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军入海修复海底牧场 为鱼虾做窝造生态环境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1:50:00 

海洋污染加剧、渔业资源锐减,与天然藻场的大面积退化、枯竭息息相关。通过人工种植海藻的方式重造海底牧场,修复脆弱的海洋生态环境,山东省海洋专家对此进行了多年试验。1226,记者采访了解到 ,作为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内容之一的利用人工藻场修复近海生态环境技术项目获得重大进展,并将进入实施阶段。该项目筛选出适合人工藻场栽培的10种大型海藻,这些海藻在海水中人工大规模栽培后,不但可为鱼虾提供美食,还可治理海水富营养化,有效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10种海藻可造
牧场
利用人工藻场修复近海生态环境技术项目由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承担。据项目相关专家介绍,本项目共筛选出适合人工藻场栽培的大型海藻10种,已对其中3种进行了人工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分别是:石花菜、鼠尾藻和鹿角菜,项目组共繁育石花菜1厘米以上的人工幼苗 16亩,鼠尾藻人工幼苗 8223.7万株,鹿角菜人工幼苗 172万株。
到项目通过专家评审时,项目组现场采集到海带、裙带菜、石花菜、马尾藻、石莼五种大型海藻优势种,这些海藻优势种下一步将为
播种到大海中繁衍种群。
据介绍,此前,由省海洋与渔业厅主持,邀请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和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对
利用人工藻场修复近海生态环境技术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海藻有助修复环境
就像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净化陆地环境一样,大型海藻在海水中也能净化水体环境。项目组专家介绍说,近年来海洋环境恶化,海洋资源枯竭,大型海藻的减少和破坏是重要原因。大型海藻本身具备生物修复作用,在近海及富营养化养殖海区投放藻礁建设人工藻场有助于修复海洋环境。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费修绠从事海藻研究多年,在他看来,包括青岛近海在内的多数海水养殖区富营养化相当严重,海带、龙须菜、条斑紫菜等大型海藻,生产力很高,在生长过程中可大量吸收有害物,在水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减缓富营养化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此外,海藻产品可食用,作为饲料、工业原料和有机肥料,是具有较高价值的商品,同时,海藻营造的藻场,还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附着基质、繁殖场所和逃避敌害的场所。
人工藻场已达千亩
据介绍,利用海藻为失血的大海疗伤,重要前提是要有足够多的海藻。为此,规模化的人工繁育和生产必不可少。项目组的专家告诉记者,目前项目组已进行了海带、龙须菜、马尾藻、鼠尾藻等大型海藻轮养生产试验,达到了全年连续修复养殖海区的良好效果,目前海面筏养人工藻场面积已达到1000亩。同时,进行的大叶藻池塘移栽试验也显示,经过3年连续移栽,大叶藻种群资源恢复效果显著,池塘水质明显改善。
据项目组介绍,筛选出的10种海藻,将作为推荐海藻供海水养殖企业使用,这些海藻不但可以直接养殖、收购后作为商品销售,还可作为建设
人工鱼礁的原料投入海底。海藻本身就是海洋生物,即使是人工种养,对海洋环境也不会产生危害。专家表示。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