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成功处置今年最大海上险情 96名船员获救
日期:2006-07-19 来源:东营日报
本报7月18日讯 7月17日下午4:00,东营市连续接到5起海上船舶遇险事故报警,遇险船员总人数96人。市和油田、驻军积极展开海上搜救,截止到今天上午,所有遇险船员已全部脱离险境,遇险船只也转危为安。我省海区今年最大一次海上抢险行动就此顺利结束。
从17日下午4:00开始,东营市连续接到东营海域内天津籍客船“海鑫1号”、中港二航局“航工桩5号”、胜利油田“胜利901”铺管船、中港一航局“华勇起重6号”、安徽籍货船“皖蚌埠2166”五艘船舶的求救信号——由于海上风浪太大,一艘接送施工人员的客船无法返回,其余四艘施工船只出现了锚链断裂、船只前部进水、失控等险情。由于海上风大浪高,船体摇晃剧烈,有关方面先期派出的两艘救援船无法靠近遇险船只,情况异常危急。
接报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高丽迅速作出指示,要求东营市和油田周密组织、全力以赴抢救遇险船员。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廷生在省政府总值班室指挥,副省长王仁元、才利民17日连夜赶赴东营港指挥救援。
险情发生后,东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立刻作出批示,要求一方面向上级报告险情,一方面组织力量全力实施救援。我市迅速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国信和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王立新为指挥,市委、市政府、胜利石油管理局、东营军分区相关领导任副指挥,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7.17”海上救援指挥部,全力实施抢险救援。市和油田、东营军分区领导刘国信、张秀香、刘赞杰、周连华、王立新、于世河以及市安监、海事、公安、交通等部门负责同志迅速赶赴现场,研究施救方案,布置救援任务。
当天,由于海面夜间风力达到7-8级,浪高3-4米,救援工作遇到重重困难。指挥部根据气象预报,在全面分析了第二天气象情况后,决定在18日凌晨4:00风力减弱后实施救助,并连夜制定了3套救援方案。“马上协调船只、飞机前往东营海域实施救助,海事局制定救助方案。现场救援、后勤保障、技术指导,大家兵分三路,赶快行动!”现场调度会最后,刘国信市长做出具体安排。此时,时针已指向了18日凌晨1:00。
今天凌晨4:00,东营港码头外仍然浊浪滔天,但是海面风力已减弱到4-5级。指挥部抓住此时风浪渐小的有利时机,立即按照既定的救援方案,迅速展开救援。“胜利901”铺管船于今天凌晨5:40被“胜利291”轮拖至桩海10号平台避风,安全脱险;“海鑫1号”客船,先由胜利油田海洋船舶管理公司3艘冲锋舟将船上23名船员安全接送上岸,随后该船连同船上其余4人被“胜利251”轮安全拖靠上勘探码头;“航工桩5号”施工船被“胜利251”轮拖至安全地带,所有船员全部脱险;“华勇起重6号”上的5名船员已于17日20:00安全上岸;“皖蚌埠2166”运石船,船上6人于18日凌晨1:00安全进入内港池。
截至今天凌晨6:00,救援工作顺利结束。记者离开东营港时看到,一队队身穿橘红色救生衣的救援人员正冒着冷雨,有序地撤离坚守了一夜的东营港海堤。 (记者 陈建涛)
2006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