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山东半岛现代海洋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建设“山东半岛现代海洋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5-05-21 01:43:27 

近年来,山东省一直保持强劲发展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正在为实现富民兴鲁的新跨越而奋斗。但是,如果把山东放在全国乃至全球发展的大格局上来审视,放在黄河流域来定位,山东省需要一个能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在国内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黄河流域则需要一个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能带动整个流域发展的龙头。为此笔者提出建设山东半岛现代海洋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审时度势,超前决策,迎接挑战

新起点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走在前面的要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目标,总揽全局,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去年6月,省第九次党代会确立了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战略目标,提出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战略,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2.6万亿元,人均超过3 000美元,近3年全省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4.8%,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发电装机容量5 540万千瓦,高速公路4 033千米,港口吞吐量5.8亿吨,电气化铁路1 041千米,济南、青岛新机场投入使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南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相继启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2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 985元。全省经济发展呈现出结构明显优化、活力明显增强、后劲明显提升、民生明显改善等特点,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山东政通人和,发展势头喜人,为新时期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形势 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从长三角、珠三角崛起,到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的提出,再到滨海新区、中部崛起、北部湾开发等战略决策的实施,十一五期间,东中西互动、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格局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山东目前处于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南北夹击之中,国内外五百强大企业、大财团从孔雀东南飞孔雀南下北上,战略性经济高地在山东南北两个方位迅猛崛起,特别是在环渤海地区,已规划和正在建设的天津滨海新区、辽宁的五点一线、河北的曹妃甸工业区等进入国家战略,将会进一步提高环渤海地区的产业集聚能力,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新形势对山东今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抢抓机遇,应对挑战,高起点战略定位,积极争取国家重大政策支持,成为山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必须面对的重大决策选择。

新压力 当前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面临五大压力。一是生态环境超载,面临环境资源制约的压力。全省省控50条河流116个断面中,劣于V类水质断面53个,占监测断面45.7%,尤其是莱州湾、胶州湾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二是海岸工程重复建设,面临资源整合的压力。近年来,沿海各地都在加大招商力度,在促进地方经济的同时,产业同构现象十分突出,造成资源浪费和产业板块形不成核心竞争力,临港工业后发优势受到制约。三是岸线资源粗放利用,面临保护自然岸线的压力。尽管山东有3 000多千米岸线资源,但可用于建港和发展临港工业的不可再生的自然岸线资源非常珍贵,近几年大小工程竞相占用岸线,加之填海形式大部分是单一的顺岸式填海,自然岸线锐减。四是区域产业布局受行政区划制约,面临适时调整发展布局的压力。县域经济发展带有明显的诸侯经济特点,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优势产业链条腿短,三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五是科教兴鲁、科学发展,面临人才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压力。

新挑战 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在中央促进东部进一步崛起的大背景下,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山东经济迅速崛起。但站在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抢占区域经济发展制高点的角度看,山东区域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如何在已经奠定的良好起点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和优势资源整合提升力度,在全球经济、东北亚区域经济、面向日韩、面向黄河流域的方位经济中找到自身的新坐标,实现历史性新跨越,成为山东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如东北亚战略地位提升,地处东北亚核心区域的山东如何确定自己的发展坐标?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升温,山东如何在新一轮区域经济大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环渤海区域经济呈快速发展之势,作为其重要成员之一的山东如何在这个平台上有更大作为?山东是黄河流域的经济大省和重要的出海口、如何在促进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面对沿海地区产业集聚能力升级,如何陆海统筹做大做强半岛地区临港产业和率先实现半岛工业现代化?山东最大的发展潜力、空间和优势在海洋,如何做好发展海洋特色经济这篇大文章?

面对上述新形势、新挑战,笔者建议:统筹谋划,超前决策,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

二、高点定位,建设山东半岛现代海洋经济区

建设山东半岛现代海洋经济区的重大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建设半岛现代海洋经济区,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外向型经济,抢占面向日韩、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山东半岛地处黄海西岸,与日韩隔海相望,共同处在东北亚地区的核心战略地位。东北亚经济圈是继北美、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随着我省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崛起、半岛港口群的初具规模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面对东北亚、与日韩合作为主的外向型半岛现代经济区的雏型日益显现。目前韩国的一些道、市在我省沿海的一些城市已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工业园区,一些韩国学者为迎接韩中经济升温,积极向本国政府建议建设韩国至山东半岛的海底隧道工程。在东北亚区域经济不断升温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呼唤面对东北亚的国家层面的现代经济开发区,来承接新一轮区域产业大转移。笔者坚信,伴随着半岛现代经济区的确立和不断发展,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鲁韩、鲁日以及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高潮将不期而至。

第二,建设半岛现代海洋经济区,是迎接区域经济挑战,实施东西部区域对接,建设流域经济发展大通道,拉动黄河流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国家已经在沿海地区确立了五个流域龙头地位,即广东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广西作为大西南地区的龙头,天津作为环渤海湾地区的龙头,辽宁作为东北三省的龙头。目前国家还没有在黄河流域确定龙头,黄河流域涵盖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作为流域经济发展需要一个便捷的出海通道,更需要一个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龙头带动,在黄河流域的九省中唯有山东是沿海省,山东作为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和经济大省,义不容辞地应当而且能够担当起这样一个拉动流域经济崛起的历史重任。山东完全有条件实施流域统筹,东西对接,产业梯次转移,依托半岛港口群和陆海空立体交通优势,把半岛地区建设成为黄河流域的大港口、大交通、大钢铁、大能源、大电力、大石化、大造船基地,拉动整个黄河流域社会经济迅猛崛起。一个充满发展活力的半岛现代经济区的崛起,将成为黄河流域的强大引擎和名副其实的龙头,将改写中国区域经济版图格局。

第三,建设山东半岛现代海洋经济区,是迎接沿海地区产业集聚能力升级的挑战,整合提升山东优势资源,培育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在全国率先实现半岛经济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山东半岛现代海洋经济区主要包括一个中心、五大板块,即以青岛港为龙头的东北亚和黄河流域航运中心,以半岛制造业基地、省会城市经济圈、半岛海洋经济区、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区、鲁南经济带组成的五大区域板块。半岛现代海洋经济区战略的确立和实施,将为整合提升半岛优势资源创造条件,促进五大区域板块对接和整合步伐,为充分发挥半岛港口群和流域资源优势,承接日韩新一轮产业转移,在半岛地区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实力雄厚的临港产业带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坚信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决策下,全省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苦干几年,一个举世瞩目的国家重大战略层面的半岛现代海洋经济区将会脱颖而出。

三、对策建议

()加强领导,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建议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次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把构建国家战略层面的黄河流域的龙头和面对日韩的山东半岛现代海洋经济区纳入专题讨论。责成省委研究室、省政府调研室将建设山东半岛现代海洋经济区列专题研究,拿出可操作性强的专题报告和政策性支持措施。责成省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上述战略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适时成立半岛现代海洋经济区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研究解决黄河流域和半岛区域发展整合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并积极与黄河流域有关省份、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衔接,做好纳入国家层面重大战略的前期准备工作。

()加大整合提升力度,举全省之力打造山东半岛现代海洋经济区

首先,搞好一个中心、五大板块规划对接,陆海统筹,横向联合,错位发展。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积极推进机制和体制创新。强化区域经济协作,打破行政区划框框,按市场配置资源,东西结合,横向联动,优势互补,实行产业战略重组,跨区域强强联合。二是发挥半岛经济基础好,有空港、高速公路、海港、经济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的优势,整合黄河流域和半岛资源,加大流域协作,加大半岛区港联动、产业协作的力度,营造半岛现代经济区建设的投资环境。三是全面提高半岛临港工业和高新技术园区水平。围绕培植大企业、大集团和知名品牌,引进国内外战略伙伴,突破专项投资大项目。四是建立半岛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半岛港口群的优势,通过整合提升,加速港口产业集群和现代工业升级,在实现半岛产业区域化、规模化、板块化、集团化的基础上,在黄河流域和全国率先建立半岛现代产业体系和实现半岛工业现代化。五是坚持陆海并举,流域统筹,推进资源区域化整合发展。引导国内外生产力向半岛沿海集聚,建立半岛现代制造业基地、能源化工基地、钢铁基地、高效创汇渔业基地、国际旅游度假基地等,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板块。六是整合港口和交通资源,加快东北亚、黄河流域航运中心和世界一流的流域物流体系建设。建议国家尽快启动贯通整个黄河流域的高速铁路,为流域产业转移对接和物流业大发展提供快速通道。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为半岛现代海洋经济区建设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提供宝贵的岸线资源

建议省尽快启动半岛两湾两岸(胶州湾、莱州湾、渤海近岸、黄海近岸)生态整治修复工程,一方面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在3年内实现入海河流全面达标排放;另一方面,对两湾采取积极的整治修复措施,实施大规模的渔业资源人工放流增殖,在十一五期间再造半岛碧海蓝湾和国内最大(5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黄金牧场。高度重视保护和合理利用岸线资源。加快制定岸线利用保护规划,优化建设用海平面设计,鼓励集约式、人工岛式、多突堤式、透空式围填海,实现岸线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规划建设滨海新区,做好重大战略工程储备

围绕建设半岛现代海洋经济区,建议扩大日照行政版图,将莒南划归日照管辖,将莒县撤县改区,建设大型海洋特色工业区,作为日照港的港口板块连接区,支撑欧亚大陆桥头堡和鲁南经济带崛起的新平台。将长岛撤县改为特区,建设国家级的海洋特别开发区、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国家海防安全、全球交通安全和海洋生态安全的保障平台。在莱州湾、渤海湾分别集约填海建设约30平方千米的滨海新区,集中建设国内超大型能源及化工基地;选择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条件好的海阳市近岸海域集约填海,形成一个30多平方千米的人工岛,建设面向日韩的大型经济自由贸易区。

选划重大战略工程储备,为半岛现代海洋经济区保持后发优势。一是胶莱人工海河工程和建设胶莱海河走廊经济区,二是鲁韩海底隧道工程,三是鲁辽海底隧道工程。

2008517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