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大于天
杨茂林是胶州湾隧道工程总监办的副总工程师,从事这个行业已有15 年,他的前一个工程是海拔4000多米之上的青藏铁路,在那里一待就是四年多,2007年他加入胶州湾海底隧道的建设队伍,至今也有两年零四个月。
随着车辆的前行,隧道内不时滴下的渗水让记者注意到一条直径大约
继续前行不久,一台大型的红色机械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机械旁边一位工人正做着钢筋焊接,电火花“哧哧”作响。陈鹰向记者介绍说:“这里正在进行的是衬砌施工。”据了解,右线主隧道和服务隧道均采用这种方式,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台车下面是两条轨道,而在该段完成衬砌后,利用液压使台车移动,进入到下个工作段的施工。鉴于海底隧道的复杂地质条件,这套价值百万的模板台车自然被赋予了更多的安全使命。
老王的倔强
第一合同段一单元负责人王新启, 47岁,北京人,记者和他攀谈时,他一再强调自己是“一单元”的负责人,实际上在他的眼里,一单元就一定不能比二单元、三单元差,只能更好,“我们就是老大哥。”王新启说这句话时斩钉截铁。
2008年 2 月份,王新启加入到胶州湾隧道的建设团队,刚开始是在服务隧道内施工,时间是从9月份开始,而在服务隧道贯通后,又加入了左线主隧道的施工任务,“服务隧道我们承担了900 多米,而主隧道承担了
当记者问到老王2009年最兴奋的事情时,他近乎手舞足蹈:“那当然是服务隧道贯通的时候了,我们一单元成立了青年突击队,我是冲上去摇旗的那个人,当两头的人见面的时候,那个激动劲就别提了,那种强烈的荣誉感到现在都抑制不住。”
老王所说的服务隧道是位于左线、右线主隧道中间的一条紧急通道,在建设期间承担了为主洞预探前方水文地质情况、检验相关技术可行性的作用,而主隧建成后,将作为日常检修和过海管线的通道。实际上老王摇旗呐喊的英姿在当天的电视和报纸上都能看到,而老王也似乎以此为骄傲。
硬汉的温柔
“马上过年了,想家吗?”这是记者在这些海底拓荒人中间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杨茂林和陈鹰似乎对此都习以为常,对家庭他们从来都是亏欠的多。
按照规定,老王一个季度可以有15天的假期,但从加入隧道建设队伍到现在,他仅仅回过一次家,是为了儿子填报高考志愿,“由于家里人都是从农村搬到北京,对高考志愿的填报这种事不甚了解,也做不了主,我只好请假回去帮儿子选学校。”老王这样解释道。可即便是这样,老王的假期也仅仅维持了10天,而且更为遗憾的是,为儿子选择的北京工业大学最终未能成行,为这妻子甚至埋怨他很长时间,但1982年从部队军转工之后的老王早已经习惯了跟着工程走,四海为家,“再做工作呗,只能慢慢跟她打电话沟通。”老王如是说。
但自己手下的100多号人,老王坦言:“年龄跨度从刚满十八周岁到四十四五岁的都有,但是作为他们的负责人,我就得当他们的家长。测量班有个小李,今年结婚都回不去,我们就把他对象给接过来,而且给她安排一些整理资料、做饭的临时工作,还特别批了一个星期的假让他们去旅游结婚。”
在这些海底拓荒人的眼里,工程建设是摆在第一位的,但他们却并非和他们整天打交道的隧道、铁路、公路般铁石心肠,倔强之上的温柔更显弥足珍贵。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