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海洋科学发展平台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建议

构筑海洋科学发展平台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建议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5-05-21 01:43:26 

一、构筑海洋科学发展平台的重要战略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科学发展观将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指导思想。综观山东新世纪的海洋经济发展,既具有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又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目前,国际海洋经济已进入深度开发阶段,向海洋进军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从国际经济发展的进程看,全球经济中心先后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太平洋沿岸,都是以沿海地区为依托的。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沿海国家,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也都在沿海省份。十五期间我国十个沿海省份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喜人,海洋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向人们展示了把海洋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培植的广阔前景。

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发展规律,要求在把握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主动运用规律,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山东的省情特点看,山东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必须运用好海洋经济发展的规律,必须高度重视发展临港产业和海岸带经济,尤其要把海洋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重点打造。山东是一个人口大省,目前陆地资源短缺、就业压力大的矛盾非常突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08公顷,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的1/7,每年将有近百万劳动力需要安置,急需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对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海陆一体化发展,对于山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开发海洋、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是新世纪山东经济加快发展的潜力所在、活力所在、后劲和希望所在,是山东经济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支撑点。进入新世纪,省委、省政府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从抢占海洋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建设海上山东提升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把发展海洋经济与一体两翼并列为加快山东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这一重大举措的提出,不仅能大大拓展山东经济发展的空间,壮大经济实力,而且能大大改善山东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同时通过造船工业、港口和海洋运输业的加快发展,还将有力地促进山东的对外开放,加快山东经济与国际经济融合的进程。因此,面向21世纪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时代,构筑山东海洋科学发展新平台,对于充分发挥山东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海洋科技、海洋区位优势,把海洋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加快培植,不仅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也是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发展山东海洋特色经济的必然选择。

二、构筑海洋科学发展平台的内涵与目标

平台内涵。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为依托,以建设数字海洋、生态海洋、安全海洋、和谐海洋为主要内容,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为总目标,充分发挥山东海洋资源、海洋区位、海洋科技优势,按照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和机制体制创新力度,进一步整合资源,坚持环保优先,坚持科学开发与管理并重,完善海洋公益服务,不断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大半岛现代蓝色产业体系建设力度,促进我省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平台目标。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标志是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基本目标:到十二五末,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5%以上,海洋经济强省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立起以数字海洋、生态海洋、信息海洋系统为基础的海洋区域管理模式,实现海域管理的现代化。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三湾一口(莱州湾、渤海湾、胶州湾、黄河口)及重点近岸海域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重点海洋生态修复与治理取得明显成效,90%的近岸海域水质达到国家一、二类标准,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环境资源、岸线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的关系更加协调。重要海岛生态系统保持健康良好状态,形成海岛经济体系,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海洋公益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建立起完善的海洋监测、预警、预报、应急处置的防灾减灾体系以及海洋管理技术支撑体系。海洋开发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主要海洋科技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半岛现代渔业经济区和半岛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三、做大做强海洋主导产业

做大做强半岛现代渔业。加快发展生态高效品牌渔业,建设一批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实现优势水产品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快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建设半岛海洋牧场。加快良种体系建设,强化水产苗种管理,建立一批国家级水产苗种基地。积极发展创汇渔业,建立半岛国际一流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建立远洋捕捞加工船队和海外养殖基地,进一步增强海外渔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做大做强半岛临港产业。做强半岛港口群建设。加大港口资源整合力度,优化港口功能结构,突出发展临港物流业,着力打造以青岛港为龙头,以日照、烟台为两翼的半岛现代化港口体系,举全省之力打造青岛、日照、烟台三大主力港建设,推动港口向国际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努力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做强临港工业基地。以大港口吸引大项目、以大项目促临港工业大发展,集中培植一批、发展一批带动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把半岛建设成具有现代水平的临港产业带。做强半岛船舶工业。优化产业规划布局,重点建设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四大船舶工业基地。做强海洋运输业。调整海洋运力结构,促进海洋运输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建立半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运输船队。做强海洋石油和盐化工业。以大型化、集约化、基地化、精细化为方向,把半岛建成全国一流的海洋化工基地。做强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生物技术、海水淡化技术、风能利用、太阳能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建设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提高海洋科技产业素质和竞争实力。

做大做强滨海旅游文化产业。在巩固传统滨海旅游业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半岛无障碍滨海旅游区建设,着重打造黄金海岸旅游度假胜地两大品牌,积极开发海岛生态观光、滨海游艇、海上垂钓、海底潜游和休闲渔业等集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规划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区,重点加强滨海旅游度假区、海岸带自然保护区和滨海历史文化景点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海洋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办好北方妈祖文化节、风筝节、福地母爱文化节等活动,促进海洋与海岸带旅游文化蓬勃发展。

做大做强半岛海洋经济带建设。科学规划,海陆统筹,错位发展,构建半岛海洋经济区。做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带建设。发挥土地资源优势,依托和对接天津滨海新区,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生态重化工业、现代加工制造业、临港产业和生态旅游业,建设国家级现代高效生态经济区。做强沿莱州湾、沿胶州湾、沿龙口湾、沿荣成湾综合经济带建设。立足现有基础,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把沿四湾地区打造成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的海洋经济板块。做强四大港口经济带建设。以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四大港口为依托,发挥邻近日韩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以产业集群化、产业基地化为方向,加快发展港口现代制造业和物流业,加快建设国际性的区域自由贸易区。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产业集团和一批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国际知名品牌。做强海岛经济带建设。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积极促进海岛部分开放。重点发展海岛生态旅游、海洋风电、海洋牧场和海洋文化产业为支柱的海岛特别经济保护区。把长岛建设成全球海洋安全平台、全球最美海岛。

四、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牢固树立生态海洋、和谐海洋的发展理念,增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海洋环境保护,走生产文明、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强海洋污染防治。建立各级政府海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许可制度与海洋开发三同时制度,有效控制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确保万元GDP能耗、电耗、水耗分别有大幅度的下降,向海洋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磷实现有效减排。开展近岸海域环境容量调查研究,制订我省海洋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加强近岸海域和重点海湾环境综合整治,严格入海排污口审批、监控。

建立海洋环境监测长效机制。十二五期间,重点完善海陆环境管理部门协管机制,加强全省沿海监测机构建设,形成覆盖全省近岸海域的现代化环境监测网络。实施重点陆源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加强海水养殖、船舶排污及港口环境执法监督。严格执行海洋工程、海岸工程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和定期预报制度。加快建设海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重点海域、海湾、主要海洋功能区全天候常规环境监测。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积极开展海洋生态保护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加强莱州湾、胶州湾、渤海湾和黄河口等生态功能区的修复与治理,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建立近海主要渔业资源捕捞总量控制制度,保护和涵养近海渔业资源。加快半岛海洋牧场建设,加快高密度、生态型、多样性人工鱼礁建设,大范围开展人工放流增殖生物资源。加强典型海洋生态系保护,规划建设一批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湿地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有效维护海洋物种多样性。

五、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建设

完善海洋管理规划。在修编《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的基础上,编制我省海岸带保护利用规划、海洋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围填海造地及高涂利用规划、海域管理保护使用规划、海水利用规划、海洋生态保护规划、海洋物种保护规划、海洋特别保护区规划、海岛开发和保护规划、沿海城市带协调发展规划等。通过完善功能区与开发保护规划来规范海洋开发,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使山东巨大的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加强海域和执法管理。建立省、市、县和乡四级海管体系,强化海洋综合管理。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权属管理和有偿使用三项制度,加强海域使用管理,有序推进集中集约用海,在海域管理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上,实现海域管理信息化。整合海洋执法力量,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海洋行政执法监察制度,提高海上综合执法能力。加强省级海洋与渔业执法装备建设,十二五期间配备海上执法飞机。

六、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实施科技兴海(兴渔)战略。充分发挥山东海洋科技得天独厚的优势,按照错位发展、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高位嫁接、形成合力的原则,以实施《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为契机,设立科技兴海专项资金,建设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基地,推进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专项资金引导,加快技术源头创新、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建设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示范基地和海洋科技产业园区,加速成果孵化转移,带动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发挥科研机构及区域性水产试验中心公益服务职能,加大海洋与渔业科技攻关力度,研发推广一批深海矿产资源勘探、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生态保护与恢复、海水利用、水产良种选育及健康养殖等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

加强海洋战略研究和人才培养。深化涉海科研体制改革,加大对公益性海洋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发挥我省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优势,积极研究涉及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等重大课题,定期开展海洋经济运行评估监测工作。坚持发展海洋专业高等教育,建设国内一流的海洋院校和海洋特色专业。大力发展海洋与渔业职业教育,培养一批海洋与渔业科技应用型技术人才和海洋综合管理人才。

七、加强海洋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建设

实施标准化渔港建设工程。以现有渔港的改造、扩容、升级为重点,以提高避风能力为核心,按照护岸、码头五十年一遇,防波堤百年一遇的标准,增加有效避风港池面积,完善渔港配套设施。

建立健全海洋管理技术支撑体系。抓紧绘制山东省海域图1∶10 000重点海域使用状况图,完成用海海籍台账汇编。建设省、市、县(市、区)三级海域使用动态监管、海籍测量测绘和海域权属管理的海域管理服务支撑体系,加强海洋、海岛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和系统建设,实现海陆数据共享。建设全省统一的海洋信息化应用平台,包括海洋基础管理、重点海区环境监控、海洋公众服务三大基础信息系统。

加强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以省市县海洋预报机构建设为依托,提升海洋监测预报水平。加强海洋防灾减灾队伍建设,加速培养、吸收一批掌握海洋监测预报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才。依据省政府发布的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和省里制定的应急规划,建立健全海洋灾害应急体系。加快海上浮标、地波雷达、监测船只、海洋预报台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配备监测预报信息传输系统和卫星信息接收系统,建立应急信息发布体系,适时组织开展海洋灾害应急演练,提升海洋灾害预报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决策、指挥、评估与灾害救助管理,实现海洋灾害决策的科学化、管理手段现代化、信息处理智能化、防灾减灾效能最大化,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0087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