海洋经济情况来看,独特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海洋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雄厚的海洋科技实力,使半岛沿海地区已实现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海洋产业增加值10年增长了8倍多,海洋经济已成为山东国民经济新的重要的增长点。2002年沿海七市以占全省36%的人口和43%土地,创造了占全省52%的国民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分别占全省的82.3%82.9%,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利用外资占全省的73%以上。在2002年度评选的全国百强县市中,山东榜上有名的11个县市沿海就占了9个。从全国来看也是如此,按现在划分,西部地区包括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西北五省、自治区,加上比照实行西部优惠政策的两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和广西,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3%,人口占28.6%GDP不到18%;而沿海地区的广东、江苏和山东GDP均超过万亿元,加上浙江、上海共五省市占全国GDP45%。种种事实表明,半岛沿海地带和全国沿海地带一样已成为全省发展最快、外向度最高、最有活力的地区。半岛地区对外开放的龙头地位已经确立,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建设已成规模,海洋科技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已成为拉动海洋产业升级和增加经济效益的强力助推器,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沿海特色经济带的框架基本形成。最近,国家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十五”计划,继开发开放珠江、长江三角洲之后,在黄河三角洲掀起了全国第三次开发开放浪潮。半岛地区优越的投资环境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大企业到半岛安营扎寨。最近,总投资200亿元的大型钢铁企业落户日照,看中的是良好的港口海运条件。因此,山东应主动引领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立足国内、面向日韩及欧美,打造沿海经济带的核心优势。半岛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为建设海洋强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心向海、群龙腾飞的可喜局面,为建设海洋强省提供了人和

20世纪90年代初,省委、省政府把“海上山东”建设纳入跨世纪工程,并且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成立了“海上山东”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海上山东”建设规划和加快建设“海上山东”的政策决定,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海洋综合管理机构,组建了省海洋工程研究院。“人心向海”“富在海边”成为时髦的口头禅。半岛地区群雄逐鹿海洋,海洋产业异彩纷呈,科技开辟海洋开发新天地。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开发,专门成立了“海洋开发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和“海洋事务咨询委员会”,负责重大海洋问题的协调和研讨论证。为增强群众海洋意识,通过举办海洋节、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论坛、海洋科技成果及产品展示交易会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普及海洋基本知识,依法用海的观念已被社会各界普遍接受。日照市委、市政府视港口为立市之本,坚持以港兴市,充分发挥欧亚大陆桥头堡和生态优势,区区十几年的时间,便从一个渔村城镇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新兴港口城市,并以美丽的沙滩、明亮的海水、良好的生态引来北大、清华等名校数百名教授入住,形成宝贵的无形资产。目前,日照正以一个腾飞的海洋特色工业城和大学科技城矗立在黄海之滨。威海市提出借韩兴威、以海兴市、以渔强市,2001年该市的海洋产业总值达360亿元,其中渔业产值高达281.5亿元,成为富甲一方的新兴海滨都市。烟台市聚合城区优势,综合性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大格局已经彰显。潍坊市发挥海洋化工优势,一个重量级海洋化工城在莱州湾畔崛起。东营市以油田兴市,一个新兴的海洋石油城矗立在黄河之滨。滨州市大做海洋文章,海洋特色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新一届省委、省政府领导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把“海上山东”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上所述,提出并实施海洋强省战略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四、建设海洋强省的重点工程

山东是全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大省,有着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广阔的海洋空间和巨大的开发潜力。面对21世纪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重点要紧紧围绕壮大山东省整体经济实力,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产业化经营、多元化投入、规模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突出重点,整合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改造传统产业,膨胀主导产业,提升优势产业,培植新兴产业,实施强势突破。要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防竞争力为目标,着力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优势产业培植、产业协作区构建,形成发展活力足、创新能力强、开放水平高、竞争优势明显的以海洋经济为核心竞争力的海岸带经济结构体系。通过实施“四大工程”来构筑“四个半岛圈”,打造循环经济,形成战略优势产业迅速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快速升级的新格局;形成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沿海地区经济裂变发展,中部加速崛起,西部快速发展的新格局;形成沿海经济带大进大出、高层次、宽领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格局;形成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的新格局。实现半岛沿海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的高度协调发展,使半岛沿海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

()实施海洋农牧化工程,构筑半岛海洋生态圈

生态环境是资源、是资产、是潜在的发展优势和效益。就全国而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污染物排放总量还在增加,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尚未根本改观。当前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总体上是良好的,局部生态环境破坏继续加剧。陆源污染排放对海洋生态造成严重影响,渤海每年接纳陆源污水28亿吨,各类污染物70多万吨,在海湾底泥中汞和锌的含量超标1002 000倍。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降低,传统渔业资源严重衰退。莱州湾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海水成深黑色,臭气冲天,鱼虾类产卵场呈荒漠化。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半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构筑建设半岛海洋生态圈是建设半岛海岸带经济圈、城市圈和国际旅游度假圈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要发挥半岛沿海地区的龙头作用,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必须把综合治理海洋生态环境作为重中之重的硬任务来完成。要着力于海洋农牧化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经营管理市场化、城乡环境生态化,在半岛沿海形成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山海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全面增强半岛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半岛海洋生态环境整治和生态渔业的新突破。通过建设半岛海洋生态保护区、生态渔业经济带,来完成半岛海洋生态圈的建设目标。

1.半岛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主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要以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加强珍稀海洋生物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争取半岛建立30多处海洋自然保护区和20多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保护面积由现在的46万公顷扩大到150万公顷以上。二是生态渔业区建设。控制近海捕捞强度,逐年实施减船转产工程、捕捞限额制度和渔船强制报废、国家赎买制度,扩大人工增殖放流,把渤海建成中国的“濑户内海”似的海上大牧场。大力发展以垂钓、赶海观光和体验渔家风情的休闲渔业和假日渔业,全省建设垂钓基地1 000处以上。要全面实施“海底森林”营造工程,实施贝藻间养工程、立体化科学养殖工程和人工鱼礁建设工程,在渤黄海岩礁地带营造10万亩以上海底藻类长廊,在渤黄海营造两个大型人工鱼礁区,有效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的鱼虾贝藻等海洋生物栖息生长环境。三是海洋环境功能区建设。要认真实施《渤海碧海行动计划》、《渤海综合整治规划》和《山东省碧海行动计划》,尽快出台《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强化海洋环境的监督和保护。要按照《山东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要求,实行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督监测网络,实施例行监测和应急监测,定期发布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十五”期间,按省要求,全省COD入海量控制在17.8万吨以下,总磷和总氮分别控制在0.66万吨和3.64万吨,使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基本达标,海洋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使半岛海洋生态区成为生态大省的一个亮点。

2.半岛生态渔业经济带建设。充分发挥海洋生物资源优势,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建立半岛三大生态渔业经济带。根据半岛不同的海域地质条件,分为西部沿海生态渔业经济带,即渤海湾至莱州湾泥沙质滩涂生态渔业经济带;中部沿海生态渔业经济带,即黄渤海岩礁区生态渔业经济带;南部沿海生态渔业经济带,即黄海南部基岩地质生态渔业经济带。在三个经济带内发展生态型、标准化、无公害养殖,建立高效海水健康养殖、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基地,建立海水人工增殖基地、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基地和大型游钓基地。西部沿海生态渔业经济带,要发挥其泥沙质滩涂优势,建立400万亩滩涂贝类精养基地和100万亩上粮下鱼()基地。中部沿海生态渔业经济带,要发挥岩礁海域优势,建立100万亩海水扇贝、海带贝藻间养基地,建立400万平方米工厂化和大棚等名优养殖基地。在岩礁海域建设20万亩精播海参区、20万亩鲍鱼底播区,建立半岛优势海珍品、对虾及名优海水鱼养殖产业带,形成规模效益。建立渤黄海大面积网箱养鱼基地和抗风浪深水网箱商品鱼基地。南部沿海生态渔业经济带,要建立日照、青岛国家和省级原、良种和育苗基地。建立一批名优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建立1 000万亩人工海上牧场,开展池塘养殖和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乌贼、海蜇四大品种人工放流增殖。到2005年三个生态渔业经济带的产品产量达到600万吨以上,实现产业增加值300亿元以上。

3.半岛渔业创汇基地建设。渔业是山东省重要的创汇产业,在全国渔业系统和省大农业中举足轻重。要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外向带动,实施加工标准化、原料基地化、经营外向化和发展远洋渔业、实施多元化市场发展战略来实现创汇渔业的新突破。重点加强三大创汇基地建设。

远洋渔业创汇基地建设。要紧紧抓住国家扶持远洋渔业发展的机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把远洋渔业作为山东省优先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超低温延绳钓船和围网船组等大洋性渔船。在巩固现有西非、北太平洋渔场的同时,重点开辟西南太平洋、南大西洋渔场。争取到2005年,全省远洋渔船发展到300艘,其中大洋性渔船130艘,远洋产量30万吨,产值25亿元以上。

无公害水产品加工创汇基地建设。以高科技为先导,全面实施“无公害水产品行动计划”,重点搞好鱼、虾、贝、蟹等名贵海产品的保活保鲜和藻类、低质鱼虾类的深加工。开发多样化、系列化、标准化的方便系列食品,拓展大中城市市场。要以日、韩、欧美贸易加工区为重点,按照国际标准新建水产食品加工出口贸易园区30余个,加工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形成具有半岛特色的水产品加工出口产业带。到2005年,全省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达300万吨以上,经营收入突破5亿元的企业达到25家以上。

渔业流通创汇基地建设。加快市场体系培育,完善市场流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建立完善水产品市场信息网络,积极发展代理配送、连锁经营、竞价拍卖、订单渔业、网上交易等新型营销方式,使之成为全国有影响的配套成龙的现代化水产品集散市场。“十五”期间重点抓好石岛、日照、海阳等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到2005年,省内形成10处年交易额过10亿元的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全省现有渔业外资企业1 270余家,获出入境检疫局注册的企业400家,获HACCP认证的企业200家,其中欧盟注册100家。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大对外向型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扶持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水产加工龙头企业50家。进一步巩固亚洲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欧美新兴市场。大力培育出口创汇龙头企业,引导更多的企业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建成一批创汇企业群体。加强国际鲜销渔业基地建设,全省鲜销渔船控制在100艘左右,大幅度增加海上鲜销总量。到2005年水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45亿元美元以上。

在半岛海洋生态圈建设中,笔者再讲一讲海岸带农业。由于海洋气候和区位影响,海岸带农业的崛起早于内陆地区。今后海岸带农业要紧紧抓住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在半岛地区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关键作用,推进农业体制、机制、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创新,加快农业市场化、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根本转变。笔者坚信,大批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之时,也是农业现代化到来之时。

()实施临海工业工程,构筑半岛海岸带经济圈

沿海工业是依托海洋区位优势,以港口为载体的新型工业体系。它既是海洋特色经济,又是港口板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有效地利用海洋资源和海岸带优势,努力扩大临海工业规模,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是构建以港口为依托的半岛海岸带经济圈的关键所在。沿海地区,环境条件优越,人才技术集聚能力强,临海临港产业优势大,是山东省最有发展潜力和开发价值的黄金地带。从海洋经济的角度讲,其目标是建设海运强省、船舶工业强省、海洋渔业强省、海盐强省、海洋化工强省、海洋生物强省、海洋油气强省、海洋旅游强省。临海工业,近期重点抓好科教产业城和四大基地建设。

建设半岛海洋科教产业城。充分发挥山东省半岛科教力量雄厚优势,大力实施“科教兴海”战略,提高海岸带产业的竞争力,全面拉动产业升级。要进一步整合全省海洋科技资源,科企联姻,建立青岛国家海洋科教中心、日照大学城、威海渔业科技城和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高技术示范基地,把青岛建成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技术推广于一体的海洋科教产业城,辐射带动全省海洋科技的发展。要组织优势力量,强化优势集成,围绕海洋精细化工、船舶制造技术、海洋生物工程、海水利用技术、海洋生态技术、海洋病害防治、减灾防灾等重点领域研究攻关,突破一批产业化关键技术,搞好技术储备,增强海洋产业竞争力。

建设半岛船舶工业基地。做大做强船舶工业,振兴海洋机械制造业是临海工业的一个亮点,在国民经济116个产业部门中,船舶工业对其中的97个部门有关联作用,发展船舶制造业对拉动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就业作用巨大。山东处于日本、韩国和中国构成的世界造船业“金三角”的中心。山东制造业体系完备,要抓住世界造船业东移的战略机遇期,建设以青岛、日照为中心的特种船生产基地和以烟台、威海为中心的远洋专用运输船生产基地,力争35年内山东省的造船能力达到200万载重吨以上,产量达到140万载重吨以上。

建设半岛海洋化工生产基地。要发挥海洋油气和盐卤资源优势,加快海洋化工、石油化工业的发展。要以胜利油田、齐鲁石化、山东海化、鲁北化工等重点企业为骨干,加大浅海油气田的开发力度,5年内实现采油4 000万吨以上。要积极配合国家搞好蓬莱19­3油田开发工作,争取烟台成为新的海洋油气开发基地。石油化工向大型化、集约化、技术密集型发展。齐鲁石化乙烯由50万吨扩建到70万吨,启动青岛合资大炼油项目,配套建设60万吨乙烯项目。大力发展低盐重度碱,提高重质纯碱比例,“十五”期间重点建设山东海化集团60万吨低盐重质纯碱项目。继续加大溴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重点扩建改造鲁北化工集团、东营化工厂、齐鲁石化氯碱厂、青岛化工厂、潍坊化工厂等厂家的生产能力。着力发展医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感光材料等多品种溴系列产品。争取35年内重点建设山东海化中以合资溴化物项目、鲁北化工集团5 000吨高纯氢溴酸项目和莱州8 000吨溴素等项目。力争到“十五”末,使山东省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化工生产基地。

建设半岛海洋生物工程基地。要充分发挥半岛海洋科教优势,以高科技园区为载体,以洁晶集团、国风药业集团、山东鸿洋神、鲁北药业集团等骨干企业为龙头,产学研相结合,以海洋生物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海洋药物以及保健型、功能型海洋食品和具有特殊功能的海洋生物生态化妆品。“十五”期间,重点开发海洋抗癌药物、岩藻聚糖硫酸脂、文蛤多糖等新型海洋药物和脑营养物系列产品、氨基酸海鲜精、褐藻酸钠等营养保健食品及添加剂,力争有35种海洋新药和十多种医用材料实现产业化。把青岛、威海建成我国重要的海洋生物工程基地。

建设半岛新型工业基地。就加工业而言,有关资料显示,1999年美国制造业占世界的20%,日本占15%,中国仅占5%2001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有11家,都不是制造业。中国出口产品构成中,加工贸易占50%以上,中国外贸200强企业出口值70%以上是通过加工贸易实现的,实际上中国只是世界加工厂的一个生产车间。山东与全国加工业强省仍有较大差距。充分发挥半岛区位优势,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吸引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到半岛安家落户,带动半岛特色经济的发展,促进半岛在电子家电、钢铁、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化基地和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上有新的突破。要把招商引资和发展加工贸易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突破口。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市要充分利用港口地缘优势和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基础好的有利的条件,加速与日韩合资合作,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要以各类经济园区建设为重点,吸引高新技术产业、高加工度制造业项目进园进区,展开布局,连点成线,扩线成面,使沿海地区成为全国颇具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之一。要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原材料,搞好产品配套,延伸生产链条,形成一批特色产品集聚区,实现产品的大进大出。

()实施港航工程,构筑半岛城市圈

港口的龙头地位极强,一个港口能带动一个城市的振兴,形成港口板块经济和区域经济带。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陆域面积仅有648平方千米,人口310万,1819年前还是个小渔村,依靠港口产业的兴起,成为新兴工业化港口国家,其国内产值80%与港口产业有关。山东半岛地区背靠欧亚大陆,面临太平洋,半岛地区现有交通港口26处,港口密度居全国之首,拥有生产泊位285个,其中万吨级泊位86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43个,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对外开放港口17个,国际航线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半岛沿海港口年吞吐量首超2亿吨,其年吞超过500万吨的港口已达8个,青岛港年吞吐量达1.2亿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40万标准箱,跃居世界15强。在半岛地区还有110多处渔业港口和众多的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高科技园区。半岛沿海众多的港口不但振兴了港口城市,也繁荣了半岛沿海经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最大困难在于人多地少,不容易形成规模经营。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在中国有特殊重要性,但现在的“三农”问题和过去不同,过去基本上是农业生产问题,现在实质上是“三化”问题,即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问题。山东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走在全国前列,目前仍有60%的人口是农业人口,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需要从农村内部和外部多方努力。笔者认为一个最根本性问题是推动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

实施港航工程,打造半岛城市圈,要坚持“四动”:港口推动。发挥半岛港口优势的核心,是整合优势,凝聚力量,加速半岛港口群的优化升级,大幅度提高城市化水平。要围绕全省经济国际化和提高城市化这个战略重点,以建设青岛和大烟台为龙头的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以港口建设为重点,集中财力,整合优势,统筹规划,高起点,高水准,大中小配套,建设具有现代化水准的半岛港口群,聚集沿海城市人口,膨胀半岛城市规模,增强城市功能,形成以港口城市为龙头的板块经济带,拉动半岛城市圈的崛起。要充分发挥山东省渔港星罗棋布的优势,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渔港经济区是渔区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一、二、三产业聚集、带动与辐射渔区经济发展的杠杆,是渔区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平台,是渔区城镇化、渔区经济繁荣、渔民小康的重要标志。通过加大渔港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建设现代化渔港的基础上,结合集镇建设和产业聚集形成以渔港为龙头、集镇为依托、渔业产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补给、水产品集散与加工、休闲渔业和滨海旅游、集镇建设和渔民转产转业为一体,产业层次高、结构优、辐射带动明显的现代渔港经济区,对实现“渔区城镇化、渔业产业化、渔港产业多元化、渔港现代化”,带动110个渔港经济区内数百万人提前10年进入小康社会。园区拉动。要抓住经济开发区和园区建设,实施沿海城市的规模扩张,以新兴城区建设来拉动城市化的提高。产业带动。围绕扶持和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二、三产业,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建成以现代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海洋生物工程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半岛城市化的提高。开放促动。优化营造环境,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地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外力促发展,不断聚集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开放促进半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通过以上战略打造,使半岛黄金海岸矗立起一座座现代化、美丽的海滨城市。

港航建设,要紧跟21世纪世界港口的发展潮流,强化自身竞争优势,向世界集装箱装卸中心和综合物流枢纽中心方向发展。国际多式联运是未来全球运输发展的主导方向,是物流全球一体化的重要表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使未来港口的综合化功能得到加强。要充分利用山东省港口群优势,突破传统的中转和产品分拨运输功能的限制,向提供全方位的附加增加值功能发展,成为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为一体的战略基地,从而促进和带动山东省港口板块经济的快速形成与发展。要优化沿海地区港、航、路结构布局,加快航运现代化进程,逐步建立起与其他运输方式相衔接、布局结构合理、功能较为完善的港口体系和水路、陆路运输体系,构建现代化海上高速公路。要加强港口配套高速公路、铁路集疏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同三线山东段、青银国道主干线山东段、日东高速公路工程、烟大轮渡和码头等配套工程,建成并通车蓝村到新沂铁路,扩大沿海港口辐射范围,提高集疏港能力,形成沿海港集疏大通道。要以重点开放港口为基点,大力开发建设我国南北海上通道,争取国家尽快启动建设烟台大连跨海火车轮渡、蓬莱长岛旅顺南桥北隧工程,建成大流量的渤海海峡通道。为适应半岛城市圈的需要,在半岛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航空大港。利用世界大洋航线,巩固和发展与山东省沿海港口的海运联系,开辟新航线,形成内接腹地、外联五洲的国际化海运网。在加快港口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远洋和集装箱运输,建立一支以远洋大型船舶为主,近远洋结合,大中小配套,船舶类型齐全,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运输船队,壮大海上运力规模。争取35年内,运输船舶达到250万载重吨,客运量5.5亿人千米,货运量4 500亿吨千米。

()实施滨海旅游工程,构筑半岛国际旅游度假圈

要紧紧抓住21世纪前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尤其是要抓住“9.11”恐怖事件和刚刚爆发的伊拉克战争给国际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适时推出半岛安全国际旅游度假名牌,广泛吸引国外旅客,打造半岛国际旅游度假新格局。要坚持高标准、全方位、大规模开发沿海旅游资源,重点发展国际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形成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海洋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娱乐、康复、度假、避暑、国际会展等现代综合旅游经济,把半岛建成享誉海内外的国际旅游度假圈。充分挖掘山东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走近孔子,扬帆青岛”打造“山东半岛黄金海岸”名牌为目标,高标准完善半岛城市圈的旅游规划,加大半岛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树立滨海大旅游观念,实施跨行政区划的区域合作开发,实现品牌资源、市场共享,走大联合、大开发、大市场的路子,发挥整体效益,培植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国内著名旅游胜地。要突出半岛海岸带、海岛风光、悠久历史文化和海洋文化,开发人类崇尚追求的生态游以及文化、探险、民俗风情、海上游乐等特色观光游。重点抓好薛家岛、蓬莱水城、海上仙岛长岛、刘公岛、烟台市区海湾等示范项目开发,做好青岛中国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长岛渔家乐、牟平养马岛、威海世界渔村、荣成河口胶东民俗渔村、日照阳光世界等等特色旅游服务项目建设。要提高半岛旅游品位和档次,把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要围绕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进行综合开发,以潍坊国际风筝会为龙头,加快建设多样化民俗旅游项目,开发系列产品,形成北方特色的民俗旅游地。做好古老黄河文化与海洋文明结合的文章,围绕黄河入海口景观和成山头的天尽头原始自然风光、大天鹅自然保护区,形成自然生态旅游区。要策划组织好青岛海洋节、啤酒节,烟台葡萄酒文化节,荣成渔民节,长岛妈祖庙灯会,日照太阳节等有影响的节庆活动,旅游搭台,海洋特色经济唱戏。争取5年内,接待境外旅客150万人次,接待境内旅客6 500万人次。

战略论证表明,21世纪山东腾飞的引擎在海洋,优势和希望在半岛,实施海洋强省战略是顺势应时的重大举措。建议将海洋强省与科教兴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可持续发展一起列为山东省五大发展战略。

200422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